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求战与拒战 (1)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56

其实无须明帝叮嘱,司马懿也抱定了避而不战,坚守待时的宗旨,他上次是这样,这次更是这样。这次魏国面临两大敌人,两线作战,这种战略就尤其显得重要。如果司马懿不能坚守,盲目出战,一旦失利,影响的就不仅是关中战线,就将是整个战局。确保关中战线不被突破,关中军队少受损失,对整个战局关系重大,而东线战事的进展情况也与这里息息相关。如果东线顺利,这里就仍然是主要战场,但诸葛亮肯定就会因此孤注一掷,全力施为,就将更欲以正面作战打开缺口,如此锋芒司马懿摧折不能,依据守方优势固垒自保势所必然,而如果东吴暂时取胜,东线吃紧,司马懿挡住拖住诸葛亮的意义就更加不用明说,他就更加不能盲动。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从局部战争还是全部局势,从战略还是战术,从过程还是结果来说,司马懿唯有如此一法。

在这种战略面前,诸葛亮是绝对无法持久的,关中守军除了秦朗的那两万增援之外全是地方旧有,战时依靠的是关中供给,不战时也是如此,没有增加多少消耗,诸葛亮就是粮食再多,他也有耗尽的时候,一个前进不能就把他整个解决了。

诸葛亮从东吴出兵以后就加紧开始了动作,他时而叫阵,时而偷袭,时而诱敌,时而硬攻,忙得不亦乐乎,但是魏军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四个字“坚守不出”,渐渐弄得蜀军懈怠无策起来。六月过后,正在东吴攻打新城甚急的时候,蜀军越发显得消停,这未免使魏军觉得奇怪,他们不久惊讶地发现,蜀军竟然在五丈原周围开始了大规模地屯田,看样子竟象魏军一样做起了同样的打算,准备长久驻留了。

这一发现使魏军惶恐不已。蜀军与当地居民混杂而处,同耕同种,秋毫无犯,大得当地居民拥戴,这势必影响到当地民心,这是其一,其二,夏季暑中适合种植冬葵芜菁冬蓝葱蒜苜蓿,这些东西未必全部适合军用,但可以用于跟当地居民交换贸易,如果任由蜀军长此下去,步步推进扩展,建立起一个屯田基地,这还了得?至少这场战争的时间就将大大延长了!因此魏军主将商量之下,决定主动出击,扰乱蜀军一下,决不能让他们在这里如此逍遥地耕作。

这其实又是诸葛亮的一个诱兵之计,五丈原弹丸之地,即使加上周围所有可耕之地,对十万大军的供给也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况且这是夏季,适合种植的东西不多,成熟时还需数月,魏军铁骑来回驰骋践踏一次就难以保住,诸葛亮岂能出此下策?大敌就在身侧,屯田无用也不易,实际上诸葛亮虽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却没有长期在此一地居留的打算,但是他的优裕姿态到底惹怒了魏军,魏军这一次终于出动了。他们决心要给蜀军一个颜色看看,他们势必要让蜀军知道他们并不是恐惧到那种程度,如果不是为了大局,为了最终的胜利,他们根本不惧一战,一定能够让蜀军尝到他们的厉害。

蜀军且战且退,伪装惶恐,成功地将魏军大队引进了葫芦谷,待到魏军后队全部进入深谷之后,擅长火攻的诸葛亮迅即命令士兵在入谷口发射出火箭,引发了大火。掩埋于谷口的易燃物烈焰腾起,迅速又蔓延到山谷茂密的野草和林立的杂树之上,瞬间就连成燎原之势,几里之外都可看到火光一片。眼看着蜀军又将烧断谷口,阻绝魏军后路,使魏军再次遭到当年张?一样的悲惨境遇,却不料忽然间高空里一声霹雳,大雨倾盆而下,竟顷刻间就将一场人间巨祸化为乌有。

魏军暗叫“侥幸”,急忙转身将后队变为前队亡命奔出,蜀军不料有这场变故,追赶不及,只有眼睁睁地看着魏军大部逃窜而去。诸葛亮站在高处,望着烧得乌黑的谷口,和残留的几处青烟心中叹息:“天意!莫不成天亦护佑魏国?”他忽然觉得心口大痛,喉间瞬间一甜,有一口鲜血差点冲口而出,他生生地把它吞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