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
作者:执笔绘斜阳      更新:2019-07-24 06:11      字数:1866

自从经历过军事比赛,男兵也认同了这些女兵,甚至还有人美称这些女兵为蓝色娘子军。只是那些大兵缘分浅,女兵也只有三千多,男兵却有四万多。要不是前两天打过一场军事演习,大家还不知道军队的队伍里来了一队女兵。

不过四万多人的行军队伍是拖得很长的,以一千人作为一个队伍,整整四十五队士兵,四十二队属于京师的防卫队,其中二队更是莫然精锐防卫队。剩下的三队是静娴新招来的女兵。

对于静娴提拔的女兵临时指挥使,莫然也是很头大,比如井田梨子也就算了,人家是日本人,名字怪点也无所谓,可是另外两个是唐舒蔻和卢阿妹,越听越别扭。

莫然为了显示自己的皇恩,更为了自己方便,决定给这些女官取名字,就如同皇宫里的四个女官一样。

刚刚开始莫然到大明皇宫里为了方便,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为称呼,给自己身边的四个宫女作为名字,后来冬梅和夏荷留在“食全食美”工作后,就再也没回皇宫。

秋菊也特地和莫然求了情,回了老家。如今莫然御赐的四朵花只有春兰了,可是莫然把新调来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宫女,仍然按老样子称呼。

莫然寻思片刻,不能再直接剥夺人家的姓氏了,那样太不厚道,就把字给改了也不错。为了让新编成体系的女兵了解到民主的意义,莫然不会强制改名称的。

比如卢阿妹,莫然介意改成卢枫。

至于唐舒蔻可以改成唐桦。

本来莫然以为两个人会拒绝呢,可是人家一股脑儿留答应下来了。

……

一行人越朝北边进军,本身以为厚厚的包裹了几层棉甲应该不会冷的,可是越朝背越冷,正如岑参的那句诗“风头如刀面如隔。”

冷也就算了,可是过了东昌府,莫然带的这些士兵就要远离京杭大运河了,远离补给线,这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到时候会有二万骑兵先行赶往大同府。

剩下的两万再向北行走,等到铁铉提供的牛车送到,和铁铉的部队一块,好把大运河上的物资搬迁下来,再源源不断运往大同府和保定府。

当莫然北上河间府的时候,铁铉的牛车就已经赶到,莫然让运河里的船只小部分随着铁铉的部队北上,大部分用牛车和人力拉着就此向西行走。

莫然走到河北地界已经是莫然八年元月份了,这时候天气是最冷的时候,在山东南端的运河还能畅行,过了山东以后,运河要通船也要破冰而行。

在运河里的船只不断补给下,倒是没有有冻死冻伤的人,只是士兵不习惯这种严寒的天气,船只行驶的时候受阻,从应天府到东昌府不过走了二十天时间,从东昌府到保定府那么短的距离却走了一个月。

天空不时的点缀一些雪花,在雪中行驶的军人,没过个把时辰,浑身被雪淹没,就像一条在雪中行驶的雪龙。要不是骑兵身上的黑甲颜色太明显,真的是看不到大军在哪里行走,只能看到天际线上有着斑斑驳驳的黑点。

莫然八年二月份,莫然终于抵达保定,如今保定已经不是大明的北方最前线,如今河北和瓦刺接壤最近的地方是开平卫的西北三百里处,那里至今还没有种上庄稼,自然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二月初漠然视察了保定这几年的发展,几乎不上税的河北大部分都发展的有模有样,相对于直隶地区这一年多平米法的执行,百姓才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所谓的幸福安康,也只能指百姓每日吃上二顿饱饭,条件好一点的也只能吃三顿饭,像河北诸地能拥有好多九成新的房子,直隶是没有的。

为了聚集兵力,莫然在保定逗留了七日,接收了燕王的二万资深老兵,由于铁铉部队里的大多数士兵都和燕军有过血海之仇,莫然就让没有士兵带路的铁铉负责佯攻,真在攻击的军队也变成了中路军和西路军,朱棣的两万资深护卫,也被分割成二部,邱福带一万护卫前去西路军支援,而张辅带一万护卫跟着莫然。

又过了几天,人全数到齐了,莫然帝率领二万燕军和自己的两万骑兵,还有四万东北赶来的戍守军团,还有辽王朱植的两万护卫,一行人喜气洋洋的来往大同府,到大同府后,邱福则率领一万燕军又跑到了甘州,去支援西路战线。

在来往在大同府的路上,莫然率领轻骑兵两千多人,一路从开平卫以北取沙漠走向大同,这才发现大同以北再无人烟,炽热的黄沙,随处可见的热风,在中午最热的时候可以穿着薄衬衣,晚上最冷的时候,点燃起篝火依然瑟瑟发抖。

莫然感叹这沙漠真不是人呆的地方,怪不得游牧民族自汉以来就不断南下,这是有缘由的,因为相对于漠北,沙漠以南真的是天堂。

看着袅袅炊烟直直的飘向天际,沙漠依然是秦汉时候的沙漠,可是两边的角色却不断更换。。

莫然所处的大明,莫然所带来的最精锐的大明士兵,真的能一举荡平瓦刺吗?

一夜无眠,莫然心想着这个上千里的荒滩、戈壁还有沙漠,瓦刺到底会隐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