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传奇故事(三)
作者:云涛梦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283

三、奉行《关圣帝君觉世经》验

[提要]

《觉世经》全称《关圣帝君觉世经》又称《关圣帝君觉世宝训》。此经在道教界和社会上流传广泛,其经与《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合称《三圣经》。许多道教界信士均能背诵这三种经书。可见,此经在道教信士中极受重视。1992年,巴蜀书社出版的《藏外道书-戒律善书类》收集在第4册⑿0页,题《觉世经注证》。

《觉世经》倡导人生在世间,顶天立地,首要尽忠尽孝,立德立功,坚固天生本有良心,仰天无愧,俯地无欺。如此,立于天地之间,生活在世上,才有生机。反之,昧良心,行恶事,虽生犹死。即“身虽在世,是谓偷生。”强调“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不欺自心,即是不欺神。经中认为,人的一举一动,幽冥处都有神灵监察,不可在人看不到的暗室中欺诈,或作恶事。明处暗处,都要心存正念,力心善事。经中号召世人要“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功。”如此向善,必逢凶化吉,诸事吉祥,冥冥之中,上苍护佑。天道好还,即天道不负回心向善之人。

本文《觉世经》选自《觉世经注证》。

关圣帝君觉世经

帝君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可谓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独,勿谓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动一静,神明鉴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况报应昭昭,不爽毫发。淫为诸恶首,孝为百行源。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谓无利而不行。若负我教,罪孽大焉!

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别夫妇,教子孙。时行方便,广积阴功。救难济急,恤孤怜贫。创修庙宇,印造经文。舍药施茶,戒杀放生。造桥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难解纷。捐资成美,垂训教人,冤仇解释,斗秤公平。亲近有德,远避凶人,隐恶扬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过自新,满腔仁慈,恶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虽不见,神已早闻,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灭,祸患不侵。人物咸宁,吉星照临。

若存恶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坏人名节,妒人技能,谋人财产,唆人争讼,损人利己,肥家润身,恨天怨地,骂雨呵风,谤圣毁贤,灭像欺神,宰杀牛犬,秽溺字纸,恃势辱善,倚富压贫,离人骨肉,间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盗邪淫,好尚奢侈,不重俭勤。轻弃五谷,不报有恩,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假立邪教,引诱愚人,托说升天,敛物行淫,明瞒暗骗,横言曲语,白口咒诅,背地谋害,不存天理,不顺人心,不信报应,引人作恶,不修片善,行诸恶事,官司口舌,水火盗贼,恶毒瘟疫,生败产蠢,杀身亡家,男盗女淫。近报在身,远报子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祸福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临。我作斯语,愿人奉行。言虽浅近,大益身心。戏侮吾言,斩首分形。有能持诵,消凶聚庆,求子得子,求寿得寿,富贵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获。万祸雪消,千祥云集。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无私,惟佑善人。众善奉行,勿怠厥志。

灵验记述

《觉世经注证》里,记述了许多回心向善,得以福报;不修片善,得以恶报的记载,这里仅选数则,以警世。

一则:南丰刘彻,是一位书生,屡次考试,名落孙山,祈求祖师在梦中告诉原因。一夜,祖师在梦中告诉他说:“你有亏德事,还希望登第。”刘彻诉说:“自己没有作亏德的事。”祖师说:“你弟欠官府钱财,不能按时交还,死于官府的杖下,不是亏德吗?”刘彻又以弟不贤良作借口,祖师说:“行道之人,见死不救,更何况他是你的弟弟。你知有位朱轼代纳青苗事,而获善报吗?”次日,刘彻拜访朱轼,言谈之中谈起“青苗事”。朱轼说:“今年我在路上遇见一位从远方而来的人,他被官府治罪,带着枷锁,说欠青苗钱二千五百,限期已满,无钱归还,才落今日结局。我得知他这种情景,即用自己的钱还清了他的债,官府将他释放了。承蒙上天好生之德,我至此事后,连生三子,现都在官府中任职。”刘彻听后,非常惭愧,如梦初醒。

二则:东汉时有位王纯,字少林,曾在京师一处空房中,看见一书生对他说:“我性命保不住了,腰下有黄金十两,请先生埋葬我的骸骨。”没等王纯问及姓名,这位书生就气绝了,王纯为他营葬后,计费一两,其余金全放置在棺下,后来过了好几年,王纯至洛阳在路亭上遇一人,这人自称姓金,说他有一位儿子在外游学,数年未返,这人言语非常悲惨,王纯自述他遇见书生的事和形貌,这人惊恸地说:“是我儿啊,君大恩未报,天遣相逢,以彰君德啊。”后往京师运棺,所余金全在。王纯的行为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推荐他为茂才,其子孙后来也显贵于世。有人在私下问王纯说:“你在当时,为什么不把余金拿走呢?”王纯说:

“我不敢欺心啊!”

