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复西域滞留伊吾城
作者:七玉      更新:2019-08-08 15:37      字数:3221

西域,岭关阵前。

数万如疯如狂的低级奥军将士亡命冲杀,拒不受降,大大加深了周宋联军的战损。

“九儿,你可能以琴声唤醒奥军的理智?”桂英问。

“抱歉师叔,九儿学艺不精,侃侃晋级先天,如此大范围的施术实乃力有不逮,”慕容九歉意道:“而且,据九儿所观,奥军众将,可能在出征前就不断接受狂化催眠,因此,对方的歌声不过是一个引子,其实……”

话不说透,不言自明。

“好的,我明白了,”桂英转首向一侧的传令官道:“敌军神智难返,诸军各列阵仗,保留自身有用之身,无需俘虏。”

“喏。”传令官抱拳应声,自下去传令。

穆桂英军令一出,战场上先天宗师级的将领放佛比武般,卖力制造杀伤,力求尽快结束战役。

从上午杀到日中,整个岭关战场伏尸如山、血流成河。

“穆帅,我自领本部军马前去追击,务必给西奥之人一个教训。”见主战场形势差不多得到控制,种谔遂向穆桂英请战出关追击。

“穷寇勿追,传令全军,今日天黑前扫清战场,晚间归营后再议!”

“喏。”

奥军早在数日前就由雅典娜领军西撤,塞壬的逃离又引爆了剩余军士,周宋三十万联军虽是在之前死伤大半,高端战力上仍牢牢占据主导,经过一日的无停歇厮杀,终于荡平西奥残军,完成了将奥军赶出西域的战略目标。

晚间,自有换防军卫值夜,联军终于可以安歇一场。

不同的是,周军大帅帐内,诸将集结一堂。

由穆桂英首先开口:“大军出征半载有余,东西近万里,兵员折损过半,耗费粮草兵家不计其数,好在,西凉俯首,西奥撤军,我西征军也算完成了一举收复西域、河西的既定目标。大家的功劳我会一一整理,上报军武阁,由朝廷发下封赏,诸位辛苦了。”

“我等不敢当,全赖三军将士用命,大帅统帅有方,我大周天命所归,药王谷、玄女宫前来相助。”座下诸将一同回应。

“我大周休养生息三十年,西征一战,阵亡将士近十数万,不算其中的原西凉将士,我大周仍有十万人魂归西域,明日就地火花,甲胄骨灰携带归家,三军哀祭。”

“喏。”

“因此,西出之事,就此搁置,待朝中确定留守军将,大军不日将归。”穆桂英顿了下道:“作为逃兵的西蜀军,不必管他;至于南宋军的话,按照战前朝中决议,由回国之军随同宋军一起东归。大周即将凯旋,诸位尤其不可松懈!”

“喏!”

数日之后,大周西征军收到朝中加急政令:

设置安西路,囊括整个西域大部分地区,沿主线路驻军屯田、招募汉民,以岭关为西门户,自西向东分别是:岭关、疏勒、龟兹、焉耆、高昌、北庭。其中高昌为原西州治州所在,遂将河西一并划归安西路,打破原西凉国在河西上百年的统治。

同时设置河西路,包括原有凉州、甘州、肃州,和新得瓜州、沙州、伊州,共计六州二十四县。

除行政上,大周再添两路之外,军事上更是安排详尽:

一、穆桂英率领杨家军驻扎岭关,安武王杨延嗣为随军镇守,允许自行招募兵卒,为国戍守西大门;

二、大周西军沿线西进,大军驻扎高昌,以种家军为主力,并折家、呼家为辅,安西王种世衡为随军镇守,威压西域;

三、威远侯种谔率军北上,同杨宗宪一起,驻防北庭;

四、忠孝侯呼延守勇率半数呼家军西进,进驻沙瓜二州;

五、威灵侯折继闵率领半数折家军西进,进驻甘肃二州;

六、军武阁九老之一的王彦超率国中军士进驻凉州,总领河西六州军事。

就在周军忙着开疆拓土、行令调兵的同时,大宋远征军在收获了无数周军交割的西域矿产、玉石、金银、军械和奴隶后,缓缓撤军归国。随军出征、大长见识的风伊,也随着军队的东归,来到了伊州。

伊州,前唐皇朝在河西所置六州之一,领伊吾、柔远、纳职三县,治所在伊吾城(西域回鹘人称之为哈密)。贞观四年初置时名“西伊州”,六年去“西”字。

伊州地处瓜州、沙州与西州之间,是戈壁滩上一片较大的绿洲,农业开发较早。东汉明帝时击败匈奴,取其伊吾卢地,筑伊吾屯城,置“宜禾都尉”,于此屯田。此后,大多为屯田镇兵所居住。隋朝在伊吾屯城之东新筑伊吾城,为伊吾郡郡治。隋末又为杂胡所据,依附于西突厥。贞观四年,唐派西北道安抚大使李大亮运去粮食,对伊吾地区杂胡进行招慰,伊吾城主石万年以伊吾等七城归唐,唐因此置州。

