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要从娃娃抓起
作者:路九有猫      更新:2019-08-21 23:35      字数:3272

或许是辛劳感动了老天,也或许真是苍天也有情。但不管怎么说,七日之后,公孙昱发现雒阳城中的一应事务,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切顺顺利利,让本以为会困难重重的公孙昱惊讶不已。

董旻那里,果然如预料的一般。董旻写信向董卓哭诉不成,反而被董卓臭骂了一顿,并敕令他带着董璜赶赴长安镇守,不准他拖公孙昱的后腿。而且,似乎是为了敲打董旻,董卓还特意令其留下了一万兵马,归公孙昱调遣,这种行为让不少凉州将校惊讶不已,甚至都在怀疑公孙昱是不是董卓的某个远方表亲。

得到这个命令的董旻更是直接傻了眼。他真不知道公孙昱给董卓灌了什么迷魂汤,把他的亲哥哥都给忽悠瘸了。以前心向亲属的董卓竟然这次跟公孙昱站在了一起,也是让董旻愤懑不已。

离开雒阳的时候,董旻还狠狠地放了一番话,大概意思就跟灰太狼和光头强说的一样:我还会回来的!

对此,公孙昱敬谢不敏,只奉送了董旻一个中指。

朱儁那里,得了司马防这位多年的雒阳令干将,进度开始稳中有进。七日时间内,朱儁将公孙昱的末位淘汰奖惩制搬过来后,使得那些掾吏积极性大为提高。非但编好了迁徙百姓,还收拢了不少驴车牛马。

剩下的这点时间,司马防都开始动用了家族力量,从河内一地开始偷运驴车牛马,为保障迁徙工程顺利进行而增砖添瓦。

皇甫嵩那里事情计较棘手些,毕竟整顿吏治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幸好此番皇甫嵩也拿出了当初在冀州杀黄巾贼的气魄,从雒阳往西一路二百里杀了个血流成河,期间还抄了不少坞堡,收获颇丰。

至于空出来的官职,除却公孙昱提出,可令当地真正有才有德的士族毛遂自荐外,皇甫嵩还提出了可令一些优秀杰出的太学生参与进来。

那些太学生还未热血冷却,大部分都怀着治世匡扶的雄心壮志。虽然,他们在处理政务方面还比较稚嫩,但好在有家族里能人指点,又有皇甫嵩撑腰,倒也将底层的吏治刷清了一遍,填补了用人方面的空白。

毕竟,他们学了那么多知识,再不能有点真刀真枪什么的,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虽然行动方式可能会稚嫩点,但是,也是让公孙昱麾下不少人轻松了一点。

听着司马懿将竹简木牍上的消息一条条念出来,公孙昱随即便酌情给予答复。可怜的司马懿就得乖乖地趴在案几上,将公孙昱的批奏誊写出来。

至于说虐待儿童、剥削童工的思想负担,公孙昱是一点都没有的:开玩笑,自己这是在培养司马懿好不!

“公孙中郎,长安王司徒那里已传来了消息,安置百姓区域已划分妥当,函谷关至长安一路的歇息地也已经整顿完毕。董公那里也传来钧令,令我等三日后先将天子及众公卿大臣、太学生迁徙入关。”

公孙昱微闭着眼睛,听到这条消息后并未开口,只是点了点头:对于董卓来说,迁都的政治因素是要大于民生的。无论是天子还是公卿士大夫及太学生,都极为重要。至少,对于朝廷和董卓而言,这些人比百姓要重要的多。

所以,对于这条命令,公孙昱只有服从的份儿,毕竟,董肥肥那个家伙已经惊天地泣鬼神的对公孙昱如此支持了,也做了那么多支持公孙昱的举动,他公孙昱在挑肥拣瘦,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他老董也是要面子的。

只不过,雒阳定都近两百年,公卿大臣遍地走,家眷足有三四万人之多。而太学生在董卓入京后逃散了一些,但目前也有两万人之多。总的算起来,先行迁徙之人足有近五万人了。而且,这还不算那些豪门当中的奴仆、婢女、僮客、苍头、家丁护院七大姑八大姨.

要是真正迁徙,这些人恐怕不下十万,将近整个雒阳的十分之一。

故而,公孙昱觉得自己脑仁儿有些疼,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问道:“杨修那里,传来了什么消息没?”

