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三教九流和美人如
作者:张金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86

() ()林先生知道秀山和小玉的事之后就病了,打了十多天的吊针(输『液』)后又拿了几大包『药』,直到过了这年的“破五”才起了床,气儿短得像煽风箱,忽嗒忽嗒地一口供不上一口。秀山倒也跑前跑后地支应着,小玉给做的那件衣裳过年也没有敢穿。

林先生的病稍稍好了一些之后,秀山才给小玉见了一次面,小玉问俺的衣裳咋不穿?秀山不是打岔就是答非所问,小玉俩眼就一翻:“有啥心思就明说,嫑拿软刀子割剺人,是个凤凰就赶紧拣高枝儿飞,把俺的衣裳给了俺,那是俺刨了一冬天柴挣的,看脏了你!”

回到家之后小玉哭得就不是一道泪,瘦三问也不吭,他虽猜了个差不多,却又不好出去说什么。有一天秀山碰见瘦三,不好意思地叫了一声叔,瘦三就问你惹小玉了?秀山说没有,瘦三就一瞪眼:“没有好,小玉在家哭得可提都提不起来,要哭出个好歹,看俺不一镢头刨死你!”

瘦三倒没有拿镢头刨秀山,秀山也没有把那件蓝制服给送回去,林先生好了一些之后,给秀山讲了一通“书本儿上向来没有人统到一起的学问”。在秀山看来,那些学问比瘦三的镢头还要厉害十倍,差点儿把他给“刨死”。

林先生说,天地浩淼无穷,天地间的人和事、自然和万物,也千形万状千奇百怪,乍一看『乱』纷纷没个头绪,细一想都各循门类各有轨迹:头顶上是日月星辰云和气,脚底下是金木水火土人和兽。

天地之奥妙其实有序可循,比如人之头顶有血,地之山顶有水;人有皮肤和『毛』发,地有树木和花草;人有涕泪,天有雨雪;人要呐喊,天要打雷;人有七情,天有四季。——好多时候也有偶然:春不暖秋不凉,六月飞雪隆冬打雷,也是发生过的事,那是天谴。天不循章出天灾,人不依章遭**。

天地之间的生灵数人为贵。就说人,山上有多少树世上就有多少人,尽管说一个人一个『性』儿,一个麦子一道缝儿,俗语有云,牛羊比君子,万物一个理。狼走坡,狐走洼,兔子转个圆壳拉(壳拉:圆圈儿)。狼『性』多疑怕被人打,就走高处,图的是站得高看得远;狐『性』多疑,怕被人发现,就常在低洼的沟里来回窜;兔子胆小且狡兔三窟,转个大圈还要回到它的窝。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的荣枯盛衰仅依了天气时日;人的从生到死维系着一定的『操』守。人的经历不同,『性』体不同,维系『操』守的深浅与轻重就各异,人的『操』守不能以美丑、善恶、好坏来划分,大概的分类是佛学、道学和儒学。

先说佛学。佛学的主题是谈天,佛学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苦难,摆脱苦难的办法就是成佛,成佛靠“度”。度的内容是:度已度人、大慈大悲,与众生同乐又同苦。尽善尽美之后即为圆满,圆满之后即为佛。佛之宝为珠,故至圆至大之珠方为上品,——圆为珠之本,佛之死就叫圆寂。高僧圆寂后会留下来很多珠,佛家叫佛舍利。

再说道学。道学的主题是说地,道学认为天地万物俱两两相对生生不息,寒暑互溶祸福相倚,趋福避祸的办法是成仙,成仙靠“修”。修的内容是:道法自然、借势成事、步天地大势之所趋。尽善尽美之后即为得道,得道之后即成仙。仙之宝为茶,借时势而生、借火势而制、借水势而烹、借土势而养(土势:茶具),均恰到好处者为上品,——时为茶之本,道之死叫仙逝。

后说儒学。儒学的主题是论人,儒学认为物华天宝钟灵锍秀,人乃天地精华之所聚。有人方有天地之辉煌灿烂,做人上人的途径是“成器”。成器靠“琢”,“琢”的内容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锲而不舍学而不厌。尽善尽美之后即为成器。器之宝为玉,如湿如酥光彩照人晶莹剔透为上品,——“润”为玉之本,儒之死叫玉殒。

儒学之人对玉钟爱乃与生俱来且近于偏执:好婚配叫金玉良缘;好听话叫珠玉落盘;好辞藻叫堆金砌玉;好儿女叫金玉满堂;好男女叫金童玉女;好品德叫守身如玉;站起来叫玉树临风;圪蹴下叫推金倒玉;好酒水叫琼浆玉『液』;好饭食叫玉粒金波;好东西叫金镶玉;吉祥物叫玉如意;牵线搭桥叫玉成;死不回头叫玉碎;最高的首领叫玉皇大帝;最低的百姓叫小家碧玉……

最伤人的辞藻叫美人如玉,最精准的总结是美人如玉;最纠结的烦恼来自美人如玉,最恐怖的祸端始自美人如玉。如玉的美人小能倾家『荡』产,大能丧权辱国。

何为玉?玉者美石也;何为美?美者心仪也。心仪之物乃至宝,倾国倾城亦不足为价,大动干戈又何足惜!心不仪之物即为一石,惊鸿一瞥亦绝不为过,过眼烟云有何足道!故对求玉之人向即有“疯子买疯子卖,还有个疯子在等待”之说。黄金有价玉无价,那还要看是对着哪一类人说。况奇货必有奇祸,不怕人抢走,就怕人琢磨……

有人称三学为三教,其根本都是对人进行教化,许多时候三学相融相通、相得益彰,致使许多人跪拜的祈求,本应该说于元始天尊却倾诉给了佛陀,也正应了人生如戏之说,唱丝弦的加唱了老调和梆子叫三合班,再填上京剧和『乱』弹就成了五腔班。复杂的人叫八面玲珑。

林先生断断续续地说完后竟气喘吁吁,时间不长就酣然入睡,像做了一天沉重的体力活。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