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黄门侍郎
作者:路九有猫      更新:2019-08-21 23:34      字数:3231

走在回府的广阳大道上,公孙昱几乎留恋般看着雒阳城中的一景一物。此时的雒阳虽已饱经董卓麾下羌胡的祸乱,但数百年的积淀,仍旧使得这里乃当之无愧的世界文明中心。

雒阳南部那里,有高大壮丽的灵台,气势不凡的熹平碑林,读书声郎朗的太学,还有建筑恢弘的名堂、辟雍,佛教盛景白马寺,另外还有日常交易的南市,汇集九流。

西部那里大多乃平民,他们农忙时出城侍弄庄稼,农闲时便到金市中做工交易,生活忙碌而充足。

东边城内永和里、步广里乃高官府邸,尽是高门甲地之所。人人都趾高气扬,意气风发,还常年设有马市场,川流不息。

风景最秀丽的,就是曹操曾经在那里担任过北门县尉的北部。那里紧挨着毅水,过了河再往前就是连绵起伏的北邙山。绵延数里几乎没什么民宅,只是依山傍水间有些许草庐,多半是老臣闲居避暑、读书消遣的地方。

可是,就是这一切,在历史上的这一月却被董卓一把火化成了灰烬!雒阳的宫殿、官府、民房,方圆二百里全都在那一把火中不复存在!那本来应该是辉煌无比的雒阳都城,终是沦为废墟。

这种滔天损失,只是想想就让公孙昱心痛不已——屠夫董卓,竟然将他与塞外大漠羌胡部落作战的方式,用在了这个世界上人烟最为稠密、经济文化最为繁华的汉帝国都城!

史书上记载,雒阳大火整整烧了一月有余。那一月,火光冲天,天地为之黯淡悲戚。

如今,虽然公孙昱穿越了,也在阴差阳错的奋斗中,导致雒阳尚未被烧上一把火。但他并未因此而松一口气,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董卓现在还是犹如一只惊弓之鸟,一旦遭遇到一些挫折,便会条件反射地选择迁都避难,一旦董卓决定迁都避难,那,雒阳被焚烧还是不可避免的。

但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公孙昱发现他根本无法劝阻董卓。

毕竟,假如董卓哪怕有曹操刘备一半的明智,公孙昱也能挽救这场危机劫难。可从相国府出来之后,公孙昱是真的失望了、也害怕了。

是的,这个时候,他的确在后怕。

因为他明显察觉出,董卓非但越来越难以听进他的意见,反而对自己的杀机越来越浓、越来越迫切——那种不信任和除之后快的冲动暴躁,使得李儒竟然以死相逼,才能短暂冲消一段时日。

公孙昱在这个时候,算是真正相信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了

所以这个时候,公孙昱必然要立刻、马上,跳下董卓集团这艘注定覆灭的破船。

而贾诩给他所指的汉室天子这艘摇摇欲坠的小船,虽然也不能为他遮风挡雨。但却令他有了更大的空间辗转腾挪,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个人崛起的准备。

只是,这样的想法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虽说公孙昱跟何咸有旧,也见过刘协。

但他若是以这样的身份去接近刘辨,那估计会死得很惨。毕竟,他那位好基友的,头发长,见识短的好姑姑,可是毒杀了刘协的生母王美人。

走这条路,显然是行不通的。

至于说靠董卓,那更是不可能。

董卓能同意他这样做,已然算是殊为难得了,况且还是李儒逼迫下董卓才勉强答应的。

更何况,他另投天子门下,就是想要至少明面上是要与董卓划开界限。假如董卓上奏表荐他为天子的内臣,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一时间,公孙昱发现自己这时就跟迷宫里的耗子一样,明知找到出路就可以逃出生天。可偏偏只能在原地打转,急得焦头烂额。

“无名,你说我们怎么才能跟天子搭上线儿?”无意识当中,公孙昱只好找人商议起来。

可惜无名实在不是能为公孙昱排忧解难之人,他瞪着一双铜铃一般的大眼睛,最后憋出了一句:“公子,你还是让我跟人打一架吧。这种事儿,你找主母商议或许还有些办法。”

一提到平阳公主,公孙昱心中就更郁闷了。

自从来到雒阳后,平阳公主就好似从人间蒸发了一样,除却第二日派了一个小孩送来一封平安信之后,公孙昱就连她躲哪儿、在干什么都一无所知。

唉,本事儿越大的媳妇,越难以拴住,还是回府先抱抱听话的杨柔儿吧......

