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母主任和牛主
作者:张金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26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马改转到底没有封住自己的嘴,她逢人就说廷妮儿连六六年的地震都知道,廷妮儿一个头磕下去,一道蓝光在头顶一闪之后,地上的东西就一起摇晃。 首发--无弹出广告

后来,就有人说找不见廷妮儿的那一天,真有人看见廷妮儿去了静峦寺。就是静心师父带着廷妮儿一块儿去了的,两个人都合葬在一个墓里,要不然,静心师父埋葬的那个地方,就不会开出两大片雪白雪白的山菊花。

后来人们就风传,坏三队的事,廷妮儿哪里知道,那是静峦寺里佛陀的暗示。天下或许真的要出什么大事了,——学校里的小孩子叫红小兵,大一些的叫红卫兵,社会上又风行了穿绿军装,敢不是要打仗?不然为啥霎时几乎都成了兵!手里拿着红宝书,胸上挂着**像,那是用来避邪的,**都说要“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如今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看来妖孽真的要来了。

满街的人都念叨**语录,那就是经教里的咒语一般,要认认真真地念,再念上一万遍,念的遍数越多越好,遍数越多效力就越大。

社员上工的时候念,晚上记工的时候也念;工人上班时念,下班时也念,解放军更念。到商店买东西,售货员一时糊涂忘了价钱,或一时算不出来该收多少钱,一念就都想起来了;领了结婚证以后不知道该干啥?念一念也就知道了。要遇见不好做的事,就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要短缺了啥东西就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碰到了容易做的事,就念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孩子们上学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人们下地干活念抓革命促生产;种的时候念农业八字宪法,收的时候念为人民服务……**啥事都给想到了,单等的就是找机会打那个叫木虎的妖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安社长就不叫社长了,叫安主任,许多人不知道这个“主任”,和受苦人要做的那个天下的“主人”是不是一个意思。

大坡地关于木虎的事疯传了没有多长时间,公社就来了一个新主任。新主任姓牛,一个三十余岁的女人。牛主任穿着一身绿军装,口袋里装着红宝书,胸脯上戴着**像章,——原来她也避邪。

牛主任齐耳的短发,尽管两颧略有些高,但还是一张俏生生的脸。她穿在身上的军装略有些肥大,武装带一扎就显出一个细生生的腰,不好看的是,原本一个还算俊丽的女人却生了一双干鸡子一般的瘦腿,裤子提得很高,因为该胖的地方没有肉,所以没有显现出那个提高了的利索,却给人一种灌不满气的感觉。

牛主任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追查木虎的事,她首先通知了王炳中叫他先好好反想老实交代,要对抗革命只有死路一条。随后就带了一群一样穿着绿军装、戴了红袖章的人到了静峦寺,以找廷妮儿入手开始审问接替静心的归真师父。

归真除了一声接一声地念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不说,牛主任就带人在寺里到处翻到处找,最后连那片开白菊花的山坡也找了,令所有的人都震惊不已的是,那片山上根本就没有埋过人的丝毫痕迹。牛主任就怀疑静心没有死,廷妮儿更没有死,这两个来历不明的人,可能就是隐藏在人民中间的国民党或美国特务!但归真却坚持说佛无戏言,师父真的圆寂了。牛主任就又追问廷妮儿是不是也跟着去了,归真说那要看佛的旨意和她的造化了。

后来牛主任就烦了,挥了挥手就上去几个人,把归真给打了个鼻青脸肿,打够了之后又叫来一帮子人,除了没有用火之外,砸、敲、推、砍能用的办法都用了,静峦寺一片狼藉。

大坡地人都说新来的牛主任是一只聪明无比且勤快无比的母鸡,又会下蛋又会叫。她来了以后做的工作很多,单单砸静峦寺一件事,就足以让她声震四野,——她不仅捣毁了牛鬼蛇神,还几乎抓住了两个特务,目前正在深挖两个现行反革命!汇报上去以后,她就受了表扬,安主任就受了批评。县革委的一个付主任也是一个女人,姓氏很稀奇,姓母。母主任拿刀劈下一半来比牛主任还不瘦,母主任训起人来更像个男人,叉着腿还双手叉着腰。她在大会上训了一次安主任后,大坡地的人都知道了,因为提起她来,人们的心肝垂子都颤!

开大会的时候,安主任正在解释文件,母主任忽然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放在桌子上的钢笔就猛地跳起好高,正讲着话的安主任和那只弹跳的钢笔一样,也霍地站了起来。母主任两手叉着腰,激动的时候眼睛向上一翻,就都变成了白眼睛珠子。

台下的人一个个胆战心惊,真害怕翻着白眼珠子的女人会猛然跑上前去,揪住安主任的头发晃荡一阵后再煽上几巴掌。母主任说了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木虎的事必须追!”过了好大一会儿,她的黑眼珠子才翻下来,翻下来之后就走了,走了之后安主任才坐下来,坐下来之后会就散了。

后来,大坡地的妇女吓唬不听话的孩子往往会说:“悄悄儿的,还哭!再哭母主任就来了!”

母主任来了,她拍了一下桌子,安主任就惊得站了起来;母主任走了,那件木虎的事儿她又给提了出来。母主任拍了桌子之后牛主任特高兴,微凸的两只颧骨粉红粉红,两只瘦腿在桌子下面欢快地一蹬一搓。桌子上面的脸流露着说不清的欢快,下面的脚又显得有些急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