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火上浇油
作者:贺兰拓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26

看着晋王失魂落魄的样子,宋琪、贾琰和程羽就已经知道这次迁都之争的结果了,虽然各个心里都很着急,但是仍然是保持镇静迎接晋王。

赵光义见了他们三人方才有点清醒,但是已经不能确定自己是如何回到这里的,当看到汴京传过来的三份奏章时,他就已经知道迁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宋琪先是看了一眼身边的贾琰和程羽,然后上前扶住步履略显蹒跚的赵光义,问道:“晋王可好?莫非是迁都之争已经有了结论?”

赵光义看着身边三个心腹,叹道:“今日传来汴京三位宰辅的奏章,他们也都是极为同意迁都洛阳的。本王看皇上的意思此事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了。”

贾琰大急:“王爷经营汴京多年,基业全在汴京,此时一旦迁都洛阳,王爷岂不是如虎陷牢笼,任人可欺!”

赵光义无奈道:“难道本王不知吗?本王已经是竭尽所能、据理力争,但是……”想到前次朝堂赵德昭的表现,忍不住赞道:“好个昭啊,没想到这几年长进不少。”

宋琪仍然不放弃,说道:“难道此事竟然是毫无办法了吗?”

赵光义仰天长叹道:“事已至此,恐怕是……”

“王爷,在下认为有一人或可令皇上改变主意。”赵光义的话还没有说完,旁边就传来了程羽的声音。

“哦,真的吗?何人还有此能耐?”听得有人能令皇兄改变主意。对于赵光义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赵普与皇上布衣相交,多年共谋大事,皇上对他地话言听计从,在下心想赵普或许有办法能令皇上改变初衷。”

“对啊!若非程先生提醒,本王倒把此人忘记了。皇兄一向重视赵普的意见,若是能请得赵普游说皇兄。那迁都之事或有转机,”说到此。赵光义兴奋地神色又转为黯淡,迟疑道:“只是本王与赵普一向不和,不知赵普肯否帮忙?”

程羽在三人中话不多,但是见识却也不浅。忙道:“王爷。身在朝堂之上并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赵普此人以前忠于皇上,多与王爷起了冲突也是常事。如今皇上闲置赵普,若是王爷能许诺赵普满足他的利益,赵普定能为王爷效力。”

“哦,以先生之见,赵普此人有何所求?”赵光义此时方发现程羽的见识竟然不再宋琪之下。

程羽见自己这几日所思所得能得到赵光义地认同,渐渐有了信心,说道:“在下观赵普虽然心胸狭窄。林雷贪图财物,然其人做事并不为外物所扰,事事都能从是否有利于我大宋统一天下着想,是以在下猜想赵普所求必是能身在庙堂辅佐君主统一天下。若是王爷向赵普表明心迹,以目前赵普对皇上的失望。其心必为王爷所感。”

见宋琪和贾琰都是颇为赞同地神色。赵光义哪里还有做其他事情的闲情雅致,吩咐府内护卫迅速备马。驱马就向赵普的府邸奔去。

到了赵普的清幽庄园,马尚未停驻,赵光义就已从马上跳了下来,快步跑到府门口,举起双手就要使劲拍下去。但是手到了半空又停了下来,整了整自己地衣冠,方才轻轻地敲击府门。见王爷如此着急,他地随身护卫哪里还敢怠慢,一人上前拦在了王爷的身前,一人代替赵光义极为有礼的敲门。

府门大开,出来的还是那位老伯,眯着眼睛看了看门前的三个人,问道:“不知三位有何贵干?”

那名敲门的护卫恭敬地回答道:“老伯,这位是大宋的晋王,有事求见赵普相爷。”

老伯似乎听过晋王的名号,低着头想了半晌,然后说道:“原来是晋王殿下,请恕小老儿失礼了。王爷来的真是不巧,我家老爷这几日和武功郡王垂钓,今早便已早早地出门了。”

赵光义满怀希望前来,希望自己可以说服赵普帮助自己,但是听到赵普似乎和赵德昭交好,一颗心却似落入了无底深渊一般压得他透不过气来。怪不得赵德昭那日句句在理,怪不得那日赵德昭明明占了上风还要进言皇上听取汴京三位宰辅的意见,现在仔细想来却有着赵普行事的风格。

想到赵德昭如今有了赵普的帮助,自己要实现素日的梦想岂不是难上加难?想到此,赵光义跌跌撞撞地离开,左脚踩上马镫,右脚却是毫无气力,连用了数次力气都没能翻身上马。

那些护卫看着赵光义脸色发白、神色不同往常,俱都吓得不敢靠近其身。但是看着他连着上了多此马都没能如愿,那些追随他多年地护卫不忍心,壮着胆子上前搀扶着他地胳膊。

护卫的好意此时在赵光义看来却更多像是怜悯,不由地怒由心生,怒道:“滚开!”话一出口,心底里憋着地那口浊气已从胸内排出,身体又有了气力,翻身上了马,不理会这些护卫们,狠狠的挥着马鞭不断地击打胯下的骏马。

迁都洛阳已然成为定局,赵匡胤每每想到自己以后就可以在这承载着自己无数儿时美好回忆的地方主宰天下的走势,衣锦还乡的激动和兴奋就不由地涌上心头。

冰雪聪明的花蕊夫人岂能看不出皇上今日心情不错,娇声笑道:“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能让皇上如此高兴?”

