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不知进退的虞翻 (2)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42

虞翻不是张昭,他没有那么高的身份地位功劳声望,更不是遗命重臣,但是他在有些事上却远比张昭出格。孙权初立为王之时,东吴大庆,在庆宴将结束时,孙权亲自为各位大臣斟酒,临到虞翻,他忽然假装醉倒在地,不肯再饮,可是等孙权刚刚走开,他却又翻身坐起。这不由孙权不怒,他当即抽出佩剑,就要杀了虞翻。群臣惊慌失措之下,唯有大司农刘基忙起身抱住孙权,急急劝道:“虞翻即使有罪,可天下人谁又知道?大王本因为能够招贤纳士,海内才俊才望风而至,而今大王酒后杀一名士,岂不有损盛名?”孙权还是大怒不止,吼道:“曹孟德还曾杀了孔融,本王杀一个虞翻又算得了什么!”刘基又道:“曹操所为天下人都在责骂,大王施行德义,想要效法尧舜,怎可与他们相比?”孙权这才作罢。

这场祸事当时也只有刘基可以劝阻,刘基是汉末扬州刺史刘繇的长子,他的伯父曾官至兖州刺史,而他的曾伯父则更是声名显赫,曾为先朝太尉,可谓世家豪族,门第尊贵。刘繇却不是孙氏旧臣,孙策当年西征江夏,路过豫章郡的时候,刚好刘繇在这里病死,因此孙策就接收承办了他的葬礼。张昭曾经因此赞美孙策“以纯厚代替轻薄,以恩德报答怨恨,收整尸骨,养育遗孤,哀痛亡故,怜悯生存,捐弃以往的猜忌,领受抚孤的嘱托,是重视恩德情分,美誉名声的品行”,但他也同时道出了孙策背后的策略:“刘正礼当初被授予州刺史,实在是靠高门尊户的辅助,重用他们就能渡江而治,有所安定。”刘基因此就得到孙策的庇护,但刘基后来得宠于孙权却不是靠家族的势力。

刘基十四岁时刘繇就已经病死,他在这时为父亲守丧就能恪尽礼节,举措得当,他的表现深为人称道。当时刘繇的门生故吏前来奔丧,多给以丰厚的馈赠,但刘基一概不受,由此更是美名远播。家道中落,刘基从小遭到许多不测之难,但他默默忍受,不以为愁,独立支撑家事。他与众兄弟同住,不离不弃,经常晚睡早起,连妻妾也很少见到他。以致他的弟弟们都很尊敬畏惧他,事他如父。刘基严于自律,从不**朋友,门下从没有不三不四的杂客,这些都使他得到人们的敬重。

刘基为人如此,才能出众,又生得相貌俊美,气质高逸,却是孙权喜爱他的真正原因。群臣之中没有人能超过他跟孙权的关系,这有一个事例可以证明。一次孙权在楼船上宴饮,雷雨忽然大至,孙权急命人取来伞盖遮护,但令刘基与他同立伞下,其他人包括那些功勋重臣也无此福。刘基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才敢于出来劝阻。

虞翻得刘基保护,得以不死,孙权此后也颇为自责,因此下令:从今以后,若他在酒后杀人,一律不得执行,但是孙权内心里却已为虞翻留下了伏笔。

虞翻不能接受教训,终于最后一次触怒了孙权。某一日,孙权正在与张昭谈论神仙之事,这本与虞翻无关,可是虞翻听到后立刻指着张昭道:“他自己都是死人,还谈什么神仙,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仙!”完了,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孙权当即震怒,立刻以侮辱大臣,亵渎神明,目无君主之罪将虞翻再次流放,流放到了蛮荒之地交州。

虞翻一去十多年,六十岁时也曾后悔,想到自己渐渐形貌憔悴,齿落发白,终将远离繁华文明,死在海角天涯,将尸骸弃于边城,不胜悲戚。他自己曾有一次对人说道:“我自恨不拘礼节,不会逢迎献媚,冒犯君主,以致获罪。生时无知己之人可以谈心,死后将唯有青蝇来为我吊唁,何其不幸也!我罪该长久流落到天涯海角,可是如果天下能有一知己者,我就没什么遗憾了。”其心悲悔,可似乎仍是目无余子。

虞翻但也没闲着,他在百无聊赖之时,也只有读书讲学,治理经典为业,他的书都流传于世,他的门生弟子也常常多达好几百人。但虞翻终究最热望的还是重返家乡,因此他在交州常常给孙权上书,提出建议,请求原谅,可他还是批评的时候更多,所以孙权始终难以被打动。

虞翻是改不了他的脾气的,他上书是为自己,可也是为了国家,他无法置身事外。在交州,他又一次听说孙权要跟魏国属地辽东结好,觉得大为失策,因此他忍不住又要上书。可是多次上书的教训,使他对孙权又不能不感到畏惧,他只得把他的意思写信告诉镇南将军吕岱,请他转达。

他已经年老,不能再冒昧顶撞孙权了,他希望死前能够回去,他也得为子孙们考虑一下。虞翻终于有一次回到了现实,人间。

或者是意见不同,或者是不肯冒犯孙权,也或者为保护虞翻,总之吕岱没有为虞翻转达这封信的意思,他把它按下了。然而虞翻的政敌太多,很多人都想置他于死地,因此虞翻的信的内容还是很快就被告密者送到了吕壹那里,以整人为职责的吕壹自然立即就将它呈送到了孙权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