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高顺翻身了
作者:路九有猫      更新:2019-08-21 23:35      字数:2868

“中郎是要末将统率麾下及吴匡司马两部人马,抵御汾河一线胡才麾下的白波贼?”

军议大堂中,高顺有些不知所措地捡起地上的军令签。?八?八?读?书,◇o≮面上的表情不是惊喜,而是几分疑惑和不敢置信。

这也难怪,在公孙昱麾下的日子里,要说过得最郁闷委屈的一位将领,便属高顺无疑了。就因为人家是客将的缘故,什么苦活累活都是人家来负责。

虽然跟着公孙昱大部队,高顺也能看着别人吃肉、他跟着喝汤。但像今日公孙昱一下将如此重要且荣耀的任务交给他,实在太出乎他的意料。

要知道,军议之前,将领们就听到了风声。说是击溃李乐一军后,“英明神武、狡诈专兵”的何大中郎将,便决意在已充分彰示自己的威信手段后,息影一段时日,安心回归河东太守的角色治理民生。

由此,整个河东的战略就由积极进取,转变成僵持拉锯的一个阶段。而为了应对剩下两支硕果仅存的白波贼部队,公孙昱的策略便是派出两员上将各统御五千余精锐,在汾河和平阳一带各建立防线,抵御白波贼的侵扰。

对于这两线统帅的职位,高顺是半分没有升起争抢心思的。

毕竟,一来这两线统帅身系河东安危,至关重要;二来便是何中郎已经定下了‘六不杀’的瓦解毒计,可谓杀人不见血,也最容易捞得大笔军功。

由此,这两线统帅的职位,可着实让公孙昱那些嫡系将校们,暗地里争抢得都打破了头。而可怜的高顺一向吃苦受委屈惯了,自然压根儿就没想到过,这等天大的好事儿会降临在他的头上。

可偏偏这一次,公孙昱做出的决定却一下出乎所有人预料:平阳一线的统帅职位,公孙昱任命给了声望卓著的汉室老牌名将盖勋;而汾河一线,竟然给了高顺。

这二人,可从来不是公孙昱的心腹嫡系将校。

所以,高顺一下摸不着北了、心理活动纷乱复杂了。c∮八c∮八c∮读c∮书,⌒o≈毕竟,盖勋人家无论从职位、声望还是实力上,拿下这一统帅职位也算名至实归。

可他高顺嗯怎么说呢,就像一位经常在家逆来顺受惯了的小媳妇,每日习惯了挨老公两巴掌。可今天老公一下给了她个热情感恩的拥抱,让小媳妇高顺先是愣愣不敢相信,随后不由心里便五味杂陈、热泪盈眶了。

“明正不必妄自菲薄,你一向秉公严明、清正恪守,实乃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往日本中郎多有玩笑之言,明正实不必放在心上。”公孙昱努力保持着一脸严肃,可毕竟往日捉弄高顺都习惯了。这时候感情牌打起来,怎么看都有些假。

可不这样,也不行啊!

因为今日从杨柔儿口中,公孙昱已然听到吕布那家伙三番几次上书董卓,要讨回高顺、张辽二将了。而且,私底下的情书几乎三天就送来一回,都是吕布说他如何想念高顺、张辽的肉麻话。

这时候,公孙昱要不拿出点应对策略来,他还真怕高顺跑了。至于说张辽,公孙昱是一点不担心的。因为真正论起来,张辽最早是何进的部下,后来虽然主动投入吕布怀抱,但编制上一直也未变动。而且跟张辽跟公孙昱的关系十分瓷实,性情也相投,这不比张辽对吕布的羁绊差多少。

另外就是张辽今年不过二十来岁,还年轻。

年轻嘛,就代表着好骗。所以,当公孙昱下令命张辽带领他麾下一千五百名并州狼骑,负责讨伐大阳、安邑、闻喜三县境内那些零零散散的贼寇后。张辽立刻便给吕布回信,说他在公孙昱这里过得很幸福、很满足,就暂时不打算回去了。

