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封地 (二)
作者:李昊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095

在赵夏,亲王到外地执掌一郡,其实就是变相的流放,他们往往再也没有知政的机会,从此与皇位无缘。而且,成为郡国国主的亲王们并不比一个四品郡守的权利大多少。夏国封爵法有规定:亲王封地,只可以封得离京城较远的一郡之地,而且,该郡所拥有的县城不能超过二十。封郡国后,该郡的郡守即成为郡相,之后的郡相委任也都要有皇帝同意才能变更。

每年,郡国收入的三成要上交国库,七成由国主留着安民养兵。国主可以养兵,但士兵人数不得超过万人。另外,兵的武器装备也有很大的限制,如,郡国骑兵不得超过半数,军士不可以装备重量超过半石的铠甲,力量超过一石的强弩等等。这种郡兵对付山贼莽汉、民众造反还可以,但要是同北魏或西凉打仗,就差得太远了。

另外,郡国还有“不可恩袭两代”的规定,国主死后朝廷就会收回封地,“还以县郡”。而且,被封为郡国的郡县都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郡国往往是虽有国名、却无国实。国内军政工学等各项,都需要从府库中支出,但国主们经常发现,国库年末的结余甚至还比不上在京城领的王爵例银。

虽为国主,却少钱寡势,兵不堪用,民不可征,国城远不比京城繁华热闹,还有公务杂事烦心,所以,赵夏建国二百年来,主动要求外封的亲王只两个,而宁王竟然成了第三个。

“父皇,请恕儿臣莽撞,老神仙教授儿臣那日,曾和儿臣说过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儿臣决心求封外地。”王平再次跪了下来,向皇帝说道。

“皇儿可否说给父皇听听?”

“那老神仙说:‘守得祸,移必安。’”王平向皇帝抛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本来是不清不楚的,却正好在此时应对。

“哦?”皇帝听了这六个字,也仔细品味起来。

王平现在确实危险的很,如果他不是宁王而是一般的臣子,他一定是大福将至,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不但现任皇帝会重用他,后任皇帝也不会弃才不用。但王平偏偏是一个皇帝喜欢,却没有实权的王爷,这样以来,今后就有些麻烦了。

皇帝对自己儿子们的性情也是多少知道些的,他知道太子和皇长子多年不睦,各有不小的势力。但可惜的是这种了解并不彻底,皇帝认为,两个人的势力再大也是极其有限的,现在还不必太过打压他们。不过,皇帝知道九儿子的处境,两个大些的儿子不论谁登基称帝,都会给宁王带来不小的麻烦。

“或者,出去也好。”皇帝想通了之中的一些关键,也明白了神仙的意思。“皇儿真想要出去的话,就选一个郡吧。”

“这点老神仙也已经有了指示,他老人家临走时曾让儿臣答应他,在东莱郡修一座万仙堂,供奉存于天地之间的一切仙人。儿臣想,既然老神仙让儿臣在东莱郡修庙,也定然是希望儿臣去东莱郡掌事。”王平把早已经准备好的话说出,他相信这次次的理由也算是足够充分了。

“东莱郡!东莱郡并不是富郡,而且最近山贼猖獗、海盗频繁骚扰沿海百姓,可是算不上什么好地方啊。”皇帝回忆着东莱郡的现状,他站起身来,抬头望着屋顶,过了许久才说。

“山贼猖獗,海盗活动频繁?”东莱郡虽然是王平自己选定的地方,但是他却不知道东莱郡的现状。

王平选东莱郡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东莱素有神仙福地的传闻,以仙为名,显得名正言顺些。另外,据王妃说,东莱郡人口、物产皆不突出,求为封地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没想到,东莱郡现在并不太平。

“是啊,万仙堂可以仍由皇儿来建。皇儿或者可以再选个地方做封地。”皇帝看着王平,他确实是在为自己的儿子着想。

“不,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王平并不怕山贼、强盗,他知道,这些人的威胁远远不可能超过两个皇子党。现在,他担心的还是能否成功地离开京城并发展起自己的势力。

“既然皇儿已经选定,父皇也就许了。皇儿这次立了大功,朕就做主再给你添几个县城,另外,每年的例银,你也仍然领着吧。不过,皇儿却不能马上走,至少要留到夏天才行。皇儿还有婚事要办啊。”皇帝想了想,又换了一种给王平奖励的办法。

“多谢父皇成全!”王平连忙谢恩,兼领例银可是件好事。

“皇儿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父皇,您是否记得今天早上火雷弹实验时,点火的那个男子?”

