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要人
作者:御井烹香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338

既然张夫人多了这么一句嘴,权家、焦家即将结亲的消息,也很快就传遍了京城的上等人家。无弹出广告小说 权家索性就请了张夫人再做大媒,上门正式提亲,两家换过庚帖,亲事也就提上了日程。因权仲白去苏州有事,婚期定得太近,他恐怕赶不回来,焦家也需要时间置办蕙娘的嫁妆。婚期便定在第二年四月,虽还是紧了些儿,但蕙娘年纪也不小了,权仲白更不必说,因此这样安排,双方也都觉得恰可。就是蕙娘,也都松快了那么一两分:她虽然女红荒疏,但也能应付少许,这一年多时间,给权仲白做几个贴身小物,那是尽够用的了。

如今亲事已定,焦家人事,自然而然也有所变化,第一个先告辞的是王先生。蕙娘出嫁之后,肯定不能再延请她过权家坐镇。文娘仅会一两套防身拳脚,足够强身健体而已,并没有往深里研习的意思,子乔就更不用说了,还小的很。她出门日久,思乡之情也浓,便同四太太打了招呼,进了三月中,便要回沧州去了。

当时把王先生请上京城,他们家还是看在蕙娘承嗣女的身份才过来的。可这几年王武备的官路也不能说太顺,蕙娘对王先生是有点歉疚的,最后一天到拳厅去,她便对王先生道歉。“受了您这些年的教诲,做学生的却无以为报……令您虚度光阴了。”

“还没有恭喜过姑娘。”王先生还是笑眯眯的,她拍了拍清蕙的肩膀。“这几年在京城,我也算是享过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游览过了京畿的名胜古迹。又教了你这么一个学生,现在你终生有靠,双方缘尽,也是皆大欢喜的好事。你做这个样子,我倒要不高兴了。”

蕙娘别的不说,在拳厅里却的确是个好学生,同王先生也很投缘,她难得地将不舍放在了面上,“一定日日按您的吩咐练拳不缀,可惜,我天份有限,用心也少,并没能把您的衣钵全盘继承下来……”

“继承我的衣钵做什么!”王先生不禁失笑,看着清蕙花一样的容颜,心底也不是没有感慨:自己才过京城来的时候,她还没到大人腰高,那样小的年纪,马步一扎就是一下午,从睁眼起,课程一直排到晚上,她却从来也不叫苦……自己少年丧夫,没有子女,比起十几年没回的沧州老家,倒是清蕙更像她的子侄辈。“你这个身份,一身横练功夫,那也不像样子。总之师徒一场,以后四时八节,别忘了我老婆子,也就算是没白教你一场了。”

清蕙身份尊贵,她虽然不在王先生跟前摆架子,但王先生自己说话也很注意,这样亲昵而威严的师长口吻,她是很少出口的。她眼圈儿也有点泛红了,“那是一定,您也知道,我老师虽多,可手把手教了这么长时间的,也就您一个了。本来……您还能早两年回乡的,是我没舍得,强留了您这一段时日,实在是家里人口虽多,可像您这样真心待我的,也没有几个……”

王先生多少也有收到风声:蕙娘从小受到许多名师教诲,也就是从两三年前焦四爷去世之后,这些名师也都有了新的去处。这孩子当时一句话都没说,唯独向祖父求了情,还是把自己给留下了……

即使她饱经世故,面对蕙娘拳拳情谊,也的确有所触动,竟难得地吐出了真心话来。“我知道,你这几年心里也不好过。其实你祖父还是因为疼你,把你留在家里,你的路要难走得多——”

不过,其实就是出嫁了,按权家在道上的风声来讲……王先生眉头一蹙,又道,“你也不要多想了,哪个女儿家不是嫁人生子?天要这样安排,一定有天的道理。将来在夫家要是受了委屈,有用得上师父的地方,你就只管往沧州送句话。”

她语带深意,“你师父别的不敢讲,道上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习武的人,很难有不涉绿林的。王先生的公爹在河北省道上似乎很有威望,她本人的拳脚功夫也有一定名气,这个蕙娘心里有数,只是她从不和王先生谈这个……这不是她这种身份的人可以接触的话题。但她不明白,自己在权家会有什么遭遇,竟可能要寻求王先生的帮助……听王先生话里的意思,权家和道上似乎还有一定的联系。

“那我也不会客气。”蕙娘也没有细问,她笑了。“师父明白我,我脸皮最厚了,要求您的时候,决不会绷着不开口的。”

王先生不禁望着清蕙一笑,“是啊,以你为人,在权家,怕也受不了什么委屈!”

师徒两人玩笑了几句,清蕙送走王先生,便去小书房陪老太爷斟茶说话。

进了三月,朝中按例平静了下来:今年暖得早,各地春汛,水患肯定是大问题。朝廷有什么纷争,都不会在这时候出招。老太爷也就难得地得了闲,可以经常在家办公,而不至于一定得守在内阁。——自从亲事定了,只要老人家在家,他就都时常令蕙娘在左右陪侍。

政务上的事,老爷子有成群幕僚帮办,还轮不到蕙娘开口。她自小受的教育,在政治上也只到看得懂这个层次,并不需要学习各种攻防招数。她和老爷子,也就是说些家常闲话,再议论议论各世家的钩心斗角、兴衰得失而已。今天她顺便就问祖父,“听王先生的意思,难道权家还和道上有往来不成?”

