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舞会
作者:天行剑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83

回到农场庄园,胡小岩先带着他们去后面安身。给了汤姆一笔奖金后,他就很开心地跑去酒馆快活了。这个时代的英国人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因为现在没有电视没有球赛。罗晋这个时候上来递了一张帖子:“您刚刚出去的时候,大使馆派人送来的。”胡小岩接过一看,上面写着英国首相在府邸召开平安夜舞会邀请大使和李岩参加。

好嘛,大英帝国真的认可了李岩这个身份了!该死的劳伦斯!

胡小岩心中暗骂,却又无法可想。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根本无法隐藏。

平安夜舞会胡小岩是带着安琪儿参加的,因为两人都没有礼服,所以只好临时租借。

宴会不是在唐宁街10号,那里是首相府邸。不会宴会最佳所在。宴会是在索尔兹伯里勋爵的别墅举行的。

当胡小岩跟着罗丰禄进入别墅,罗丰禄大使对着宴会众人进行了一番介绍后,胡小岩才意识到,这次宴会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平安夜宴会。它是有着一定的政治意义的。因为在场的除了索尔兹伯里勋爵这位首相以外,还有他的首要助手张伯伦,未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威尔士亲王。另外还有几位驻英大使。但话题只在中英两国之间。

话题是义和拳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其带来的危害。

虽然罗丰禄大使一再表示这是中国内政,满清朝廷有能力维护诸国在中国的权利。但索尔兹伯里勋爵却并不认同,包括后世以退缩和绥靖闻名的张伯伦对此也是持有谨慎态度。

罗丰禄大使的言辞很犀利,从法律从外交角度诉说的很清晰。但这些却说服不了在座的所有人。

1898年义和拳初期,山东巡抚毓贤对义和拳进行招抚和改造。因此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其中一部赵三多打起“扶清灭洋”的大旗,一方面遵守毓贤的命令,一方面开始整顿义和团的纪律。义和团从他开始变匪为民团。但赵三多的行为触犯了当地地主的利益。很显然的问题。赵三多的义和团少则万人,这些人的吃喝不可能由赵三多来负责。赵三多也没有那么钱财来养活义和团。他们是通过向当地的大族地主们收取保护费的方法来获得军费。因而赵三多受到当地士族们的抵制。并遭受到政府军的进攻。赵三多不敌,并招来其他各地的义和拳以及红灯照等多股原反清复明的团体。义和团运动正式爆发。

从此义和团开始进攻地方上的洋务派工厂学校医院以及西洋教堂以达到扶清灭洋和筹集经费的作用。

在山东,义和团已经发展壮大,当地的教堂学校工厂等损失惨重。同期袁世凯代替毓贤就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带了新军就任,显然不会放任义和团发展。他们的冲突继续加深。

而英法各国对义和团的那面“扶清灭洋”的旗帜很是觉得刺耳。所以无论罗丰禄大使如何解释,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都对此持有保留态度。

索尔兹伯里勋爵此人早期是个坚定的英国利益至高者,按行话来说,他是坚定的帝国主义者,坚持以武力消灭一切反对英国的政府和势力。

因此他的态度就很明显,他对慈禧包庇义和团的行为非常愤怒,并一再要求罗丰禄必须保证清朝站在英国这一边。

罗丰禄大使很想答应,但他没有这个权利。因为包庇义和团的是慈禧!

胡小岩在一旁听着这些外交言辞,听的津津有味。这个时代还没有形成后世那种模糊不定的外交套路。现在包括英国首相的外交言辞都是直接犀利的。没有婉转,没有柔软。

但胡小岩知道其实英国也是外强中干。因为最近的英国报纸都在报道德兰士瓦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德兰士瓦对英国的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同时德国加大了对德兰士瓦的支持力度,包括1888式委员会步枪在内的一批物资被运抵德兰士瓦。英德关系陷入僵局。英国和德兰士瓦的战争一触即发。

以绥靖著称的英国时任殖民大臣的张伯伦更是宣称为保障英国在德兰士瓦的权利,英国必须发动一场全面战争。

因此英国在事实上根本无力顾及中国。但他们既然号称是日不落帝国,当然就不能服软。前一段时间,美国已经像英国提出,一旦中国发生变动,英美等国应该出兵满清,以保证英美在中国的权益。

