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三师
作者:心随梦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44

礼三师是科仪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三师即度师、籍师和经师有天上和人间二种。“天上三师者太上老君为度师虚皇大道君为籍师元始天尊为经师也”。人间三师者“所为师者曰度师度师之师曰籍师籍师之师曰经师”。1在科仪中道士要先存念人间三师次存念天上三师“乘青黄白三气下降心礼三拜次五方卫灵诀随方掐卯午酉子中内思五脏、五岳、五星、五帝各统从官兵马备卫身中四灵列侍五色庆云满身直射五方罩覆坛所吻合。内外之境无感不通”。2故唐代道士张万福在《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称:“先存三师然后行道。凡厥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先礼师存念次当起愿开度九祖及以己身。此法不遵真灵靡降。”3即将“礼三师”置于行仪之先的地位。eF。kk4TfITh]Id。Zy

尊重师长是道教的传统。《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有云:netRu6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借鉴作用而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大的迷误。早期道教的《太平经》将师长与父母、君王同称为“道德之门户”和“性命之门户”认为“古者圣贤皆事明师以解忧患”如果“弟子不顺则不能尽力修明其师道”“罪名不可除也”⑷。葛洪《抱朴子内篇·勤求》也称:h1Vgkp[mdm。oypq

“夫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然不得明师告之以度世之道则无由免死凿石有余焰年命已凋颓矣。由此论之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5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无上秘要》卷四十二其《事师品》引《洞玄隐注经》称“经不师受则神不行”强调道士受经必须通过师尊不然经就不灵验;引《洞玄法轮经》称:“师者宝也。ga6b\netd1q的Jygdt

为学无师道则不成非师不度非师不仙故师我父也。”kpcham3[h2ag1^9i\

指出学道升仙都要依靠师尊不然不能成道不能登仙又引《升玄经》指出择师应不分贵贱高下年岁长幼待师要谦下即“求法事师莫择贵贱勿言长幼”。不然就是“怀死生俗闲之态不解至真平等之要”。因为“人无贵贱有道则尊所谓长老不必耆年要当多识多见”。一个道士可能有不止一个师长。《升玄经》要求道士对“先师后师并皆有敬。LkZpaq9nai6t_ty

所以尔者本师者学之根也。譬如为山由于一匮之土渐渐得其高大本师者亦复如是乃为蒙之基。后师者备成也。喻如严装服饰众事已办唯未加冠不可以行。人事后师亦复如是”。6三师之说大约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无上秘要》卷三十四引用的《洞玄金箓简文经》有三师的说法称“奉师威仪经师则经之始故宜设礼三曾之宗;籍师则师之师故宜设礼生死录籍所由;度师则受经之师度我五道之难故应设礼。为学不尊三师则三宝不降三界不敬鬼魔害身。”⑺至唐代三师之说已广泛流行。唐代成书的《洞玄灵宝三师记》称“受道尊奉其为度师”“度师之师曰籍筛籍者嗣也嗣籍真乘离凡契道。籍师之师曰经师经者由也由师开悟舍凡登仙。三师之重媲于祖宗”。⑻同时将三师确定为“经师南岳上清大洞田君讳虚应”“籍师天台山桐柏观上清大洞三征君冯君讳惟良”“度师天台山道元院上清大洞道元先生赐紫应君讳夷节”。但是唐代道士张万福的《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中另有“正一师讳”、“五千文师讳”、“神祝师讳”、“洞神师讳”、“升玄师讳”、“洞玄师讳”、“上清师讳”等名目要求存念三师名讳、形状、住观和方所并不确定三师的名号因此将三师确定为田虚应等可能是江浙一带灵宝和上清派道士的做法。QknTsIeoI6IeZ的gh

在道教仪式中安排礼三师的内容是在南北朝至唐代时期出现并形成规制的。据唐五代道士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各种黄箓仪式均在上香后有“礼师存念如法”的内容。]BmR6gFLkBifRte\1

杜光庭自注曰:“法师临目存见太上三尊乘空下降左右龙虎千乘万骑三界尊灵群真侍卫罗列在座乃为弟子奏陈斋意。次思经师侍太上之右心拜三过愿师得仙道我身升度。次思籍师次思度师愿念如初夜法。次思青云之气布满斋堂青龙狮子备守前后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飞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马九亿万骑监斋直事三界官属罗列左右。次思青气从师肝中出如云之升青龙狮子在青气中天仙、地仙、飞仙五方五帝兵马匝覆斋主家大小之身。又思五脏五岳五帝如初夜法。”⑼据此礼三师之法在仪式中主要是法师的存念和心拜而并无唱、念、做的动作。在南宋道士编纂的一些科仪总集中礼三师仍是科仪的重要内容只是灵宝三师已经进入神仙谱系并已列入神位。王契真的《上清灵宝**》卷十总录高真上圣称灵宝经师、灵宝籍师和灵宝度师“共度三职总掌于三十六部尊经符图集成中盟宝诰流演尘凡载度天人”。⑽在道教的传度类科仪中另有三师指传度师、监度师和保举师。宋代贾善翔编纂的《太上传度出家仪》规定道士出家需由传度师带领和主持下进行礼三师等仪序由保举师为弟子脱去俗衣披道服和系裙、顶簪冠等。⑾经过三师引举才能成为道士。upqTgshoenetbsp; 126⑺《道藏要籍选刊》第8册644页644页第1o册115116页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e81u^ah5srFosTui

3⑻⑼⑽⑾《道藏》第6册754页751页第9册181页第3o册73o页第32册163~165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g8noh_gnet。e\b

⑷《太平经合校》第3bxQZpxI5L。ah2^

5《抱朴子内篇》(增订本)第255页中华书局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