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六部 冬 551 进军股市
作者:助我老公写本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21

本章故事提示

话一落音,几个董事就活跃起来,一个说:“抢在上半年在香港上市,好好运作二年,在九七前后,中国股**一定是看好的。”

严宏说:“我看不见得。王母娘的潘桃会,好看在高处,只听说见不着。深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还不发鸡瘟的?”

…………正文…………

文件夹里果然有香港股市的资料。

在香港金融市场体系,股**市场数老大,是最大的市场,历史也很长。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经过一百年的腾飞。香港早期共有四家证券交易所,又称四会。第一个正式证券市场,叫香港股**经纪协会,又称香港股**总会,成员大部分为外籍人士和通晓英语的上层华人,而上市公司则主要为外资银行。十九世纪初叶,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二年,相继又崛起三家,远东证券、金银主券、九龙证券,打破了以往证券交易必须通过香港**总会进行的老传统。一九八六年四月,这四会在港府的建议下,合并成立香港联合交易所,也简称联交所,成为继纽约、、伦敦、巴黎、法兰克福之后的世界第六大股市。

由于联交所规定,只有资产额在五千万以上,有连续五年以上盈利历史的公司才有资格申请上市,中资公司都是以收购外资上市公司的途径,堂而皇之进入香港股市的,有的称带壳上市。如首钢收购东荣,后改为首钢国际。中航收购康力,改名为航科技。光大收购宁发国际,改名光大国际。中信旗下的保利科技收购新海康,紧接又透过新海康收新贻投资,致使默默不闻的新海康、新贻一时名声大噪,身价百倍。还有中冶、华润、中粮等十多家中资公司,在港购壳上市,大有斩获。由于这些公司都是国内赫赫有名的大型国有企业,财力雄厚,有备而来,志在必得,把股市推向**。香港的中资机构有一千多家之众,真正有能力购壳并消化的公司的只有百余家。他们代表中资的主流,决定了内地资本海外输出的流向,为香港股市增添了新内容,逐渐有了中国概念股和红筹股之称。

两份资料简单扼要,一看就知道零四零想进入香港股,症结在何处。

廖厂长瞅了瞅其它几个常务董事,对鲁行长说:“我们虽然有些感性的认识,还得要你具体点拨一下,怎么样去上市?”

鲁行长说:“四零到境外发行股**,全球配售,必须要过好二关。一关在国内,必须得到国务院证券委批准,列入我国赴境外上市的候选企业。由于四零属资产经营公司,是代表国家对部分国有资产直接进行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出资者权力的特殊企业法人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所以重点是资产经营,而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但它可以实行大规模融资和企业兼并,盘活存量,搞活增量,优化资源配量,从而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所以,我们只需要把重组以前的企业罗列一下,凡是作为股份,在原单位上市过的,都作为四零的股份。我初步摸了一下,我们一百三十五家在各上市公司的总股值为二十七亿元,流动股占三分之一。以这个名义,向国务院证券委申请境外候补企业,可能来得快一些。按正常的程序,四零要申请在国内上市,都必须得三年。第二关,必须按国惯例运作,对国有资产进行优化组合,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成股份制改造。这中间,资产重组是股份制改造的关键。按香港联交所的规定,我们在港的五年盈利指标达不到。建议向总部汇报,以中国双零驻港企业的名义申请。另一种方式更直接,带壳入市,收购一些看好外资上市股。如果二关都通过了,就看我们准备拿多少资金上市?根据目前四零可动资金,建议带壳收购上市额安排三十亿为宜,境外出售股**五亿美元!汇报完毕。”

话一落音,几个董事就活跃起来,一个说:“抢在上半年在香港上市,好好运作二年,在九七前后,中国股**一定是看好的。”

严宏说:“我看不见得。王母娘的潘桃会,好看在高处,只听说见不着。深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还不发鸡瘟的?”

另一个说:“也是的,买了股**的,一个个像害牙齿疼的,到哪里都喊‘哎哟’。”

鲁部长,你说的中资企业带壳进港的,效益怎么样?”

鲁行长说:“我的资料里,有红筹股的说法。说的是香港的股民对中资股**有信心,越来越跑红。比如中航的航天国际股,是前年四月收购的,斥资四亿港元,到年底,市值达三亿九美元,港元与美元是多少倍?你说是好是坏?”</li>红杏八部:《倚墙候红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