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会
作者:李昊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431

“十万两,十万……”王平看着手中的票据,把这个数据重复了七八遍,不由得一阵感慨。

宁王做了十年的王爷,一年有四万禄米(合两万五六千银),也不过攒了六万多现银(余者黄金,布帛多为帝赐,不算此列);而一个从一品的官员,一年俸禄不过千余,出手送礼居然就是十万。

十万银子对于清朝和绅两亿两白银的贪墨来说确实不算多,但这并不影响这个数目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笔巨大财富的本质。十万白银,至少相当于数千万人民币,即使是在和绅的时代,也是如此。

王平相信,这十万银子对于刘宗元来说也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否则,以刘宗元所认为的严重性,他肯定会送的更多。

“不知道这么多银子,刘尚书是从何处得来?以刘尚书的俸禄,恐怕不吃不喝一百年,才能攒够吧?刘尚书难道不怕小王在父皇面前告你一状吗?”王平嘿嘿的笑了一声,向刘宗元问道,话中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宁王殿下明鉴,此银虽然高出俸禄数倍,却并非小人等贪墨啊。”刘宗元心里一慌,又跪了下来。客厅里只有王平和刘宗元两人,他这样跪着倒也不怕别人看见。

“哦,不是贪墨又是从何而来?刘尚书莫要欺小王年少啊。”这次,王平并没有急着扶起刘宗元,他斜着眼睛,慢悠悠地说出了这些话。

“王爷明鉴啊,小人户部专管钱粮器物收买,每年,全国总商会、以及各地的国商都会备些礼品,送于我部各级官员。小人身为一部之长,所得必然多些。但这并非是贪墨所得,而是商人们每年的敬银啊。小人不敢因私废公,贪财而失大义啊。”

“父皇可知道?”

“陛下应该知道,这是商会历来的传统,我大夏国建国以来就是如此。”刘宗元连忙答道。

“此话当真?”

刘宗元诚惶诚恐,“小人不敢欺瞒王爷。”

“哦,这倒是小王孤陋寡闻了,在此向尚书致歉。快快请起。”王平把他扶了起来,“尚书不要动不动就跪下来,这太不合规矩了。”

皇族向官员致歉!

这种事还是刘宗元第一次听到,而且就发生在自己身上。刘宗元愣了一下,还是站了起来。刚才,刘宗元的心里就已经是七上八下了,现在,更是已经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弄不明白,宁王为何突然这样说话。是真心的道歉?还是收买人心?最后,刘宗元还是决定暂时不去想它,这些东西往往不是一两件事就能弄清楚的。

此时,王平不可能知道刘宗元在想什么,他已经被刘宗元刚才的话勾起了兴趣。“不知道刘尚书每年能得多少敬银呢?”

“……”刘宗元没想到宁王会问的这样直接,他张了张嘴,最后还是说了:“回禀王爷,这个总数目并不固定,要看商人们一年的生意如何。不过,总商会的敬银一直都比较稳定,每年都是两万五千两;其他的零散国商或五百或一千,加起来也能有一万有余。”

“那不是说每年都有三万多、甚至四万多的银子?”王平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些吃惊,三四万银子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至少是几百户普通人家的全部存款。

“正是,王爷。”刘宗元恭敬的答道。

“这么说来,十万银子也就是刘尚书近三年的收入了?”

“不是的,王爷。这十万银子里,小人出了六万,张侍郎出了两万,其余的是余下的部署们凑成的。”

“刘尚书的这笔安慰费还真是不少,如果是仅为那件事而来,让小王于心不安啊。”

“还请王爷原谅小人等的过失。”

“如果仅仅是为了那件事,十万两就太多了,小王就收一万吧,余下的仍还给你部官员。小王并无丝毫权利,日后有事也无法为各位分忧啊。”

王平说这些话并非是为了彰显自己,他确实是觉得这笔心理安慰费太多了些,有不义之嫌。

刘宗元见王平推辞,仍以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王爷乃不爱财的君子,小人深感钦佩,只是这些银两确实是小人等的心意,王爷千万要收下。”

刘宗元说的非常恳切,他认为,只要王平能收下钱,事情就有解决的可能,至少也可以让宁王少一些记恨。

其实,刘宗元等人送钱也是出于无奈。

以前的宁王根本就不喜欢书画典籍,他对高雅之物简直就是天生的排斥,据说,就连客厅里所悬挂的墨宝画幅,也是皇帝下旨后才不得不挂上去的。

另外,刘宗元等人也不可能去搜集一个有足够价值的稀罕物送给宁王,更何况,现在的宁王已经得到了神仙的传授,对那些简单东西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权衡之下,他们还是决定送钱。宁王喜欢搜集趣物、交友宴请,每年,宁王府的花费都不是小数目。而且在他们看来,宁王已经不可能成为皇帝,就是送他些银两也没什么大碍——对于一个王爷来说,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生活才是头等大事,而幸福的生活,还是要有足够多的钱才行。

两个人相互推让了半天,王平还是只收了五万两,不过,这对刘宗元来说仍然算是一个好消息。

欣儿等几个丫环早在两人开始谈话时就被支走了,王平只好把票据揣到自己怀里。“以后得在怀里缝个衣兜啊,这样揣着挺难受的。”王平自言自语地说。

“刘尚书啊,小王还想问你个问题,我大夏国的总商会有多大的势力和财力?每年居然能拿出这么多的敬银?”王平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回王爷,总商会是全国各类商人的总会。在总商会里,每个类别的商人都有自己推选出来的代表总理本类事务。别看总商会里办事的人员不足三百人,但他们代表的却是全天下的商人。我们夏国近两亿人口,商人的总数虽然没有上百万,也至少有几十万啊。每年交易货物的总价值都在十亿两白银以上,利润约有五千到七千万两银子。每年,总商会虽然都会拿出一些敬银,但对于商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来说却不算很多。”