王平让王锋在场上点火,就是让他混个脸熟。

“嗯,有点印象。”皇帝想了想说。当时,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王锋身上,印象自然会深一些。

“父皇,那个人不是别人,其实是儿臣的表兄,名字叫做王锋。”王平神秘地说出了这句话。今天,他的阴谋可算是玩到家了。

老皇帝听到表兄二字,心中也是一颤,“表兄?莫非是,皇后的侄子?”

“正是儿臣母亲的侄子。儿臣前些日子病重,儿臣舅舅就遣他们表兄弟三人来探望儿臣,顺便待到今年大比之时参加考试。”

“皇儿是想让朕给他们个功名吗?”皇帝看着王平笑着说。

“儿臣万万不敢,儿臣只是和他们表兄弟非常投缘,所以,想请父皇不论他们取得什么样的名次,都把他们赐给儿臣当作助力。”

“这个朕也应了,你母亲生时甚是贤惠,她三弟弟又为国捐躯。你的几个表兄弟和你在一起,也算有个照应。”皇帝想起过世的发妻也不免有些伤感。

“另外,儿臣初为一郡之主,恐怕不能胜任郡务,所以想请父皇恩准,将儿臣的舅舅,现在的颖川郡郡守调到儿臣的封地为郡相。儿臣这三个表兄弟都已经有了妻室,均在豫州颖川郡。儿臣想趁此机会将他们一家都接到儿臣的封地里,相互好有个照应。”王平说完这些话,心里也有些不安,毕竟他所求之人都是宁王的亲人,这是有结党之嫌啊。

“嗯,你舅舅可知此事?”皇帝皱了下眉头,随即便舒展了。这些人虽然都是宁王的亲人,但也只是亲人而已。三个待考的贡生和一个离开原任任区的郡守能有什么势力?即使宁王的舅舅做了东莱郡的郡守,也不会有什么危害,更何况,宁王更本不会造反,也不可能造反。

“他并不知道,这只是儿臣的想法,还需要父皇决断。”王平诚惶诚恐地说道。

“嗯,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朕也允了。还有第三件事呢?”

“儿臣,儿臣想把十一妹妹赵瑞也一起带走。”王平跪在地上,他知道这个要求有些过分。

“带她走?”皇帝突然一愣,他没想到王平会提这样的要求。

“是,父皇。瑞儿从小便和儿臣比较亲近,她的母亲虽然出身卑贱,但毕竟是儿臣的妹妹,所以,儿臣想将她一起带走。”王平一边说,一边抬头看着皇帝的脸色。这件事,是王平最没有把握的一件。他不知道皇帝是否能够答应他的要求。

“她是朕的女儿,而你只是她的哥哥!你没有权力决定她的事。”皇帝有些生气,他觉得王平的话里似乎有责备他的意思。

“请父皇恕罪。儿臣只是希望这个妹妹也能生活的好些。”王平发现皇帝真的生气了,连忙伏在地上,动也不敢动。

赵瑞毕竟是皇帝的女儿,皇帝虽然不喜欢她,但她毕竟是公主的身份。一个未嫁的公主住在自己的哥哥的王府里倒没什么,但如果跟着到了外地,就有些不和礼数了。不过,皇帝并没有继续发脾气,他只说了这一句,便停了下来。

书房里安静了很久。

“哎。”皇帝突然叹了口气,“朕,算了,就带她走吧。以前,朕确实待她不好,朕欠她们母女的,就由你来补吧。”

王平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椅子上的皇帝,他想不到刚才明明有些生气地皇帝居然突然冷静了下来,并且答应了他的要求。不过,他还是连忙答应了下来,谢了恩。