“他们家做了几代药材生意了。”老爷子倒不以为意,“卖砂石、卖药材、收印子钱……这些生意,都一定要黑白通吃,起码两边关系都要能处得好。沧州出护院,也出打手,又是水陆集散码头,权家不说背地里支持个把帮会,同当地一些堂口肯定也有特殊关系。”

要真只是这样,王先生也未必会这么说话。蕙娘秀眉微蹙,把这事也就搁到了心底:按她身份,过门一两年内,恐怕也接触不到权家的生意。王先生这么说,多半只是未雨绸缪。

“这倒是提醒了我。”她就笑着同祖父撒娇。“他们家门第高,下人的眼睛,肯定只有更利的。您得匀给我几个可心人……我的陪房,我要自己挑。”

以蕙娘的性格,会如此要求真是毫不出奇。老爷子反倒笑了,“不是你自己挑,难道还要我亲自给你挑?你母亲可不会操这个心。”

焦家人口少,彼此关系和睦。这么多年来,老爷子一双利眸什么看不明白?可说四太太,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而已。蕙娘没接这个话茬,她给祖父出难题。“真的我挑了谁您都给?那我要是挑了梅管事,您可不就抓瞎了?”

“你在权家的日子,头几年也不会太容易的。”祖孙说话,无须大打机锋,老爷子也就不和孙女绕圈子了。“这一点,我知道你心里有数。权家很看重嫡出,权家大公子成亲十,小书房里是没有它的容身地的。当时到手也是巧,她陪父亲去潭柘寺疗养,在僧房前看着方丈亲手植兰,看得兴致盎然,打从心底喜欢,却又不愿出口讨要。还是焦勋走来,笑着对老住持说,“这是峨眉春蕙吧?倒是恰巧合了我们家姑娘的名字!”

老和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秋天就送了花苗来,连老太爷都笑了,“既然是你要来的,那就种在自雨堂里吧?”

小蕙娘却要把它种在祖父院子里,她亲自拿了小铲子,焦勋拎着花苗,两个人头碰头掘着土,那时候她才刚十岁,焦勋却已是十,她都不能出口,连一点细微的神色,她都不能变化。

她只能望他一眼,连多一眼都不能够。身后小书房的窗户,就像是祖父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的背影……

蕙娘退了一步,连一句话都没有说,便转过身去,冲柱子一样站在道边的老嬷嬷轻轻地点了点头。

老嬷嬷便又为她抬起了灯笼,让这一点小小的光晕,照亮了她脚下的路。她举得很小心,就好似这方寸天地间,最着紧的,也不过就是这双金贵的秀足,将要迈出的脚步。

焦勋一路目送十三姑娘娟秀的背影溶进了淡金色的夕阳里,直到再也望不见了,他才低下头去,抹了一把脸,便重又踱到廊下,若无其事地等候着老太爷的召唤。

#

老太爷让焦勋陪他吃晚饭。

一般在焦家,也只有十三姑娘能经常得此殊荣。此外,能进小书房来陪老太爷用饭的,也就只有他多年的智囊幕僚,还有看重的门生弟子,又或者是他要拉拢的焦派干将了。焦勋今天能得这个待遇,想必此后府中,会给他脸色看的人,也必将更减少许多。

不过,都是要走的人了,府中人事,已经很难在令焦勋用半点心思。就连老太爷这反常的抬举,也很难换来他的受宠若惊。他倒是主动和老人家提起,“知道十三姑娘今儿过来陪您说话,我虽到了院子里,却不敢在墙根下候着,没成想还是撞见了一面。”

老人家看了他一眼,为重重皱纹包围的双眼轻轻一睐,似乎有一分笑意,又似乎也有些感慨。他似乎满意于焦勋口吻中的淡然,便没搭理焦勋的话,而是令他,“大口吃饭,我看人吃得香,自己才有胃口。”

焦勋便搬起碗来,往口中填了一口饭,才一咀嚼,他眉头就不禁一皱。老太爷看见了,笑得更捉狭。“噎着了?噎着了就喝口汤。”

焦家豪富,即使是下人,吃用也都精致。以焦勋的特殊身份,他的衣食住行并不输给一般富家的少爷公子,虽然不是没吃过苦受过磨练,但还真没吃过这么干巴巴粗拉拉的米饭……他日常吃的,都是进上的贡米。

“您这是故意考校我。”他便苦笑起来,顺着老太爷给的话口说。“可也不至于特意备这一份米饭吧……您不是也——”

老太爷端起碗来,居然也吃了一口糙米饭,他津津有味地嚼了几口,又夹了一筷子青菜,“专心吃饭,不要说话。”

这一桌子的粗茶淡饭,真正是粗茶淡饭,青菜虽甜,可缺油少盐,吃着没味。老豆腐一股豆腥味,一桌子都见不着荤腥,焦勋吃得很痛苦,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大快朵颐的样子,勉强噎了半碗饭,便放下了筷子,恭恭敬敬地看着老人家用饭。

——焦阁老却吃得很香,他细嚼慢咽,吃了小半碗米饭,还给自己打了一碗芸豆汤喝了,这才惬意地叹了口气。“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宫中教导皇子、皇女,每年夏,盖了老太爷的私印,还有焦鹤本人的画押,花花绿绿的,很是好看。

老太爷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似乎是在看数字,又像是在看印泥,好半晌,他才敲罄唤人,“把这张票子给你们鹤大叔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