可就在公孙昱做好了得过且过的决定后,到了府门前刚一下马,一名仆从便跑过来道:“公子,你怎么才回来?宫里都来人了,说是要传达什么诏令!”

“宫里来人了?”

公孙昱虽然疑惑,但脑子里瞬间就出现了一个人的形象:面白无须,说话声尖利,还喜欢时不时翘起个兰花指。而且他们大多还很贪财,尖耳猴腮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错,公孙昱立时就想到了太监。

不过汉代的时候,你可别说什么太监,那会让人嘲笑你没常识的。‘太监’一词最早出现在辽,还不是由宦官担任的。到了明朝,太监也是指高级宦官的官职,至于后来成为宦官的统称,那是清朝时候的事儿了。

生活在前世的公孙昱,对于宦官是没有多大抵触心理的。

毕竟遍览历史,虽然士人大部分都将宦官说成非人非鬼、祸乱天下的毒瘤。但站在后世人的角度来看,那不过是时代的问题、朝廷的问题。

确切来说,是皇帝的问题。

而且宦官当中不仅有赵高,还有蔡伦啊,人家制造了纸,为后世宅男带来了多少福音?

再往后,还有下西洋的郑和,功绩作为哪儿点比健全人差了?就算灵帝十常侍祸乱天下的时候,也有吕强这一股忧国忧民的宦官清流

可就当公孙昱兴冲冲地跑去见那位“宦官”的时候,他忽然就愣了:因为来人不仅有胡子,而且那胡子还修剪地十分美观。

有胡子,自然说明人家不是什么宦官。即便,他穿了一身杏黄色的宦官宫服。

略一皱眉,公孙昱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了:这事儿,还得怪何进那家伙了!

当初,何进与宦官争权夺利的时候,听从袁绍建议,下令征召天下名士充入朝中,委以心腹之任,以冲淡宦官对朝政的把持力度。

随后,何进死后,袁绍那不干人事的狗东西,打着为何进复仇的旗号,冲入宫中将宦官杀得了七七八八。史书上记载,那一夜乱兵将没有胡子的人都杀了,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地在执行‘宁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政策!

由此一来,如今宦官可谓少之又少,除却一些在宫中服侍刘协起居的宦官外。负责传达诏令的那些黄门侍郎什么的,都已由士人充任。

公孙昱若想见到宦官,除非得混到宫中。不,皇宫也大了去了,皇帝真正起居生活的地方,那叫禁中或者省中。

兴冲冲地跑进来,却看到跟自己一样的男人,公孙昱心情顿时就有些不好了。由此,他便装模作样地拜伏在地,开口道:“臣折冲都尉公孙昱躬听诏令。”

那人很奇怪地看了一眼公孙昱,似乎眉角间还有一丝失望。

不过他也没多言,紧接着便拿出一篇黄帛绢书,朗读道:“折冲都尉公孙昱,出兵征讨叛逆王匡有功。然逆命行事,虽有功却不受辖制,特除为奉车都尉,以令其安守,再擢以重用。”

公孙昱听了半天,也没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圣旨开场白,更没明白刘协为何会突然给了他一个奉车都尉的官职。

听完之后,他只是怏怏起身。接过诏令的同时,又按照潜规则塞了一小块金珠给这位黄门侍郎。

然而,人家摸到那粒金珠之后,非但没有顺手收起来,反而拿出来放在眼前怪异地看了一眼。再看公孙昱那副得意奸诈的笑脸,那认登时目光凌厉如刀,大喝道:“公孙都尉,你这是何意?莫非以为在下乃贪财之人不成!”

公孙昱一看这人真生气了,更没想到东汉竟还没有这等潜规则,一时间不由感觉尴尬极了:“那,那个老兄您贵姓啊.....我,我这是身上钱太多了,接招时不小心就滑了一颗出来,多谢老兄替我捡到了哈,啊哈哈......”

看到公孙昱竟然如此粗劣的表现,那人简直被气笑了:“公孙都尉,在下荀攸,十三岁便能看出何人心怀不轨!你这般拙劣说辞,莫非还想骗过在下不成?”

奉车都尉秩比二千石,而黄门侍郎才不过六百石。

即便黄门侍郎有在天子身边传达诏令、掌顾问对的特殊权力,但这也就相当于汉室朝廷集团传达室大爷的一个角色。

所以,当这位黄门侍郎说出那样令他不爽的话后,公孙昱就在寻思着怎么样才能把这家伙给整死。

可是,当他听到此人报出姓名后,公孙昱就有些呆愣了。

荀攸?

荀攸是谁?

一时间乖张不已的公孙昱有些蛋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