“把赵瑞带走,皇儿准备怎么办?”皇帝问道。其实这一段时间里,皇帝心情一直不好,只是今天火雷弹的成功,才让他显得有些兴奋。

“儿臣想先带着她住两年,等她愿意嫁时,再为她找一个她自己中意的夫婿。”

“中意的夫婿!老天真是公平啊,她能有一个自己中意的夫婿,也算是对她的补偿了。”皇帝坐在椅子上竟然显得有些颓废。

“谢父皇成全。”

皇帝摆了摆手,接着问道,“皇儿可曾听说,北魏割地求降之事?”

“北魏割地求降?这是真的吗?”王平不明白皇帝为何说起这件事时有些烦恼,这应该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啊。

“看来皇儿还不知道,就在去年的最后一个晚上,魏帝吕继设伏进行了政变。当天晚上就诛杀了数百人,之后,被抓获的太后党人中,亦有半数被杀,现在,吕继已经掌握了魏国。吕继一面封锁消息,一面派了使者到我大夏,说是要割三郡之地乞降,日后年年朝贡,为我大夏永戍北边。”

“看父皇的样子,是否担心其中有诈?”

“诈肯定是有的,吕继既然敢去除后党,就说明他有些本事,这样的人是不会甘心降伏的,他这么做肯定只是为了稳住我们大夏而已。更何况,我大夏一直防守绰绰有余,进攻略显不足,仅凭他手中的几十万彪骑,我们就奈何不了他。”皇帝扶起了儿子,向他解释道。“那父皇认为该怎么办呢?”王平问道。

“他既乞降,我们怎么可能会不受?如果不受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只是需要细心防着他啊。不过,他也向朕提了一个条件,要朕一定要答应。”

“父皇可否告诉儿臣?”王平问道。

“这件事朕必须告诉你,因为你就是这个条件的一部分。”

“儿臣是这个条件的一部分?”王平非常的吃惊。

“是,吕继在国书中说,仰慕文华的令名,愿与我国结为姻亲,娶其为妃。而他的妹妹,肃太后的女儿宁公主,则要嫁给你。”皇帝说道这里,十分地伤感。皇帝知道,吕继选文华公主就是因为自己太疼爱她了呀。

“是赵珍妹妹,她现在才十二岁啊。”王平听了这个要求,又被吓了一跳。

“十二岁并非不能嫁人啊。”

王平此时才明白皇帝为什么同意他带走赵瑞,还说了老天公平之类的话。救赵瑞的人其实并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妹妹赵珍!

“父皇同意了吗?”

“三郡土地,一国来降,为何不同意?她是朕的好女儿,朕不会忘了她的。”皇帝怎么会不伤心呢,嫁到异国以后,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见到了。但是,皇帝也深深知道,此时虽然是攻打北魏的机会,但战争为必能让夏国占到便宜。舍弃女儿虽然心疼,但是却不得不如此。

沉默。

两个人沉默了足有一刻钟的时间。

“父皇,魏国宁公主为何要嫁给我?莫非魏国人已经听到了什么风声?”还是王平打破了沉默。

“这个应该不会,北魏的使者是半个月前到京城的,按这个时间算,使者应该是政变第二天甚至政变前就出发的。而那个时候,北魏最多只是知道你出了事,昏迷不醒。”皇帝停顿了一下又说,“而且吕继杀的毕竟是吕宁儿的亲生母亲,吕宁儿不可能不恨他。所以,更大可能,是吕继要甩掉这个包袱。”

“吕宁儿是肃太后的女儿,吕继怎么能放过她?”

“吕继虽然受肃太后压制,却和吕宁儿关系很好,不杀她也并非不合理。不过,皇儿不可不防啊,吕宁儿无论如何也会向着她的娘家!”

“父皇可知,吕继又为何偏偏把吕宁儿嫁给儿臣?”

“这个朕也不能肯定,但使者说,吕宁儿十分仰慕你的风姿,所以愿意嫁给你为侧妃。”

“仰慕我……”

(第二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