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无处不在的董璜 4000+
作者:路九有猫      更新:2019-08-21 23:34      字数:4325

公孙昱对于李儒突然对自己行礼有些措手不及,毕竟,在他的印象里,李儒可不会如此轻易的向自己行重礼,于是,公孙昱赶紧也回了一礼,急忙道:“岳丈言重了,当局者迷,此事怪不得岳丈。主要是董公执意迁都,将岳丈大人精力散疲、智虑飘摇,如此岳丈这般彷徨无策也属正常。”

这句话就很安抚人了,不仅给李儒一个台阶下,还间接的额说明,李儒之所以想不出来是因为太过劳累,精力不足,这也满足了李儒的虚荣心。

李儒自然听入了心里,喟叹一声道:“思伯所言极是,想当初关东群贼起兵,老夫亦然拿出多番妙策,想方设法劝阻董公。可董公却执意不听,致使老夫一下进退两难,才这般让思伯看了笑话。”

公孙昱点了点头,十分认同这样的说法。都说好的谋士能为主公谋下半边天,但这种事儿其实也是相对的:李儒的才能毋庸置疑,却偏偏跟了董卓这样感情用事的主公。很多绝妙正确的建议董卓不采纳,那就相当于放屁。

比如,曹操打官渡之前,就也很忧心忡忡。但人家曹操理智在线,麾下谋士一劝言,曹操便非但欣然采纳,更借此那等就会一锤定音,留下了一段佳话。

甚至在官渡之战陷入僵持阶段的时候,曹操也想过退兵,但荀彧一劝言,曹操又跟打了鸡血般坚挺了下来——这样的主公和谋士才能相得益彰,无往而不利。

可换在李儒身上,情况就正好相反。李儒使劲拽着车往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可董卓那头犟驴偏偏往后倒,结果还让李儒闪了腰,你说李儒倒霉不倒霉?

有的时候,自己的操作再秀,也拦不住队友送人头导致全局崩盘。可能真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思伯既已有定计,那河东一事,思伯又如何看?”经历这一番事情之后,李儒对公孙昱的态度明显有了很大的转变。甚至,他都主动将手移到了河东一地,请教一般地问道。

可公孙昱却好像智商一下不在线了,疑惑问道:“河东?河东有什么事儿,郭太都被我斩杀了,剩下那些小蚂蚱们,难道又蹦跶起来了不成?”

李儒苦笑了一下,责怪的看了公孙昱一眼,方才忧愤地大声说道:“牛辅不过中庸之才,李傕、郭汜等将非但骄横惯了,更乃井底之蛙,难堪大用!自思伯归去小平津后,河东白波贼的确又死灰复燃,李乐、胡才、韩暹三支部队已合兵一处,聚合六万贼寇与我等对峙平阳一线.”

一听平阳这个地方,公孙昱立刻就猜出来了大概情况:肯定又是牛辅那个蠢货,在大好形势下畏缩不前,致使白波贼寇有了喘息之机,从容聚合了起来。接下来,以李傕、郭汜这些人的水平,能守住平阳一线就不错了。

毕竟,这些人再怎么傲慢,再怎么自视甚高,再怎么愚蠢,也不可能让平阳一线失守。

要是失守了,等待他们的就是董卓的愤怒,甚至可能因此而送命。

估计,现在李傕等人正满头大汗,如同热锅中的蚂蚁一样,叽叽喳喳,想要找到破敌之法吧。

不过,这都跟公孙昱没啥关系了。

一想到这里,公孙昱真不知是否该感慨,历史的惯性竟如此强大坚挺。

不过,仔细想想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河东一地那里的白波贼大部分都是百姓,董卓目无余子,粗疏无谋,根本拿不出一个切实的征讨加安抚的战略。

再加上时局动荡,凉州军团这里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统帅,一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将领,还有一大帮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喽罗,以及凉州兵卒又那般胡作非为,逼人造反那仗自然是越打下去,敌人越强大。

于是,对于河东一事,公孙昱只能回道:“好吧,这算是一个董公执意迁都的原因。除非,你们再派我去,并且将李傕、郭汜那些蠢蛋调回雒阳。”

李儒闻言,心中哀叹不已,只能痛苦地摇了摇头。

而公孙昱随后也耸了耸肩,很默契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河东乃战略要地,董卓除非也被人穿越了,否则除了牛辅这样的心腹之外,他是不可能将河东的统御权下放给别人的。

于是这个时候,公孙昱终于将捂着雒阳的手放了下来:“岳丈,咱们还是来谈谈此处吧。这块地方,恐怕才是董公最大的心病所在。”

一听公孙昱要谈雒阳朝堂的局势,李儒的脸色不由更加黯淡:“思伯可曾听过董公商议迁都一事?”

