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少年情怀总是诗 上
作者:归零之弦      更新:2019-08-03 01:55      字数:2411

陈晓洵身着一件青色棉袍,双手抄在袖里,头戴一顶普通的白色皮帽,在江阳最繁华的明光坊的街道上信马由缰地走着。天空中细细的雪花飘舞着,纷纷扬扬,落在他的帽子和衣服上。

他身材矮小,体格略显单薄,肤色白净,嘴唇和下巴上稀稀长着些又短又细,桃子毛一般的新生胡须,相貌一般,唯有一双圆圆的大眼睛,给人几分可爱之感。

一眼望去,他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十五六岁少年,但他腰间悬着一柄黒鞘长弧刀,造型装饰优雅简洁,一看就不是凡品,让人不敢轻视。

他确实不是个普通的少年,而有着非同一般的身份。虽然,他从不知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但他的养父,却是昭华武林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三山剑宗首席弟子陈百阅——他同时也是陈晓洵的师父。

他自己的天资也非同一般,拥有五大融合属性之一的“炽”属性,年纪轻轻,便已拥有了凝灵境的修为,可以施展一些简单的技能,这一修炼天分,与各大贵族世家,江湖门派年青一代的翘楚们相比,毫不逊色。

虽然如此,但他却从未被和那些青年才俊们并称过。

他性格羞怯,害怕竞争,虽然修为不低,但与人切磋时,却经常被修为不如自己者打败。

更奇怪的是,他的相貌和声音也比同龄男子们晚熟许多,此刻他已经十八岁了,但看上去仍如同十五六岁一般,说话声音也带着几分刚刚变声的沙哑。

他平日里也惧怕与人交际,最喜欢的,便是一个人打坐,练刀,读些绘本小说和传奇故事,长到十八岁,连山也没下过几次。

他至今也不太能明白,他当时为什么决定来江阳。

那天,炎月令被送到山上(注:三山剑宗的总堂位于东山省的旭岳山上),他八十四岁高龄的师祖爷,陈百阅的师父,有“剑圣”之称的三山掌门黄远清亲自出关恭迎,然后,他召集了所有弟子,举行了一次动员仪式。

除了几位地位重要的二代弟子被指定出征或留守外,其余弟子都可自由选择,是否北上参战。

三山剑宗被称为旧武林风骨最后的孤岛,虽然没有强制,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弟子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号召下,决定出山参战。不过,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连他也来了。

那日,当白须飘飘的黄远清站在“心剑坪”的高台上,最后一次询问是否还有人愿意报名时,他正抬头望着天空出神。

就在所有人以为,这次动员仪式即将结束时,他们听到了一个略显尖锐沙哑的声音:

“师祖爷爷,我也要去!”

连黄远清都感到有些惊讶了:“晓洵?你说你也要去?”

”嗯!“这一次声音已经带了点哭腔。

他这一挺身而出,让动员仪式又延长了几乎一刻钟,陆续又有二十多个人因为不好意思在关键时刻表现得比他还胆小,而硬着头皮走上了台------

但他站在台上,望着台下一道道向他投来的诧异、迷惑、佩服的目光,却觉得自己仿佛在梦中------这个梦现在似乎还没醒来。

不过,至少到现在为止,这个梦还挺舒服的,他想。

他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好吃,好玩,好看的东西,虽然师父没给他多少零花钱,但他单是看着街两旁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闻着空气中交织在一起的元宵,糖葫芦,炸糕和各种饭菜的香气,就已经很满足了。

“我那天突然要来,大概也是过腻了山上的日子吧。”他想。

走了约莫一个钟头,他感到肚子有些饿了,不巧这明光坊的饭店酒楼都价格昂贵,他只看一眼招牌便知道自己吃不起,他想着干脆回鹿鸣阁去吃好了,但他显然高估了自己记路的能力,即使是本地人,也时常在这座城市里迷路的,走了半天,他连明光坊范围都没走出去。

他空着肚子转来转去,又累又饿,他拥有不错的风属性能力,虽然不能像太乙宗弟子那样御剑飞行,但短暂浮空,从高处看看路却是可以办到的,但要他在大街上显露本事,那和杀了他也差不多。

转过一条街,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个小饭店,招牌上写着“东山乡味居”。

他心中一喜,觉得家乡的“土菜”大概是吃得起的,便快步走了进去。小二先是看看他的衣着,面无表情,随后目光落在他腰间的长刀上,容色顿时改观,笑脸相迎:“这位少侠想吃点什么?”

取过菜单来一看,他傻了眼,明白自己对家乡的食物过于轻视了------

别说菜了,哪怕是煎饼他也吃不起,听着小二的介绍,他才知道,这里的煎饼卷的可不是大葱猪头肉,用的也不是寻常面粉,便是蘸料的制作,也得用到魔法。

他听着小二舌灿莲花,心中愈发窘迫,点菜也不是,走也不是,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小二看他一言不发,却觉得这怕不是哪个武林豪门的子弟,甚至是大贵族家的公子,早已看穿了他的虚张声势,因此讲得愈发认真用心。

忽然,邻座有人道:“小二,隔壁那位小兄弟的账算在我身上。”

他心中一惊,抬起头来,只见邻座是一对服饰华丽的青年男女,年纪约莫比他大了几岁,腰间佩戴着太乙宗的腰牌。

那男子丰神俊朗,面容整洁,手中握着一小杯酒;女子相貌甚是美丽,但此时满脸狼藉,都是油渍和蘸料,面前堆满了啃完的骨头,此刻正握着一张卷好的煎饼往嘴里送,馋相毕露。

他心中有几分喜悦,却也有点微恼,这太乙宗男子的出手相助,虽然替他解了围,但他心中的窘迫却不减反增。他略显扭捏,向男子道谢说:“如此---如此多谢师兄了。“

”哎,小兄弟不必客气。”男子摆摆手,笑着说。“咱们都是武林同道,又都是来杀敌报国的,彼此间见个什么外呢?在下太乙赵子瑜,是掌教王真人门下,不知小兄弟尊姓大名,师承何处啊?”

这男子笑容爽朗,谈吐大方,让他感到亲切,但他实在是一和陌生人说话就浑身不自在,简单应付两下,便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了。

”哎,人家小兄弟害羞,你又何必非拉着他讲话咯?”他耳中听得那女子说道,“有我陪你讲话还不够啊?”

”不够。”赵子瑜正色道,“师妹,你再陪我喝杯酒,那便够了。”

陈晓洵听得“师妹”二字,心中更不由得涌上一股酸意。那对男女后面又说了什么,他也没听进去。他捡最便宜的煎饼点了三两,菜一个不点,然后又低下头,看着鞋子,想着自己的那个师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