公孙昱整个麾下,不说他那些心腹嫡系部下,就是皇甫嵩和朱儁,也一直紧密地同公孙昱保持着联系。唯独杨修这一块,自开始迁都后,便一直一副若即若离的模样,完全没有了当初,一时不怼公孙昱就难受的状态。

偏偏杨修这一块,直接关系到公卿士大夫那里的动态。

而且,公孙昱也知道,此番迁都算是断了这些公卿士大夫的根儿,比刨了他们祖坟还严重。再想想那些士大夫的尿性,公孙昱总觉得杨修这一伙子,暗地里正在密谋着什么幺蛾子。

“回中郎,杨主簿传来的消息不多,只是简短汇报了下设立粥棚一事。”司马懿稚嫩的脸庞也变得有些凝肃,他隐隐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开口道:“不过中郎不必介怀,如今中郎兵权在手,予杀予夺。那些士大夫只善玩弄权术,想必动摇改变不了什么。”

公孙昱这下不由睁开眼了,想看看这位如此懂事儿的少年,是否真的有什么鹰顾狼视之相。可看来看去,公孙昱也觉得司马懿除却异常聪慧之外,还真没什么特异的反相。

不过想想也是,曹操一开始还想当治世的能臣,朱元璋少年的梦想说不定就是当个有吃有穿的放牛娃呢——任何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注定是改变历史的牛人,只是因缘际会,时势造英雄罢了。

也可以说,历史这趟浑水,也是让不少人泥坑里翻出金子,找到了自己的康庄大道。

由此,公孙昱也不由宽慰一笑,开口道:“小懿,你可别小瞧那些士大夫绵里藏针的手段。依我看,这次他们纵然动摇不了我,也得狠狠恶心我一下,虽然动摇不了什么,但是,那一下也是令我厌恶不已啊。”

一听这个,司马懿便忍不住笑了:“无妨,中郎脸皮厚,心也黑,那些家伙......”话刚说到这里,司马懿就敏锐地看到公孙昱的脸色不对了,赶紧补救道:“不,不,在下是说中郎英明神武、智虑无双,必然不会令那些宵小之徒得逞!”

“嘿嘿嘿......”公孙昱龇着牙冷笑,忽然就问了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话说,七日之前,你是否就觉察出本中郎没杀你们的心思?”

司马懿眼珠子咕噜噜乱转,可后来一看到公孙昱那双跟他一样贼兮兮、精明狡诈的眼神儿,司马懿便实话实说道:“回中郎,在下看出来了。”

“如何看出来的?”

司马懿沉吟了一会儿,才迟疑开口道:“戏有些过了亲卫侍立也就罢了,还一个个手持染血的利刃。而且,中郎大人一上来便喊打喊杀,根本与传闻不符。”

公孙昱这会儿脸色很有些阴沉:平日自诩影帝无双,却不料连一个十岁的孩子都没骗过。

他真的怀疑,那些影帝的标准真的对么?为什么连个小孩都没骗过?自己可是完全按照影帝的风范来的啊!

“那你后来为何又主动卖了你的兄长?”

“因为那会儿在下察觉中郎真的动了怒,而从中郎敢得罪董家及凉州将校一事来看,中郎真有胆子杀了我等全家。”

公孙昱这就笑了:小样儿,懂事儿!

不过,还是得好好调教调教。

毕竟,都说正太有三好:超萌,易骗......

还有个啥来着?

不管了,反正这个司马懿一定要趁他小,好好调教调教,老子要的可是治国能臣,而不是祸国能臣。

俗话说得好,习惯要从娃娃抓起。

于是,公孙昱满意起身,对着司马懿言道:“三日后迁徙事关重大,本中郎要寻部下开个会。”

司马懿一脸懵:“那,那这些奏报?.”

“你自己先试着批奏,回来我检查。”

“若在下的批奏不合中郎心意,又该如何?”

走到了大堂中央的公孙昱,这会儿才露出了狐狸尾巴,回头贱兮兮地一笑:“你平时练习书法,难道没写错过字吗?”

“当然写错过。”

“那你父亲又是如何让你改的?”

“自然是用刀刮掉错字,再重新......”顺口说着这些,司马懿的脸忽然就跟吃了黄连一般,委屈道:“中郎,在下今年才十岁,你如此这般,真的好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公孙昱陡然哈哈大笑,头也不回地卖弄起来:“少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对了,这篇文很好,很适合你。批奏完那些奏报,再将此文抄写十遍。”

“中郎!”司马懿悲愤莫名,对着公孙昱的背影喊道:“你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可已走出大堂的公孙昱,根本没搭理司马懿。

他只是看着天空中蒙蒙的阴云,心中也不由块垒淤堵。不过,当一米阳光坚韧地透过云层,洒落在他脸上时,公孙昱的心境也随之变得坚韧起来。

“来吧,士大夫们,看看是你们更骚,还是我公孙昱已提不起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