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我也有粉丝了!
作者:路九有猫      更新:2019-08-21 23:35      字数:3177

“琅邪伏氏,乃经学世家,其显赫名声一直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伏胜。伏湛更是帮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的元勋之臣。如今伏湛的七世孙伏完,娶了孝桓皇帝的长公主,乃正宗的国之娇客。该家族批注的《诗经》还是公认的正解,也是朝廷征召明经之人的依据。”

行走在拜访伏完的路上,公孙昱絮絮叨叨地说着这些,最后一扭头向无名言道:“你说这样的家族,这样的人物,忽然要见我干什么?还有,你说这事儿跟平阳公主到底有啥关系?要是没有关系,为何之前平阳公主刚提过伏家,现在伏家就要见我了?总不可能,平阳公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吧?”

无名郁闷地一叹气,无奈地向公孙昱回道:“公子,属下不过一介游侠,哪里能猜出你们这些人物的心思?最近一段时间,您还是不要乱用声望币了,早日攒够声望币,召唤来留候多好?”

无名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公孙昱就更头疼了:“这声望币就跟前世我挣钱一样,挣得哪里够花啊!无名,今日朝议你也看到了,那位小天子都已经开始猜忌我了.果然天家无情,这小天子也是只变色龙。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山盟海誓,叫人家小昱昱,可五天不见,就一副无情的模样喊我公孙卿......都说女人的脸,说翻就翻,咋小孩的脸也说翻就翻呢?”

看到无名脸色越来越难看,公孙昱也觉得自己越说越离谱儿,赶紧拉回正题道:“董卓那里,咱好歹还有个李儒能替咱们挡一挡。可现在咱们是脚踏两条破船,天子那里也得安排一个贴心的人儿。不,一个还不够,至少得两个,甚至三个都可以!必须要把这个天子给安排的屡屡贴贴的,绝对不能有一丝的差错。”

“否则长此以往,这小孩老是跟那些大局观上迂腐不堪、可又极善耍弄心眼儿手段的士大夫泡在一块儿,指不定哪天就会想着对付我了。再怎么说,他也是天子,咱现在没有本钱造反,还是谨慎一些为好,小心使得万年船啊。”

说到这里,公孙昱看到无名都有些发困了,又赶紧喊起无名问道:“无名啊,你觉得东方朔那人咋样儿?让那个聪明绝顶的家伙糊弄一个小孩儿,应该是没啥问题的吧?实在不行,咱再把赵高也弄过来,直接植入一个宦官的体内,再想方设法扶持一下,让他跟刘协形影不离充当咱的眼线和卧底?历史里还有比较会说话,要不全部安排一遍?”

无名有些兴趣缺缺,敷衍一般开口道:“公子,属下觉得你说得都挺好......”然后,无名一摊手,继续道:“可是,现实是,公子没那么多声望币。所以,这话说了也相当于白说。公子这完全就是在白日做梦啊。”

“咱这不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嘛,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做人啊就要哎哎,无名,你这是要去哪儿?”

“公子,前面已经到不其侯府上了,属下去叩门!”无名赶紧摆脱了跟和尚念经一般嘴碎的公孙昱,发现身边没有了能拿捏得住公孙昱的平阳公主,自己的日子可真不好过。

一时间,无名都有些神往,平阳公主在的日子了。不仅如此,

当公孙昱也跟到不其侯府上的时候,已有人开门。无名忙把拜贴和礼单送上去,生怕公孙昱又念紧箍咒。幸好过了片刻,门就开了,一个跟贾玑年岁差不多的少年迎了出来。

他目光闪动,扫了一眼无名后,又望向公孙昱微微笑道:“敢问阁下便是公孙校尉?”

公孙昱连忙上前施礼:“不敢,正是在下,不知尊驾是?”

少年爽朗一笑:“在下不其侯之子,伏德是也。”

公孙昱又连忙再施礼:“原来是长公子。”

不其侯伏完有五子一女,长子伏德,次子伏雅,三女伏寿,四子伏均,五子伏尊,六子伏郎。其中三女伏寿已经被董承推荐给董卓,然后入了掖庭成了贵人,数年后更是被封为皇后。

见公孙昱持礼甚恭,伏德也还了一礼道:“久闻公孙校尉仗义护民,又善出奇计,屡破白波贼、王匡,今日一见,小子真是三生有幸!”说罢,伏德唰地一下掏出一张布帛,还有一根已蘸了墨的毛笔道:“校尉既然来了,不妨留下墨宝?”

公孙昱一下愣了:“伏公子,你这是想让在下签名?”