赵匡胤哈哈大笑,上前揽着花蕊夫人的香肩,并排走到桌前坐下方才回道:“告诉爱妃一个好消息,经过这几日的商议。众大臣今日已然同意了朕迁都洛阳地计划。以后朕就可以年年陪着爱卿欣赏洛阳的牡丹了。”

花蕊夫人听了盈盈下拜道:“多谢皇上,妾身能得皇上如此宠爱真是三生之福!”

赵匡胤握住花蕊夫人的双手,看着那如秋水一般的双眸,柔声说道:“能与爱妃共度此生才是朕的福气。”

花蕊夫人温柔地靠在赵匡胤的胸前,此时在她地心目中,赵匡胤不再是万人敬仰的皇上。而是一个男人,一个她能够依靠地男人。

赵匡胤一手揽着花蕊夫人的细腰。一手抚摸着她那瀑布般的黑发,说道:“这次之所以能够说服那些顽固的大臣们同意迁都可都是昭地功劳。朕这次可没有想到昭能有此表现。”

花蕊夫人想到那少年,觉得趁着皇上心情好,自己也是该帮帮他说话地时候。不由地问道:“若是皇上迁都洛阳。那么汴京该由何人驻守?”

到了此时,赵匡胤心底里有些话也很想找人诉说,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和时机,今日心情高兴,再加上花蕊夫人在大宋没有一丝一毫的势力,宫外也没有人,他的心思纵然说给了花蕊夫人知晓也不会泄露出去。

听了花蕊夫人的问话,赵匡胤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方才缓缓说道:“晋王担任开封府府尹之职。迁都洛阳之后开封自然是晋王留守。”

“如若果真如此,皇上岂不是真的决定了要武功郡王留在身边,悉心培养了?”花蕊夫人很想说的话今日终于说了出来。

皇上久久没有回话,花蕊夫人离开皇上宽阔的胸膛,做起身子看着皇上。入眼处。赵匡胤双眼已是通红。花蕊夫人大惊,不由地急道:“皇上?皇上?”

“没事。朕没事”赵匡胤听得花蕊夫人的叫声清醒过来,抚慰道:“放心,朕没事。朕方才只是想起了晋王而已。晋王天生富贵,天纵英才,本是我赵家不输于我地人才,朕往日也是觉得朕百年之后就把我大宋交由晋王。但是朕发现晋王太过急于求成,而昭这几年又不断成熟,朕身为昭的父亲,有时也会不自觉的为昭考虑考虑。”

花蕊夫人见皇上开了口,便也放心的说道:“皇上,臣妾身在后宫,本不能对朝政有所谏言。然而今日既然皇上开了口,臣妾却是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爱妃有话尽管讲来。”赵匡胤听了反倒来了兴趣,很想听听这位精通诗书的爱妃有何话说。

“皇上,臣妾虽然自蜀中前来,但是也久闻皇上和晋王兄弟情深,只是臣妾一直碍于身份不敢向皇上吐露心迹。臣妾记得史书记载西汉景帝时期,窦太后偏爱梁王,始终想着景帝百年之后由梁王继承大统。景帝孝顺,不敢违背太后地心意。然而景帝大臣纷纷上奏反对,其中一位大臣地话终于使得景帝下定决心册立景帝的儿子为太子。皇上可知那为大臣是如何劝谏景帝地?”

赵匡胤正听得入神,更何况他征战多年,本就读书不多,哪里知晓这些事情,急忙说道:“朕实不知也,还请爱妃明言。”

花蕊夫人见皇上听了她的这些话没有表现出反感,于是继续说道:“那位大臣劝谏景帝道自古帝王之所以皆是父传子,乃是因为如此制度有助于减少帝王家为了皇位的争斗。若是既能父传子,又能兄传帝,则后世子孙各各俱怀争位之心,不利于王朝的稳定和统治。皇上尽早确定父传子的传为制度,则可减少其他无谓的争斗。臣妾不懂朝政,这些都是臣妾从书中看到的,若是犯了皇上的忌讳,还请皇上恕罪。”

赵匡胤经历多此朝政变乱,自己认定了那些乱臣贼子之所以能够成功篡夺皇位除了叛乱者手握兵权外,还有就是继承者能力偏弱,所以他始终想着若是想要大宋的统治万万年就要选择能力出众的继承人继承皇位,所以一开始他的选择乃是晋王赵光义。只是随着赵德昭的崛起和晋王声誉隐隐然有超过他的势头,方才又改变了主意。今日听到花蕊夫人的这番话,如此想法却是初次听闻,对他的治国理念又增加了新的观念,不由地他不慎重思考。

越想越觉得花蕊夫人的那番话很有道理,在把兵权收于君王手中之后,王朝的威胁除了外在的,还有内部的隐患。若是一个不小心,说不定自己人造成的威胁对王朝的危害更甚于外敌。想到此,却是赞道:“爱妃不愧是人所颂扬的才女,朕今日真是大开眼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