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忒儿一下儿就都变了
作者:张金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58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秀山娶小玉的那天,王炳中说他在小窑头村的土地庙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一个头磕下去就把脑袋瓜子撞得嘣嘣响,第一拜完毕后,土地爷前面的灯烛就通明闪亮,第二拜完毕后,他就有些天旋地转,第三拜完毕之后,浑身就轻飘飘地像根要飞起来的鸡毛了。开 心 文 学 出了土地庙的门,还没有迈上三步,就听得屁股后面锣鼓喧天,回头一看,嘿!土地爷坐在轿里边红光满面,轿两边旌旗执事仪仗威严,轿前面铜锣开道,回避肃静大牌金光闪闪。为了不挡土地爷的道儿,他就赶紧跑,到了村东的石拱桥,后面敲敲打打的一帮人刮了一股风就不见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更加相信,地主出身的王会来,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挣钢墩儿的人就自然而然,——那是神仙在帮忙。王炳中家在人们的惊奇和艳羡之中突然腰里跨上了“双盒子炮”:家里有人挣工分儿能吃新鲜粮,外面有人挣工资不缺零花钱。(挣钢墩儿:挣工资)

秀山娘在一边静静地听完王炳中借土地爷脚力的传奇后,又把窈窈窕窕一身火红的小玉,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端详了一番,她把炕头上的那个玉米穗皮编的大草编儿,往北墙根下的捶布石上一放,两腿一蜷,端端正正地坐了上去,按捺不住的一腔喜悦,终于冲淡了她经久的平静:两腮微微红,头也有点儿颤。

她沉沉重重地拖了长音咳嗽了两声后,就有人走上前去殷切地问:“当婆婆了,看给高兴的,咳口儿痰音调儿都不一样了,啥事儿?”

秀山娘两眼一眯,送来一缕喜气洋洋的吉祥:“今儿个的天儿真好!俺早就说过,静悠悠儿地过,展瓜瓜儿地活,眨下眼儿,就一年儿;打个盹儿就一辈子儿。命里该有总会有,命里没有不强求;一四七三六九,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看不是?人家炳中,就烧了把火的工夫儿,忒儿一下儿就都变了;俺这儿不也是?就放了把鞭,多俊多能的媳妇儿,就来了!看那身腰儿,多少人里头才能出一个?!”

也难怪秀山娘高兴,小玉在娘家是个可心可意的闺女,到了婆家就成了一个可心可意的媳妇儿。新婚的第二天,头遭娘家还没住,小玉就女主人一般地忙活起来。

由于头天的应酬多,过了午夜之后才打发净来来往往的人,林先生夫妻躺下时鸡已叫了三遍。

第二天一睁眼,明晃晃的太阳早喜气洋洋地洒满了整个院落。秀山娘急忙拍醒林先生:“俺说,当家的,看这一觉儿睡得,咋比神仙还快!刚圪挤上眼,就到这时候儿了。快点儿呦——这可咋开门呦,新媳妇儿都到家了,遇上个贪炕的公婆,叫人家笑话死咱俩老妖精了,臊呦,臊呦!”

两口子赶紧下炕,叠好被子刚洗完脸,屋门吱呀一声就开了,窝在肚里的那口凉气还没有顾上往外排,小玉拿了一个条盘就端上来两碗葱花儿挂面汤,嘴里叫着:“爹,娘!夜隔儿忙了一天二老使得够呛,大冷天儿的,先喝口汤儿暖暖,要不对口儿,俺再做。”

秀山娘刚是一愣,哎了一声后就赶紧接,一哆嗦,差点儿烫了手。林先生楞的时候长一些,秀山娘拿眼剜了他好几回,他才颤颤着应了一声。小玉返身走了后,秀山娘才噗嗤一下笑出声来:“俺说,当家的,今儿是咋啦?这个——书上也没写?”说完又拿手捂着嘴哧哧地笑。

林先生在小板凳上坐下来,看着那碗挂面,大起大落地喘着粗气,说:“这——这——这,这不能,这咋整,咋整?你说——”

“啥呦——”秀山娘说话的尾音拖得很长,那个平平静静的女人,话音里装满了遇惊不变。

林先生好像坐不住,背着手,围着放挂面汤的小桌子转了两圈后,眼睛巴巴地望着妻子,正颜正色地说:“这就是人到事中迷。人家瘦三养了恁大一个水灵灵的闺女,你说,连咱家的一口水都没有喝过,咱也没替人家抓过一泡屎又没擦过一泡尿,忒儿蹦二五来到咱家,响当当地叫咱一声爹、一声娘,这心里头,过意不去,过意不去!想想,想想!咱家还有些啥稀罕物儿?给孩子点儿啥?——这钱儿,该不多了吧?——给钱儿也太俗气,想想,想想!真过意不去,过意不去。”

林先生说的时候言真意切,看样子,真要从他身上拉一块肉下来恐怕他也舍得。秀山娘似乎也格外活泼,刚端起那碗挂面就又放了下来,皱着眉头转了两下眼珠子,把头伸到林先生这边悄悄地说:“俺说,那,那个洋戏匣子,咱不是没要?这——算不算?”

林先生说:“你知道啥吔,那洋戏匣子,是小玉的婶子山杏给抱走了,赵老拐夜隔儿就给俺说了,要是瘦三,他绝不要,——那个耿直劲儿……”

两口子最后商定送瘦三一个贯尝锅,瘦三原来使的那口锅,五八年大炼钢铁时给砸了,前些天林先生在石碾街见瘦三换了一口洋铁锅,那种锅不好使,火一烤,锅底上就一层一层地蜕皮,锅里边刚光光净净地使出来,锅也就快透了,皮儿又薄,不保温又容易烧糊东西。商量好以后林先生就专门去了一趟沙水城,给买了一口双耳的笨铁锅,叫小玉住第二遭娘家时给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