三则:陶松云真人,家住吴江。他说:少年时,曾奇遇许旌阳真人对他说:“我弟子三十余人,皆在下界,你是其中之一。今命你度人为功,要谨慎选择。”一天,有位学士模样的人前来拜谒陶松云真人,向陶真人求养生方法,被陶真人拒绝。此人走后,陶真人对周围的人说:“此人不久当死,怎么还望长生。”有人问其原因,陶真人解释说:“凡人作一亏心事,他的神光就缩一寸,今天我观察向我求养生的那位人,神光仅只有数寸。所以,我知道他快要死亡了。”

四则:明朝孙劭,湖州人,与袁了凡先生相好,先生赠以《感应篇》与《功过格》。孙劭兢兢自省,行事谨慎,大家都认为他品质良好。四十岁时,由拔贡选一县令,因忤上被落职回家,非常穷困。于是怨声不断,口占一诗,贴在城隍庙柱上,其诗“寡过多年不记功,老天何苦令余穷。有谈报应津津者,此后听如过耳风。”过了几日,忽然生病,恍惚之中,他看见二人引路去见冥官说:“你前生未种福田,得到目前的处境,已是转移的厚命。”一吏取来一册,叫孙劭看,凡生平所行的细微之事,全都记录在这本册子里。以前的荣耀,本来都没有转移他的寿命,有所转移的是恐他在顺处走向危险的地步,才有落职回家、转安趋吉的局势。这时,孙劭才大悟:“报应不差。”后竭力修善,两个儿子都登第仕籍。

五则:明朝徐仙湄,倡仪募化修建关帝庙,所化银钱贮于公处。然后,再采购砖瓦木料,俱经徐仙湄之手。后徐仙湄私用木料,众善友责令他补出所私用木料。徐说:“只管完工,总不整齐,有罪我受,与众人无干。”众善友也把他没有办法,就在神像开光大典的那天,徐仙湄突然中风,头痛欲裂,听他自己说:“上香时,在关帝殿傍,有黑面虬髯大汉,举刀劈我脑,遂得此症。”言罢死于殿下。

六则:明朝金陵(今南京)大旱,有位姓会的郡守,祈祷苍天极其虔诚。有一晚,梦见祖师告诉他说:“明日有一老人,挟伞进西门,逼他祈祷求雨必应,其异处只在一伞。”第二天清晨,果然在西门遇见了挟伞的老人,会某特以隆重的礼仪告诉他昨天夜梦求雨的事,这位老人听后不好推辞,不得已,登坛焚香,盟誓对天:“三日不雨,愿将身自焚。”香坛四周,已备积了柴草,俟至第三日,浓云密布,天忽大雨,顷刻水深尺许。大雨过后,会某特问这位挟伞的老人说:“您这把伞有特异处吧?”老人谦虚的说:“愚民今年八十岁,生平惟敬天地日、月、星三光,所挟之伞,出门路途便溺,打开以护身,使不秽触三光。会某听后,

更油然起敬,赠以厚礼,老人不受而去,子孙累代显贵。

七则:漳州淳于崇,资性聪明,少年入学,放浪不羁,他听见别人谈道德,说因果,就说“这是道释两家的话”;见别人刻善书,就说“这是愚儒所作的事,我送人,人未必能看,亦未必学好,徒浪费字纸。”有一天夜晚,他在书馆读书,忽然灯光阴暗,见一金甲神,在他面前大声喝斥:“黄口孩儿,怎么敢妄谈议论,阻止别人为善,你说的不利行善的话,虽然未必别人听你话。然而,你的口业罪,不可逃避,今我特来夺你智慧。”话毕,金甲神持刀一挥,淳于崇昏扑于地,半晌方醒,后来竟如痴而死。

八则:昔日仓颉作字,泄造化之秘,从古到今,贤明之人著书立说,垂教万世,没有不是依赖于文字而沿传,见字纸不加爱惜,不加钦敬,以致弃于道路,秽溺任人践踏,视圣人之字如粪土,如此之作,就有很大的罪业。若能敬惜字纸,获福无量。清朝一位名叫金欧的人,诚心敬惜字纸,凡遇遗弃字迹,拾回家中,见有污染的字迹用水冲刷洗净晒干,焚烧后投于河中,就这样他做了整一年。一夕,梦文昌帝君召金欧于殿前,传命赐以功名。次日,有友人邀金欧赴童子试,考场中,当他接到试题时,一阅皆能自解,后更加敬惜字纸,逢人劝化,如此二十年。由于他有善举,儿子二十一岁时,于雍正丙午科举中进士,后入翰林。

九则:富应济贫。处富应敬贫、让贫、扶贫,富能散财,可保长富。反之,处富而欺贫、侮贫、倚富压贫,使贫穷者含冤而莫处诉,以至垂死不救,天道不容,受报必惨。明朝史百代,大兴人,经营金银珠宝铺,有产业十多万,只自享用,贫人来借,分文不给。有位高僧化缘,奉劝他说:“老施主,太紧守了,须看破些,先帮骨肉,后济朋友,再有余钱,施于僧辈,不然恐有天祸啊?”史百代脸色一沉,说:“天祸什么时候到啊?”僧说:“不定本身与妻室,不定儿女与子孙,不定此生与来世,不定今晚与明朝。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史百代不听劝告,过了几个月,他早晨起来,见房上坐一红脸人,一会儿,大火就烧起来了,仅史百代一人逃出,妻和两个儿子也都在这场火灾中烧死了。如此惜财,竟得此报。

十则:崔玮,福州人,是当时有名的大学士。他遇见一位名叫东翁的人,在书房中供奉关圣帝君神像,东翁朝夕焚香。崔玮问东翁:“先生每日焚香,所祈求何事?”东翁回答说:“我向来所祈求者,第一求父母健康,第二求子女学业有进,第三求人口平安。今已蒙帝佑,皆得如愿。今日所祈祷者,我是将平日所行事,诉说与帝君,借以自警冀善,多作善事,力戒恶行。”崔玮颇有感触地说:“东翁如此修善,何祸不消,何福不集啊!”后东翁享年寿考,家门大盛。(以上事例均见《觉世经注证》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