伏德点点头,随后他就疑惑了,因为他忽然看到自己的偶像公孙昱,竟然眼眶微微湿润,似乎激动地要哭出来一般。哆哆嗦嗦在那布帛上写上自己的名讳后,还有些局促紧张地说道:“写,写得不太好,以后可得多练练书法想不到啊想不到,咱竟然也有粉丝要签名了!”

“公孙校尉过谦了。”伏德小心翼翼地吹干墨迹,收好布帛后言道:“公孙校尉在雒阳可谓百姓心中神明,也是我等志向男儿的榜样。我等只是不知公孙校尉何时入雒阳,原本都打算去城门迎接何校尉呢。”

“都还有粉丝团要接机?”

公孙昱觉得自己快要幸福得晕过去了,随后也不知跟伏德又说了些什么。反正晕晕乎乎地,他就进入了正堂,看到一位儒雅的中年男子和一位美丽的妇人,正对着自己微微含笑示意。

直到被无名拽了一下,公孙昱才反应过来眼前的男子和妇人,就是不其侯伏完和阳安长公主刘华。这下,他才赶紧恭恭敬敬地施礼道:“公孙昱,参见公主殿下,参见不其侯。”

“起来吧,无须这般客气。”在外人面前,自然是地位尊崇的汉室公主开口。而伏家虽然低调内敛到了极点,可公孙昱发现阳安长公主却是一位口才甚佳的人物:“公孙校尉果然一表人才,仪态堂堂,真不愧大汉新一代俊彦。公孙德能有子如此,想必也会含笑九泉了。”

说到这里,阳安长公主又装作刚想起一般,继续言道:“论起来,你跟何咸有旧,你父亲更是将侄女嫁给了何咸,你也可以算得上是外戚了。德儿,你平素不是最崇敬公孙公子吗,以后可要跟公孙公子多多亲近亲近。能学到一分公孙公子的本事儿,本宫也就欣慰了。”

公孙昱要上赶着攀阳安公主的关系,那算是大不敬之罪。但阳安长公主主动认下公孙昱这门儿亲戚,只会让人感到亲近。

当然了,公孙昱自然是明白,这阳安公主对自己十分的友好,竟是硬扯关系,让自己跟伏家扯上了关系

由此,公孙昱当即也恭敬回道:“多谢公主谬赞,小侄近日也是公务繁忙,才未来府上拜谒。今日一来算是向公主殿下和不其侯问安,二来也是向二位赔罪来了。”

“你这孩子真会说话。今日请你来可是有事相询,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你们男人们自便罢,本宫去准备些酒水来。”说罢,阳安长公主就退到了后堂。可那些侍婢仆役们,却随即便将一些丰盛的酒食端了上来。

公孙昱入座后,发现那些酒食还都是温热的,显然伏家早就准备多时了。一时间,他也不由有些纳闷儿:这老伏家,究竟在搞什么鬼?

不过,既然有酒,一切都好说。

谁都知道,不管是高兴还是郁闷,心里没个事儿是不会如此隆重设下一场酒宴的。既然双方都彼此心知肚明,那公孙昱也索性就放开了一些,与不其侯和伏德觥筹交错起来。

这一寒暄交谈,公孙昱又发现伏家还真是有所准备。

因为从头至尾,不其侯都没说几句话,反倒是口才不错、性子跳脱的伏德说了不少笑话,还问了些战场上的征伐计谋,引得气氛十分热闹和谐。

这其中的原因,公孙昱猜想是因为不其侯是那种钻研经书典籍的老学究,一开口就是子曰诗云。所以,为了顾及公孙昱这种半文盲的脸面,不其侯就能不开口尽量不开口破坏气氛,故意让年轻人们多多交流一番。

从这点来看,伏家一家人真的是那种很有素养、懂礼识趣的人。

同时,也可以侧面说明,伏家对这次宴会真的十分重视。

于是,本没有多少醉意的公孙昱,就装出了一副微醺的模样。这时候,伏德的话也就少了些,不其侯便终于开口问道:“贤侄,老夫听闻你断言关东群雄早已目无朝廷。此番起兵名为勤王,实则是为了一己私利,从而掀起各地割据纷争的阴谋?”

公孙昱面色如常,心中却猛然一咯噔:乖乖,向来不过问政事的伏家,竟然主动开口打听这事儿了?这可是当缩头乌龟,当到了家破人亡都没任何举动的伏家啊。这是时空错乱了,还是自己走错片场了?

更重要的是,关东群雄作乱的这种破事儿,自己在雒阳可是一点口风都没透露过呀。这伏完,究竟从哪里听到的小道儿消息?

一时间,公孙昱不由得觉得:此事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