英国拒绝了。他们现在首要的敌人是德兰士瓦。

一旦英国解决了德兰士瓦问题,八国联军侵华将不可避免。除非在此之前,胡小岩就先解决义和团,解除掉美国对中国企图的借口。

但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胡小岩没有那么大本事影响到国内的那些找死的白痴。

最终罗丰禄大使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应向国内通报英国的态度和决心。这次谈话无疾而终。

“李先生?或者说胡先生?”说话的是张伯伦。

胡小岩一愣,他刚刚一直在观察勋爵和罗丰禄的谈话,忽视了张伯伦这个重要人物。

“您好,阁下。”胡小岩连忙行李。他现在虽然杜撰了一个虚拟的省议会议员的身份,但这个身份在这位殖民大臣眼里可什么都不是。

“好吧,李先生,不知道您认为贵国能否顺利地解决那些匪徒?”张伯伦一副悲天悯人的摸样。

“抱歉,阁下,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胡小岩可不愿意接口。现在还不是和满清翻脸的时候。

“不!李先生,我认为您是清国除李鸿章之外唯一的一个文明人。您在清国应该得到与之匹配的地位。”张伯伦深情地说。

靠了。胡小岩头顶似乎有一万只羊驼兽飞奔而过。这是张伯伦?不是丘吉尔?

“感谢阁下的看重,但您要知道,我现在仅仅是一个矿业公司的经理而已。”胡小岩敷衍起来。如果说话的真是丘吉尔,说不定他就答应下来了。因为丘吉尔那家伙是个肯下狠手的人。

“李先生,您是清国人,难道您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起来?”张伯伦看向美国大使和俄国大使的方向。

“您看见了吗?他们都堆在一起在说什么?”

“抱歉,我没听见。”

“俄国和美国达成一致,他们将在山东和上海分享权益。俄国甚至可以为此出兵天津威胁清国,美国也答应派出海军助阵。”张伯伦一字一顿地说。

“哦,是嘛?”胡小岩无奈。

“我时大英帝国的殖民大臣。虽然英国在清国有自己的利益,但我相信大英帝国的舰队能够保障这一点。无论义和团还是清国都不能忽视这一点。”张伯伦端起酒杯,“但有一个国家偏偏看不到这一点。”

胡小岩看向张伯伦目光所指之处。德国!

德兰士瓦。胡小岩脑海中飘起一个名字。是的,德兰士瓦!也只有这个地方才会让张伯伦来和自己示好。他不仅仅是殖民大臣,还是大英帝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的得力助手。他想要当英国首相!

胡小岩大脑急速运转。这是一个机会。

“是的。大英帝国的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我可以保证英国在清国的权益不受任何伤害,无论是清国还是德国。”胡小岩也端起酒杯。

“我现在只是安徽矿业总司的经理,虽然不能保证太多。但我相信安徽需要更多的英国商品进入市场。”

胡小岩的保证不要钱一般。当然张伯伦和他本人都不会相信这种保证。

对张伯伦来说大英帝国的舰队才是这一切的基础。

张伯伦点点头:“我听说了您这一段时间的作为,我也衷心希望清国能够成为文明世界的一员。当然如果清国能有您这样的一位首相就更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张伯伦说完举起杯子跟胡小岩干了一杯。

“那是不可能的。”胡小岩对此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不!有了英国的支持,您一定能办到。”张伯伦神秘一笑。

什么意思?胡小岩有些不明白了。他看了最近的报纸。报纸对中国人物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李鸿章张之洞和袁世凯身上。其实现在就有人宣称袁世凯才是李鸿章的接班人,也是清国未来的希望。因为袁世凯手握满清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他手下的将领们全都接受过德军和俄军的现代化训练。

当然也有报纸像张伯伦说的一样,宣称李岩是中国唯二的文明人。那么张伯伦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离开宴会后,胡小岩还有些晕晕乎乎的。

他刚刚扶着安琪儿上了马车,就看见远远地有一个人走过来。

“李先生。”来人是个仆人,他递上一封没有封口的来信。一言不发就走开了。

胡小岩皱着眉头看了看那个方向,没有看见其他的人物,只能坐上马车。

“怎么了?”安琪儿抱着胡小岩的手臂,脑袋靠在他的肩膀上。

胡小岩不动声色地取出信纸,静静地思考。

来信是张伯伦的,他邀请胡小岩稍后去一家咖啡厅见面。

张伯伦为什么表现的这么急切?如果张伯伦真的有意力挺胡小岩为什么不在之前和胡小岩联系,而是在今天?

胡小岩越想越不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