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纸船明烛照天烧
作者:张金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74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赵起升终于忍不住,小眼儿一翻开了腔:“撵恁紧做啥?想吃美美(奶)?——没水儿;想吃屁?——不给放!——你个窜种!”

“窜种”却不恼,嘿嘿一笑:“俺看她今儿不高兴,你答应给人家十斤芝麻还没有领,俺想——她要不听话儿,俺也——给摁摁腿儿。无弹出广告小说 ”

都说屁三心眼儿不够使,关键的时候倒也还不傻,他顺嘴就给起升要了早允诺下,却没有给字珠玑句句铿锵的话,一火车都装不下,得写点儿别的。想来想去又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由于家里前段时间出了些事,最后决定就写**诗词。

在近现代的所有名人之中,林先生最佩服**,他常给人说,**就是空前绝后无可比拟,**就是不当主席,也是个了不起的人,至少是个文学家。他也曾多次捧着**著作念,尤其是许多千锤百炼出来的句子,不仅令他感动万分而且令他惊叹不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湖震荡风雷激;喜看蹈菽千里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等等等等。

写得多了,人又挤,林先生有时就索性一句一联,把整首诗都写了上去。其中就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千村霹雳人移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恰恰的是,这几幅春联叫屁三给拿走后贴到了赵起升家。这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林先生才知道。

世界上所有的**凡胎,或许永远也出不了一个顿彻顿悟的人,即使那些历尽沧桑且聪明透顶的人,所谓的顿悟,也只是一刹那之间的事。永远的宁静永远在天上,不在人间。

和每一个三百六十日的岁末和岁首一样,新年像一个娇美的新娘,在一片红红火火的喧闹中羞答答、娇滴滴、摇摇摆摆着走了来,庄稼主儿把无边的喜庆写在了热烈耀眼的门红纸上;挂进了火红灿烂的灯笼里;渲染到震耳欲聋的炮仗中。

大人们心情也好,一年的劳困和疲乏,天和地都给他们作了总结,——种瓜的得瓜,种豆的得豆。一辈又一辈的人,把苦累和汗水搅在一起,一遍又一遍翻耕着脚下的黄土,扎实又默默的大地就将包含了因和果的收获,奉承给一辈又一辈辛辛苦苦的人,道法自然天道酬勤。

孩子们也就都高兴,在不受数落不被呵斥,不用放羊、打柴、挖猪草、拾煤核的日子里,穿新衣、吃好饭、闹花灯荡秋千。林先生家的两只小蝴蝶,也早忘了牛主任嘹亮的嗓门儿和圆瞪着的眼,清清脆脆地追逐嬉笑着,其实她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年”。

吃了年三十的饺子,林先生的女人领着小玉给冲门的钟馗点上蜡,给天地插上香,给家堂(祖宗的神位)烧了箔,给灶王爷上了供,给诸神都毕恭毕敬地安置妥当。

墨水瓶改制的煤油灯,在北墙上的小横板上放着,女人两腿一蜷坐在炕头的草编儿上,一家人就开始在“高灯下明”的辉煌里开始守夜,两个小蝴蝶儿在屋子里翻飞来又翻飞去,一会儿挤到了板凳上,一会儿又蹭掉了瓢。小玉说:“哎哟哟,俩小祖奶奶,省盏灯的油吧,还就是不能,天要是低点儿,也真敢给捅出俩窟窿来!”说完就领上俩闺女往自己屋里去了。

林先生还在那把吱吱扭扭乱响的椅子上坐着,他写春联时的那一身快意和豪壮,都随着乱纷纷的炮仗飞到了天上。他没有和往常一样拿本儿书看,只是平平静静地坐着,喘出来的气儿有点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