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期待精彩
作者:尹三问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796

曾巩实际上代表了他的老师欧阳修,柴啸则是林昭妻家伯父,赵抃与林昭之间则有极为隐秘的关系,张宗益则完全是无心插柳。

正是这样丝毫不会让人起疑心的组合,有意无意之下,却很巧妙地共同促成了一件事,一切都顺利成章,十分偶然却也合情合理。甚至他们彼此之间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故而自然也就没有别人怀疑。

于是乎,林昭众望所归,成为与西夏和谈的最佳人选。

对于这一点,赵顼并不反对。林昭有出使辽国和吐蕃的经验,能让辽主耶律洪基赞叹,吐蕃赞普董毡折服,西夏国相梁乙埋吃瘪的人,他能差劲吗?林昭的本事自然没的说。

舌灿莲花,辩才无双,聪明机敏,稳重大方,方方面面都是搞外交的好材料。何况他而今就在西北,对那边的情况更为了解,更方便随即应变,与边军的配合也更为紧密方便。再者,梁乙埋是他俘虏的,让他来处置也算是善始善终。赵顼也相信,林昭能够妥善处理此事,对此他很有信心。

他并不知道林昭的爱妻在静州被俘,更不知道林昭的私下里与西夏人已经开始有交易,更不知道诸位臣子看似不经意间的推举,却包含了特殊的目的。

庆州的王韶也算仁义,并未将此事禀报赵顼,故而西北一些特殊的局势,一直都特刻意隐瞒。一切都很自然,整件事情幸运流水,没有一丁点的人为痕迹。

于是乎。赵顼很痛快地批准了。林昭以兵部侍郎的身份主持与西夏和谈。北宋体制。枢密院主管军事,兵部完全就是摆设。不过好歹给个侍郎衔提升一下身份,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前去和谈,根本拿不出手,还会被说是故意怠慢西夏人。

鸿胪寺主簿、市舶司提举官、钱塘县令、礼部郎中、大理寺少卿、再到今日兵部侍郎,林昭不过弱冠之年,提升速度非同一般,青年一辈之中绝无仅有。是首屈一指的青年翘楚。不过官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发的重大,与此同时,权力也会越来越大,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

“祖父,官家已经同意让东阳主持和西夏和谈?”国舅府,曹建轻声询问。明里暗里,林昭的辈分都比他高,可实际年纪却相差不多,尤其是以前。都是以平辈论交的,故而提及名字时。曹建隐约还是有些难为情。

曹国舅点头道:“没错,曾巩得了欧阳公的嘱咐,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然后赵抃和柴啸他们再从旁推波助澜,事情就成了。”

“主持和谈,这可是一件重大差事!”毕竟和谈使可是代表皇帝,代表大宋朝的,关乎到国家的未来以及攸关利益,非同一般。

曹佾轻声叹道:“是重大差事,东阳前去历练一番倒也不错,只是多少有几分凶险……若非折夫人被西夏俘虏,也不至于如此……”

汴京朝堂上的这场表演正是出自于铁面宗主之手,自从得知折文芯被俘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营救了。只是正面营救全无可能,只能从另外的角度想办法。有时候,暂时的营救无可奈何,采取一些其他准备总是没错的。

当时铁面宗主便意识到一件事,西夏人的目标很可能是林昭手中的梁乙埋时,就注定了林昭会参与其中。

铁面宗主虽然没有和林昭有过直接的亲密接触,可他对林昭的了解却非同一般,远远超过了许多人,甚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敏锐地意识到,林昭或许会因为救援折文芯而冲动,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情。

尤其是有了以梁乙埋为交换的说法之后,更是担心。或许林昭可以私自将梁乙埋带走,可是交换能够顺利进行吗?交换之后呢?私自放走梁乙埋绝对是大事,林昭少不得会惹祸上身,在西北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功勋毁于一旦是小,林昭本身若是有危险,抑或者是影响到以后整体的发展规划,那可就麻烦了。

尤其是龙颜大怒,百官弹劾这种状况出现,对林昭未来的发展,以及重大计划将会大有影响。风险着实很大,故而必须要防患于未然。林昭可以不在乎,但是铁面宗主不能不在乎,故而他早早地便开始想办法,希望能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

