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曹植上书 (2)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11

曹植作为王公,却是以学识文章称名天下的,他的表章自然写的声情并茂,文采飞扬,他的目的一为期望还能为曹氏天下贡献余力,二为促成亲友间的和睦,他在表章最后说道:“我听说《文子》一书上说:‘不为福始,不为祸先。--’现在互相疏远隔阂,兄弟一同担忧,而我独自首先上奏的原因,实在是不愿意在圣明之世仍有人蒙受不到恩泽,想使陛下崇尚唐尧时代亲族和睦的美好,发扬文王之世政治清明的德政!”明帝看着曹植的表章陷入了恍惚。

文帝曹丕在世时,就曾对他的这个弟弟既爱又恨,恨是因为他屡屡想与自己争权,也嫉妒他的才华声望,爱却是出于亲情,同时又为他的才华所迷,而明帝却说不清自己对他到底是爱还是恨,该爱还是恨。

抛开父亲与他的过节且不说,在很多事情上尚称贤明的明帝心底里也是很敬佩曹植的才华,想要与他有所亲近的,他已没有他父亲的那种担忧,不惧他还能有什么作为。所以当年明帝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亲至长安坐镇时,听到朝中有关于他已经驾崩,从驾的群臣将迎立曹植为王的谣言,根本不去多想。当时京师里自卞太后以下的诸臣公卿都很忧虑,等到明帝安然无恙地回到洛阳宫,大臣们都察言观色,忐忑不已,以为明帝必将大发雷霆,有所处置。而悲喜交加的太皇太后则站在明帝的立场,更是直接提出要追究严惩第一个传谣的人。这是太皇太后的丢车保帅之计,连她也深恐震怒之下的明帝会使曹植遭到不测。[ 小月手打]但是结果出乎人料,明帝连这个人也不欲追究,他只是淡淡地说道:“天下都这么说,怎么能追究出来?”

要追究就不能只追究第一个传谣的人,太后把这一点忽略了。一旦开了头,牵连必多,恐那时明帝为了国法,为了惩戒,也顶不住某些强项的大臣的压力。

明帝从小的时候就隐隐听到许多关于母亲甄夫人和曹植的传闻,甚至有人说甄夫人就是因此失宠被害的,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他这个叔父,爱恨都不能。

明帝也不能不觉得先帝对于亲情太过于严酷,因此他再三思索之后,给曹植下了这样一道诏书:“大约政教风化的发展,各自都有其兴衰的过程,并非都是从善开始,从恶而终的,这是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所致。区分贵贱,崇尚亲情,礼贤下士,尊老爱幼,这些都是国家的根本。其实本来并没有禁止诸侯通好的禁令,都是下边的官吏惧怕受到谴责而矫枉过正,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如今已命令主管官员,照您的意见办理。”却没有对诸侯的任用有只言片语。

之后,曹植又上书陈述前意,并对国政提出了一些建议,明帝只用感人的言词做了回复,再之后,朝廷大举征发士兵,曹植因为不久前各封国的兵士已被征发过,现在剩下的大多是一些老弱孤寡,无以劳作,更谈不上自我保护,因此又上书请求,明帝遂将那些兵士全部谴回。

曹植连番上书情真意切,终于触动了明帝,其中或者他也另有想法,于是八月份,明帝特下诏书,说:“先帝颁布诏令,不想让亲王们留在京都的原因,是因为皇帝年幼,母后摄政,防微杜渐,关系国家盛衰。朕不见各亲王已有十二年,悠悠情怀,怎能不思念!现下令所有亲王及皇族的公爵侯爵,各带嫡子一人于明年正月来京朝会,但以后如有皇帝年少、母后在宫摄政的情况,自当按先帝的诏令办。”

这无疑将是一场盛典,为曹魏三代第一次,诸侯们更因此看到了莫大的希望,都欣喜若狂地准备起来,一时间,满朝上下都各怀心思翘首以盼这场盛会,街谈巷议里也多了一份特殊的话题。

有谁不想看看那些尊贵的王侯到底会以怎样的一种面目出现,他们来到之后又会不会闹出些有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