伊州居民除汉人外,有西突厥、昭武九姓及杂胡,最多时达万余口。景龙四年唐置伊吾军,驻兵三千,马三百匹。先天二年隶属于驻北庭都护府的伊西北庭节度使。为了补充给养,伊吾军在这里进行了营田。代宗宝应元年伊州陷于吐蕃。宣宗大中四年沙州张议潮收复此地,重建伊州。至西凉占据伊州建立两国后,已一百余载,自此重回中原政权掌控。

伊吾城,金家大院。

“我名伊,此地亦名伊,可见我与此地有缘,万万不可错过。有鉴于此,我决定留下来一段时间,找到属于我的大机缘!”床榻之上,风伊信誓旦旦地说道。

“什么乱七八糟的,习武之道,只有血汗,没有捷径、没有机缘!你马上就要加冠成年,竟还是说着没头没脑的话,你到底想干什么!”

“西域一战,我又是行军、又是干活,不是杀人、就是被追杀,我怎么就不能停下来疗养一段时间?”话说得倒是雄赳赳气昂昂,不过想起第一次见别人杀人、第一次被逼迫杀人,自己吐得那叫个昏天黑地。

“既然你决议如此,那你就留在伊吾吧。逍遥,你弟弟顽劣不堪,你多费心了。”

“看爹爹说的,一家人没有两家话,逍逸不愿回去,就让他在这大西北磨砺一番也好。”

“就是,就是,也不看看我伤成什么样了?不养好伤怎么回去?你先走吧,不用管我,有老姐在,我不会有事的。”风伊大大咧咧地说。

“好,既然如此,我就随大军南归了,你……好自为之。”说话的自然是风伊的父亲。

“嗯,爹爹且宽心,逍逸在我这儿不会有事的。”风伊的长姐风俐说:“等这小子伤势痊愈,不用人催,自己就受不了这西北的苦寒,自己哭着闹着回去了。”

没错,这里正是风伊长姐嫁入的河西金家。宋军南归路过伊吾,风伊以自身伤势未愈为由,坚持不走了。没办法,风父有军令在身,只好嘱咐风俐多番照料,待日后回家省亲顺带着捎风伊回去。

周宋蜀三国联军,气势浩荡、军容威严,反观奥军四大武圣仅存一人,两者差距不言而喻,形势之大好,未来之光明,令无数之前疯了似地逃离河西的世家、豪族、商家、武者,纷纷跟在联军身后,联军走过一处,诸家就扎根一处。

金家,即使是在原西凉国内也是大家豪族,与凉国朝堂关系紧密、牵扯甚多。却不想,国难关头,金家不声不响,举族搬迁,着实是恶了西凉王室。有鉴于此,金家与玉家,便同南宋诸多家族一起,定居在了伊州。

“好了,起来吧,父亲已经走了,还要躺到什么时候?”风俐送别风父后归来,见风伊仍赖在床上发呆,没好气道。

“呃,老姐,我是真的有伤在身啊。”风伊赶紧叫屈。

这一下把风俐给紧张了起来,正色道:“到底有没有大碍?据说葱岭一战,打得地动山摇,死伤无数?”

“没什么大碍,被自家受迷惑的将士给了一刀。至于战事,这个……唉,怎么说呢?军方下了封口令,不让对外说啊。”老姐的问话还真把风伊给难住了。

岭关一战,先是魔盒疫病,后是妖曲乱军,周军伤亡了三分之一,却已经是其中最好的了,宋蜀联军中不乏信念崩溃、乱砍乱杀或拔刀自刎者。此事大不利于宋军脸面,当然是下了封口令。

“什么?”听到风伊身体没事,风俐心中大定,又听见不愿老实交代,剑眉一挑,上前一步,扭着风伊的耳朵道:“你再说一遍?封口令?”

“姐,老姐!亲姐姐呦,快松开,快松开,我说,我说还不行嘛!”风俐被扭得龇牙咧嘴,慌忙求饶。

“之前父亲不让我问,你给我老老实实、一一道来。”说着搬了把椅子,坐在风伊床榻前。

“好,我都告诉你,但你要有心理准备。”接下来,近乎两个时辰,风伊将这大半年来的军旅生活,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一讲给自家姐姐,包括诸番大战,敌方援军,己方的意外救援等等,战况之凶险,过程之曲折,一字不落,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