如果宋夏之间和谈,梁乙埋的事情是否就不单纯的私事了?如果林昭光明正大地介入其中,那么营救折文芯的事情是否就可以更方便,更从容?事情过了以后,是否也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呢?两全其美最好不过。

铁面宗主想到了这一点,便立即动手开始实施。首先便是通知了赵抃和欧阳修,如既然西夏真的有意和谈,那么宋朝这边必然是要有一位和谈使臣的。如果这个使臣是林昭,那么一切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很顺利,很顺畅。

欧阳修无法直接插手,他现在是汝州知州,如果贸然上书谈及这样的事情,可就显得太过突兀,容易让人怀疑。这背后可是事关重大,绝对不敢走漏一点消息。思来想去,曾巩正好在太常寺,是与此相关的衙门。

更为重要的是曾巩曾经有过和林昭一同出使的经历,他来推荐人选顺理成章。所以欧阳修直接授意,曾巩虽然满心疑惑却也没有推辞,按照老师吩咐照做了。接下来便是柴啸和赵抃一唱一和,推波助澜。至于张宗益则完全是无心插柳,也正是因此,才使得各方面配合的天衣无缝,活动最后圆满成功。

“没想到东……公子如此厉害,歼敌还没有一撇,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曹建心中却又一种强烈的期待感,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让曹建进入殿前司,去狄咏手下做事是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的提议!

此事曹佾思考了许久,直到最近才有一些相对明确的一些答案,最终答应了。

原因有许多,首先一个,正如赵福康所言,曹建已经老大不小了,但实际上却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便会成为纨绔公子。虽说曹建的情况还算好,收敛了许多,却终究有些太轻浮了。

让他进入军营好好历练一番也没错,磨砺一下性格,也是为事业打个基础,说不定将来就会因此有一番作为。孙子的前程能有个着落,也是好的。

没错,曹国舅这样是两手准备。进入殿前司就一定要有什么别的想法吗?曹建按部就班待在殿前司,安安稳稳,忠心耿耿,想必皇帝见到之后是有好处的,至少短期内曹建的地位和利益不会受影响。

同时,也算是一个长线投资。万一将来林昭那边能有较大发展,成大事的关键时刻,殿前司的曹建可以给予关键性的帮助,那绝对会是惊世的重大功勋。

实际上,从一开始与铁面宗主接触开始,曹家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曹国舅只是不愿意让孙子参与其中罢了,毕竟曹建还年轻,万一要是有什么闪失……难免让人担忧。

赵福康的提议之后,曹国舅仔细想想,有些事情不是那么绝对。倒是可以先让曹建去适应着,倒不至于非得从一开始就固定某一个目标,也可以随机应变,无论结果如何,都已曹家利益为首先即可……

当然了,他们最希望看到还是后者,希望林昭将来能够有所突破,成就大事。曹建而今已经参与其中,想要抽身退步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此一来,曹家的地位和影响将会有质的改变,绝对不会是现在这般半死不活的状态……

曹国舅从感情上也是希望林昭能够成功的,让曹建在殿前司,最为重要的就是将来一朝一日的从龙之功。

至于可能性,之前目前希望还是很大的。

林昭在西北的表现很精彩,大顺城之战俘虏梁乙埋,正是扬名的好时候。自然的传播,加上有人刻意宣扬,林昭眼下已经是西军之中的偶像,战神,广受赞扬和敬佩,还聚集了不小的人气,一切都在按照预想的状况发展。

林昭的表现也没有让他失望,前途可谓一片光明璀璨。也正是因此,他们才需要尽量想办法保全林昭,尽可能为其制造便利,事业不至于因为些许小事受到阻碍……

所以,铁面宗主的传讯一到汴京,曹国舅就开始奔走,几个人配合的相当不错。眼下与西夏和谈的重任是交到林昭手上的,营救折文芯也可以正大光明了。

只是事关重大,备受关注,西夏那边的对手也非同一般,想要轻易成功怕是也不容易。

曹国舅祖孙很期待,这才是一个初步的考验,他们期待着林昭的未来之路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