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姜女泪》之演奏
作者:心随梦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17

《姜女泪》古筝独奏曲亦名《长城调》是陕西流派重要代表古曲它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陕西流派风格而广受大家欢迎。1979年周延甲先生在编创此曲时受景观“姜女庙”的影响把曲名改为《姜女泪》。他认为这样更直接更准确。也不会使人去想“长城谣”、“长城长”等以长城为题的别的作品。可以说一千多年前的筝曲《长城苦》在今天又通过《姜女泪》重新得到了继承和扬。作为地道的陕西传统筝曲《姜女泪》基本上是秦声迷胡(也叫“眉户”)音乐中的《慢长城》、《快长城》、《长城间奏》等声腔和曲牌的连缀而成。全曲分为四部分:1引子哀怨的散板像戏曲中的滚白由低音而高音的上下两句构成警示了盂姜女悲戚苦痛生活的描述;2《慢长城》悲苦的较慢的慢板从26小节后度渐快情绪渐趋激动。直到节奏快一倍的第5o小节;3《哭长城》是哭诉的快板像戏曲中的流水板;④《哭长城》旋律简化了情绪更强烈了是愤懑的快板后边(即第147小节后)是《长城过门》的变奏紧接主音(徵)和正(商)副(宫)支柱音的强调把音乐推向**而结束。

在音乐材料上《姜女泪》的第1部份的引子是作者加的。第23部分是乐曲的主体来自《东路迷胡唱腔及伴奏》(张长兴编著)和《眉户教材》(乔荣堂传谱)其节奏和旋律基本保持了原貌。第④部分是第3部分旋律的简化又用了扫摇技法加上3/4节拍和双手拨弹把音乐推向**。

《姜女泪》的音乐风格浓郁弹好此曲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音阶、调式和旋法进行。陕西筝曲的音阶分燕乐音阶和清乐音阶燕乐音阶中的两个偏音Fa要微升ci要微降;清乐音阶中的Fa、ci两音是原位的。在演奏中Fa、ci两个偏音上必须强调颤音甚至重颤在旋律进行中上行时偏高下行时偏低。旋法进行时下行多级进上行多跳进两个偏音下行时mi上带Fa1a上要带ci燕乐音阶又叫苦(哭)音清乐音阶又称欢(花)音。《姜女泪》全曲属苦音。在声腔体徵调式的旋法中主音上方强调小三度下方强调大二度就是苦音调反之主音上方强调大二度下方强调小三度就是欢音调。

(二)、“秦筝多撮弦”大指多按颤。撮弦是筝这个乐器的惯用手法北方筝多用夹弹、利于左手滑颤效果的挥。左手大指和食中名三指的交替频繁按颤揉滑或八度、或四度、三度二度不等是音乐连续的必然。旋律保持蜿蜒不断这是陕西筝派的特点。

(三)、上下滑音要缓慢使旋律悠扬连绵奏出弓弦乐器上搂弦变音拖腔的效果达到重韵轻声的目的。就像汉字的音声母韵母相拼或快读有声有韵声韵结合。不可强调提弹的方法颗粒性强的音效果不适合陕西的苦音乐曲。浙派名家王巽之先生生前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情”(1962年3月15日《文汇报》)。音乐评论家肖兴华先生说“陕西派多为抒情性的歌唱”(1982年9月《音乐生活》)都是这个意思。

(四)、陕西筝曲属声腔体旋法乐曲中旋律与间奏(过门)往往混为一体都应视为音乐的组成部份。处理好力度、度的变化使音乐表现完整而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如第26小节起要弹得象一个渐强渐快的长音一样自然地连接到下面强的乐句形成一个小的**。

(五)、一切技法都要服从于调式色彩的要求。苦音调旋律下行时要慢滑像弦乐器上的慢“滑”。只强调按滑颤的那根弦别的弦音只是个衬托。

回顾中国筝乐历史唐代筝曲、筝技已展到相当的高度而相比之下我们在中国传统的学习和研究上确实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姜女泪》只是在传统继承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希冀各方筝人能在继承传统上能获得更火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开拓繁荣古筝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