与刘宗元一个多时辰的谈话让王平深有感触,他们两个人聊了很多时下夏国的现状,从经济到政治、从政治到国家局势,再从国家局势到军事科技,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

刘宗元的心理劣势帮了王平很大的忙,整个谈话中,基本上都是王平问,刘宗元答,而且简直是知无不言,只要能让王平知道的,刘宗元都说了出来。

从户部尚书口中得到的消息自然与从王妃欣儿等人处得到的不同。王妃虽然聪慧,但她少女时常年待在家中,出嫁后一直待在王府,所知时事多为奴仆口中传说,信息闭塞不少,总的来说,王妃是知史多于知今;而欣儿恰恰相反,她常年为宁王做事,府内外抛头露面,了解不少时事,只是可惜读书不多,仅限于识字明理,不能对所见所闻有什么深刻的见解。

刘宗元作为户部尚书,不仅兼有二者所长,而且比她们强不止一二。刘宗元已经有五十出头的年纪,虽然有时候胆小了些,但也并不妨碍他的精明和博识。

王平记得自己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青年是希望,他们有希望之心;老年人恋旧,他们有保守之心。以身心寄予希望者,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以身心寄予保守者,则瞻前顾后,恐朝夕不能保全。

虽然历史上愿以老骥伏枥者鳞次栉比,但也并不妨碍不少人在天命之后渐渐地消灭雄心壮志,变得畏首畏尾。刘宗元就是属于后者。王平虽然被刘宗元的渊博知识深深折服,但一想到他刚刚给自己下跪的情景,就又不禁想要笑出声来。

刘宗元很看重自己现在的职务和利益,这使他不愿过早的致仕;但他的精明和阅历又让他看到两皇子党各自的缺陷和不明朗的前景,最终让他对两方都虚与委蛇,一直犹豫不决。

两皇子党虽然十几年来逐渐势众,但好在刘宗元也有不少门生故吏和其他中立官员的支持、策应,一时间也奈何不了他。但这毕竟非长久之计,刘宗元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官场上他谨慎小心,兢兢业业;生活上,左右逢源,不敢怠慢谁半分。

刘宗元“得罪”王平纯粹是个意外,但这个意外却使一直精明的他面临了数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尴尬。他精明,却偏偏又有些趋于守成。在刘宗元眼里,宁王是一颗耀眼的新星,虽然他不知道这颗新星会闪亮多久,但至少现在,他不敢得罪。

不过,仅仅是不敢得罪而已,虽然,宁王现在拥有不小的功劳和超人的学识,但孤掌永远难鸣。即使现在的宁王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遭受两党的排挤,但最终,他的遭遇仍然难以避免。在两皇子党近半数朝廷势力的联合压制和攻击下,宁王的前景不容乐观。

所以,这次来他只是赎罪,不为其他。

在与刘宗元谈话之后,王平清醒了不少。在一个多时辰前,他还在为自己所得到的赞叹和奖赏沾沾自喜,在后花园悠然自得的欣赏仲春之景。而如今的他独自坐在椅子上,居然发觉自己仍然是一无所有——至少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不真实。

以前的他远不如现在受人瞩目,他那时还没买到房子和车子、银行存款总在一万元左右徘徊、就连女朋友也一年见不了几次,多次想要和他分手。但是,他仍然拥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他是社会的一分子,他过得坦然。

现在,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有所不同: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身份。他有房有地,拥有价值一亿RMB以上的总资产,有娇美的妻妾、丫环服侍,还有整个京城传播开来的美名。他以前一辈子都难以得到的东西,他居然一瞬间都有了。

以前,他也确实感受到了潜在的困难和危险,但这也并不妨碍他同时感受到了幸福和满足。在这一个多时辰的谈话后,他发现自己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他曾经觉得自己很幸福,很有潜力,但此时,他突然发觉并非如此。

实际上,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来自于以前的宁王和他现在宁王的身份。他所拥有的娇妻美婢、良田精宅、金银粮缎、甚至爱情,都不是属于自己的。他只是承接了宁王的一切,就连王妃和欣儿的爱情也是。

除了那虚无缥缈的名声,他真的一无所有,至少这些东西原本不属于他本身。

现在,王平发现自己非常的孤独,身边的一切都似乎离他那么遥远,无法真正体会。他需要好好的想一下,看清楚自己的位置。

太子和皇长子虽然已经暂时相信了他,但他不能保证永远如此。他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而这些事情难免会再次引起两人的注意。在封地里韬光养晦或许是一个办法,但这个尺度也要仔细的把握——他需要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却又不能让两个人过分担心,转移矛头。

发展势力,他需要有一个计划,而现在正是需要全局谋划的时候。什么是势力?用最简单的话说,势力就是人和钱。人是人力,它包括了与人有关的一切事物,像人员之间的关系、部属的支持等等,而钱怎是人的辅助,是物力的代表。王平没有人,他虽然有几个可以堪用的护卫和表兄弟,但仍然远远不够;王平也没有钱,在刘宗元拿出十万银子送礼的时候,王平就已经清醒了,相对于其他势力来说,他根本就是一个穷光蛋。

人需要召集,钱需要去赚。美名或许可以变成召集人才的筹码,但如今却不是利用它的时候。这样做,只会增加别人对自己的猜忌和防备。不但如此,王平甚至需要压一压自己的名声,再做出些让人放心的举动来。

王平需要赚钱,他发现赚钱才是他的第一要务。而且赚钱也是可以看作一种韬光养晦的方式。秦夏重商,但为商者仍然是百姓,读书从政仍然是不可否认的最好职业。王平相信,如果他自己,一个“皇子”下海经商,定然会让所有人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