公孙昱当然听过,也觉得董卓那一招儿实在太上不了台面了。家国大事,拿什么《石包谶》这样虚无缈缥的迷信来说事儿。汉代的天下大事儿要都按着迷信走,早就亡国了。王莽那家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前车殷鉴不远,董卓还故技重施,这不让人笑掉大牙才怪。于是,面对李儒这个话题,公孙昱很明智地点了点头后,随后便保持了沉默。可谁料李儒也苦笑了一番后,神色渐渐变得激愤起来,厉声言道:“那日商议,最多算是虎头蛇尾,董公亦然未如何针对那些公卿士人。可想不到,朝议时还柔声细语劝谏董公的黄琬,退朝之后立刻上了一道奏书。上面言辞激烈,明确表示反对迁都!”

公孙昱一愣,他还真没想到此时还有后续。

不过,这时他也看出来了,满朝公卿就是拿董卓溜着玩儿呢。只要没逼到董卓大开杀戒的底线,他们就能见缝插针地运用政治手段将董卓玩儿死。

显而易见,那番朝议的时候,杨彪和黄琬就是在跟董卓唱双簧呢。杨彪唱黑脸,黄琬就唱红脸,一将董卓哄住了,黄琬也就立刻翻脸不认人!

只可惜,这些公卿士大夫还是没有认识到董卓可不是什么能被驯服的猫,他就是一头吃人的老虎。由此,公孙昱当即便问道:“那然后呢,董公难道没有治罪这二人?”

李儒一听这话,那神色更是激愤却又无可奈何:“董公杀气滔天,经历周毖、伍琼导致关东群雄起兵的背叛,以及这次士人的欺骗后,董公恨不得将黄琬和杨彪等人斩为肉酱。”

“还是老夫苦心劝谏董公,先上奏天子罢免这二人三公之位,随后再徐徐图之。可想不到,两人刚一被罢免,朝堂上登时有半数以上官员上书致仕请辞,整个朝堂顿时为之一空!无奈之下,董公只有屈服,又奏请天子拜两人为光禄大夫,这才免去这一场灾劫。”

说到这里,李儒忍不兹了一口茶,咂摸着那苦涩的滋味道:“可此事之后,董公也意识到满朝公卿其实无一人真正将他放在眼中,各个巴不得他被关东群贼赶出朝堂。现在这等境况,便是董公执意迁都,可也未见得能行”

这句话说完,李儒似乎也有些颓然,坐在之后竟然又忍不住又言道:“悔不该当初不听思伯之策,若是当初董公能根植百姓、壮基本,潜心谋划,也不至于使得如今朝堂上那些士人尾大不掉,进退两难唉!”

看着李儒叹气,公孙昱也不由感悟到了许多。

说白了,董卓如今看似强大,但其实就是一个瘸子:兵马方面,董卓可谓用尽心机,把握得很牢;但在政治方面,他其实就是一只小菜鸟,弱得不行。

世人都知道,两条腿才能走路,可董卓现在这幅模样。要么就壮士断腕,斩掉那条弱腿,成为一路人人喊打但强硬的军阀。要么,就只能用一条腿,硬扯着整个身子蹒跚难行。

幸运或不幸的是,董卓没有放弃整个身子,所以他现在既焦躁、又惶恐,既气愤,又心虚。眼下除了跟得了偏执症一般想着迁都长安,然后慢慢治理身子之外,他就什么办法都想不出来了。

这样看来,董卓其实还是很可怜的。

不过,董卓也就从来没有想过,一条腿病了不能走路,其实还能找个拐棍儿去拄拄——那条拐棍儿,毫无疑问就是贾诩跟公孙昱提过的汉室天子!