但高顺不同,这家伙是绝对从一而终的典范。

虽然跟着公孙昱这些时日,他也很欣慰终于能够为平定乱世做些什么。但那死心眼的秉性,却一再折磨着他到底该不该回吕布那里。

所以,趁着这番机会,公孙昱直接放了一个大招,用汾河统帅这光荣的职位捆住了他——所谓调教,就是这样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公孙昱不相信天长日久后,高顺都习惯这样经常有小委屈、但指不定哪天就有大幸运的生活了,他还会巴巴地想回吕布麾下。

更不要说,从用人的角度来讲,高顺稳重谨慎的性格作为,也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毕竟,这次公孙昱要的不是摧枯拉朽,而是一寸寸慢慢地蚕食干净白波贼——让盖勋和高顺这种老成持重的将领负责这种战术,绝对专业对口。

可就算如此,公孙昱还要在保险之上,再加一层保险。

“严正,昨日本中郎抚慰白波俘虏营时,竟发现了一位大才。此番严正抵御胡才一军,必然鞍不离马、甲不离身,艰险异常。故而,本中郎决议将此人派入严正麾下为参军从事,不知严正以为然否?”

高顺对于公孙昱这话丝毫没多疑,因为盖勋那里,公孙昱也派去了臧洪充当参军从事一职。

至于参军一职,在汉末这个时候还是不存在的,最早见于诸葛亮任命蒋琬当过参军一职。而这样一看,这就算是公孙昱新创的一职了。

按照公孙昱的解释,参军参军,就是参谋军事的意思。在军中可享有四百石的俸禄,但并没有监军统兵的实权。

简单来说,参军就是相当于一个幕僚的角色。不过,因为有了公孙昱刻意发放俸禄和专门委派的缘故,这参军也就有了点公孙昱代言人的意味。

高顺是稳重老成,但人家可不是傻子,自然看出了公孙昱此举的用意:比如说臧洪,他只是一位降将,可本事儿不凡。这样的人,若是上来被公孙昱骤任高位,必然会惹得军中上下不满。

而若让臧洪有了参军这样的历练和过渡后,便会让人觉得公孙昱的确是慧眼识才。

可以说,如今的公孙昱,也混成官场里的老油条了——这些别出心裁的手段玩儿起来,那是得心应手。

所以,高顺也很期待他的那位参军。

只是,当他及大堂里的人看到那位参军的时候,不由都吸了一口气。

只有公孙昱、无名力士和姚广孝这三位,看着曾国藩那半截光光的脑袋,露出了一抹讳莫如深的笑。

清朝人的发型,想必看过清剧的人都知道。可这样的发型到了汉代,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儿。

汉代可是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轻易损毁的。如曾国藩这样的发型,那是只有受过髡刑之人才有的。

换句话说,众人看到曾国藩,都以为这人是个罪徒。

这样的提拔和任命,在汉朝这种十分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可谓很是石破天惊了。

当然,公孙昱也可以选择特定附身召唤,那样曾国藩就不用以这样闪亮的造型登场。可问题是,公孙昱他不愿意啊——特定附身那种召唤,是没有永久增益的。再说,那也是要多花声望点的。

就算公孙昱现在很大款,可有钱也不能乱花不是?勤俭节约,可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不能就此丢掉不是?

最后就是,曾国藩人家可是被誉为‘千古完人’的。他的身价可不菲,直接花了公孙昱就完声望点,跟萧何相国一个价儿——这让公孙昱再加码,简直就是用刀子在剜他的肉!

“伯涵{曾国藩的字},从今以后,你便是我军中一员参军了。此番抵御瓦解白波贼寇,伯涵可要尽心竭力辅佐高司马,切勿堕了我军军威。”

让这样一位有着丰富对抗反民乱贼的大佬,暗中去抵御白波乱贼,公孙昱还真不相信白波贼能反了天。就算白波贼身后还有位藏头缩脑的狗头军师,公孙昱也不会再有丝毫的担心。

而曾国藩则看起来很是木讷的一笑,随即躬身下拜道:“多谢主公提拔,属下必呕心沥血,为主公治理河东建立一道牢不可破的藩篱!”

听听,国藩,国藩,就是国之藩篱!没毛病!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