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四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
作者:三戒大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42

其实陈恪的‘译书换黄金’,只是当年阿拉伯君王那套的缩水版。开 心 文 学

阿拉伯人是以黄金换书稿,陈恪却是用黄金换成书。书稿和成书的重量,相差何止一倍?

虽然一本书的分量不一定,一个翻译家一年的工作量却是一定的。陈恪尽管还不知道,那些阿拉伯学者的效率如何,但知道后世翻译大家傅雷自述‘初稿每天译千字上下,第二次修改,一天也只能改三千余字,几等重译。’

另一位翻译大家草婴,一年三百六十天,一时不辍,每天的翻译速度也只有一千字。

那时翻译的技术条件,和现在相差不大,傅雷和草婴的水平,绝不差于这些阿拉伯学者。阿拉伯人又是出了名的慢性子,所以一年连翻带修,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万字的产出。

三十万字印成书有多重,汴京书局有准确数字以目前的纸质和印刷水平,就算加上书皮,平均是两斤重。

因为市面上铜钱暴增,导致物价上涨,或者说铜钱贬值,两斤黄金大概折钱,将来若能将番邦书籍译成汉文,也不是一桩美事啊。”

“唔。”王珪为官,向来安全第一,出的主意,自然也安全的很。用在这件事上,倒是甚为得体。赵祯颔首道:“就这么办吧,爱卿命人好做,再来复旨。”

“是。”王珪恭声应下。

很快,负责南蕃交州,西蕃龟兹、大食、于阗、甘、沙、宗哥等国贡奉之事的鸿胪寺怀远驿官员,便奉皇命探访了一干阿拉伯学者,并送去了木炭、米、酒、丝绢等赏赐若干。

虽然双方语言不通,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饱学宿儒的举止气质,还是不难看出来的。还有阿齐兹这个八面玲珑的诈骗犯在,连哄带孝敬,自然让鸿胪寺官员满意而归,回来在报告中,着实将这些阿拉伯人夸了一番,说他们虽‘貌不同,语不同,然举止文雅,俨然有礼,绝非粗鲁野蛮之辈。’

同时,阿齐兹还准备了珍贵的,诸如波斯地毯、大马士革刀剑、宝石工艺品、阿拉伯风情的金银制品、等上百样贡物进献给大宋官家。

赵祯听了回报,看到这些礼物后龙颜大悦,亲笔题写‘远道而来’、‘一视同仁’两道手书,赐予这些阿拉伯人。另外,还有许多笔墨纸砚书籍赐下,让等着皇帝十倍回赐,好大赚一笔的阿齐兹,不禁大跌眼镜。

后来陈恪告诉他,大宋朝只向外国人展示自己的慷慨,现在官家承认你们是子民了,接受你们的孝敬,也就理所当然了。

再说,有这‘一视同仁’四个字,日后他们可以安安稳稳的在大宋生活、做学问,子女甚至参加科举做官,已经算是赚到了。

阿齐兹只好打落牙往肚里咽,转过脸却对那帮阿拉伯人大言不惭,说我下了血本,帮你们打点关系,日后可以‘安安稳稳的在大宋生活、做学问,子女甚至参加科举做官’,之前的过节,可以一笔勾销了吧?

分割

下一章争取十二点以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