由此,从李儒这里弄清了董卓的状态以及雒阳的形势后,公孙昱心中也有了谱儿。喝完案几上的那碗都凉了的水后,他便起身道:“好了,这事儿嘛,小婿都清楚了。时候也不早了,小婿就此别过。”

公孙昱起身,头也不回地就往外走。

而主位上的李儒先是有些发愣,可随后便怒发冲冠吼道:“小子,你要是敢迈出一步,不留在府中用膳,老夫就打断你的腿!”

“不错,狗贼想不到你竟然还敢回来!”李儒的府门这时被一匹战马陡然撞开,董璜跨骑在战马上,用充满怨毒和得意的眼神死死盯着公孙昱:“真庆幸郎中令也有大义灭亲的觉悟,公孙昱,今日你就授死罢。”

“等等!”未待董璜骄傲地宣布完复仇的誓言,公孙昱立时一伸手,脸色阴鸷地问道:“你是如何进来的?府门外我那二百亲卫如何了,怎么我未曾听到任何喊杀声?”

董璜被气得简直要吐血,但还是忍不棕答道:“区区二百亲卫何足道哉!本校尉亮出董公钧令,他们岂敢阻拦!”

“董公钧令?”公孙昱面色依旧凝肃,不过听闻自己的部下没有冲动反抗后,他忽然就笑了:“哦,想不到我那些亲卫们也聪明了,害我白担忧一场。既然他们没事儿,那恐怕董校尉就要有事儿了”

董璜这会儿简直有些看不懂公孙昱这个神经病,原以为他听到董公钧令的时候是被吓住了。可想不到,自己都表明要取下他脑袋了,他竟然还在意什么亲卫不亲卫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可是,就这样一枪挑了他,似乎没有什么快感啊!

你看他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哪是一个人死前该有的正常反应?

于是,董璜再度冷下了脸,阴狠地说道:“公孙昱狗贼,你或许是还未听清楚,本校尉是奉了叔父之命,前来取你首级的!”

这句话声音极大,使得府外之人都能听见。

一时间,未待董璜来得及摧马,府门那里便喊杀声一片。二百西凉铁骑如铁流一般涌入李儒府中,很快汇聚在公孙昱身后,厉声吼道:“胆敢动主公者,杀无赦!”

“反了你们了!”董璜这下真是被气疯了,看着那些西凉铁骑,他握着长矛的手都在颤抖:“你们,你们可都是西凉铁骑,是叔父麾下的利剑,岂敢如此对我,既然你们一心求死,也休怪我不讲同乡之义!”

说罢,董璜陡然下令吼道:“来人,诛杀叛贼!”

一时间,那原本被撞得稀烂的府门,这是又被一群西凉铁骑踩踏。足足有三百名铁骑踏入府中后,门外似乎还有不少铁骑在喧嚷鼓噪着。

而公孙昱则微微摊手,忽然回头对着脸色铁青不已的李儒说道:“岳丈,你这府院有点小了,经不住我们一番厮杀啊.”

李儒感觉自己快要疯了,脸黑得简直如锅底一般,拎着喝茶的茶盅就大步走了出来。随即如一个泼妇般,猛然将茶盅向董璜砸去,怒骂道:“滚,给老夫滚出去!”

志在必得又得意洋洋的董璜怎么都没想到,李儒手中的茶盅竟然砸向了自己而不是公孙昱。

一时间,茶盅砸到兜鍪的声响清晰可闻!

虽然董璜并未受什么伤,但人家脆弱的小自尊可是一下被李儒砸得稀烂。

董璜那年轻英俊的脸庞立时绷满了杀机,当即挺矛大吼道:“李儒,你这条我们董家的狗,你在找死!”

早先,董璜也曾言过公孙昱不过是董家的狗,而那个时候,李儒还高踞一旁,觉得当初公孙昱做得是有些过分。

但他万万没想到,原来在董家人卡看来,他其实也不过一样——这样赤裸裸的羞辱,一下让李儒这些心高气傲的策士觉得如万箭穿心,脸色瞬间苍白无比。于是,董璜那一矛便毫无格挡地刺向了李儒,含怒而出,半丝都没有留余地。

公孙昱听到董璜的这句话,也是眯起了眼睛。

既然是你董璜自己找死,那就不怪我公孙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