四 蒋琬继任杨仪失意 (1)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02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君自然也不可一日无良臣辅助,因此蜀国在诸葛丞相去世之后,第一件大事便该是迅速安排继任,以便使人心安定,国事正常运转。

毫无疑问,丞相继代之人非蒋琬莫属,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丞相在蜀国的影响力是不可动摇的,这种顺利过渡同时也说明蜀国政局除了一个魏延杨仪之外也相当稳定,当然,这与蒋琬深浮人望也应大有关系。

零陵人蒋琬,蒋公琰在二十岁时就与表弟刘敏闻名于当世,风头甚健,然而他最初以书佐的身份跟随刘备来到蜀地,做了广都县长的时候,行为却很荒唐,不像是一个能够大有作为的人。有一次刘备借游览之名出来考察,突然来到广都,当时蒋琬正酩酊大醉,刘备继而发现广都诸多大事都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因此大怒,就要杀死蒋琬。幸亏有诸葛亮出来求情,他说:“蒋琬是治理国家之才,而非一县之任,他治理政事以安定百姓为根本,而不看重表面形势,请主公明察三思。”刘备一向敬重信任诸葛亮,这才没有给蒋琬加罪,只把他免职了事。

这件事对蒋琬当然是一个大教训,他为此深感不安。所谓心有所思夜有所梦,此后某一夜,蒋琬忽然梦到一个牛头,血流满地,因此非常厌恶惶恐,便急忙请来赵直询问。赵直说:“看见血,这表示事理已经分明。牛角和牛鼻,是‘公’字的形象,表明你的官位当位至公侯,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不管赵直这种解梦法是否是附会乱言,这事到底成了事实。

不久,蒋琬又被任命为升邡县令,这一次政绩突出,因而在刘备为汉中王之后,入朝做了尚书郎。建兴元年,诸葛亮开府建署,自行征召属官,于是把这个早已看好的零陵才子收到属下,任命他做了主管选举的东曹掾。至此以后,蒋琬开始大用,一路升迁,直到建兴八年代替张裔成为丞相留府长史,加抚军将军。蒋琬在跟随丞相的十几年里不负丞相厚望,事事恪尽职守,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他的执政理念完全紧随丞相,只有弥补,绝无偏离,因此大得丞相欢心。诸葛丞相早就属意于他了,他在几年前就已经密奏后主刘禅准备以蒋琬作为继承人,诸葛亮当初对刘禅是这样说的:“我如果遭遇不测,执掌蜀汉政权之大事当付与蒋琬。”

所以说诸葛丞相临终给李福的遗言其实不过是重申前意,他从来没有打算让杨仪主政,这一点是杨仪万万没有想到的。魏延更想不到,他们两人傻乎乎地白忙了一场。

蒋琬的地位虽然已经铁定,但也是按照步骤逐步提升的,不过却是相当于一夜数迁。诸葛亮去世之后,后主先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总揽朝政,不久,又加官都护将军,假节掌握全军,再最后,方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兼益州刺史,封安阳侯,完成全部集权,达成诸葛亮之后,后主以下的最高地位。

当然,蒋琬的权力虽然已基本差不多,但他与诸葛丞相当初的尊崇从根本上说也还是无法真正相比的,即使一直到了后来蒋琬也有了开府建署的尊荣的时候。首先以诸葛丞相崇高的威望和他与后主的特殊关系蒋琬不能比,其次从形式和实质上说,他们的职位也存在微妙的区别。这区别主要就在于诸葛丞相当初是以丞相录尚书事,总理全**政事务的,其位在三公之上,同时还兼任益州牧,并负责察举纠弹百官的司隶校尉,集军政法权于一身,而蒋琬却是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兼益州刺史。

丞相这一职位虚空的含义不必多说,仅这个益州牧和益州刺史的区别就不容小视。

蜀国只拥有一州之地,益州就几乎等于是整个蜀国,丞相或大将军兼任益州事务,这就是将中央和地方权力一并归与了。这种集权方式当然有益于权力政令的实施,然而州牧和刺史二字之差,却又有所差异。州牧和刺史的称谓是一路交替发展而来的,到了三国时期已经区分不大,一般一州有州牧便无刺史,有刺史便无州牧,貌似都有管理全州军政律法财务的权利,但实际上此时刺史的级别是二千石,或称真二千石,与太守大约相当,而州牧的级别是中二千石,高了一级,况且州牧的“牧”字本身就是“牧民”之意,它兼有军政民政二权,自然比原先只是担负监察地方职责,后来才有所升级,权力泛滥的刺史地位要高,职权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