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虎头崖上的雄壮
作者:张金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06

() ()大圪梁村在大坡地的西边,静峦寺就在两个村中间的山上。站在高处远远地望,静峦寺就像是一个挑夫,一头担了大坡地,一头挑了大圪梁。大圪梁依山而建,二百余口人的小山村,正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话,村里的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到四十户的人家就有近三十户的石匠,或许是因为祖祖辈辈跟石头打交道的缘故,一个个邦邦硬的『性』子。

日本鬼子在的时候,他们也就去了大圪梁村两次,进村后不说找些吃喝的东西,见到活着能跑的东西也不多,而且,在村子里东窜西跳了半天,竟没有喝上一口水,——村里的井都叫石匠们拿大石板盖上了。

大圪梁村高低不平的街道清一『色』的石板铺就,没有一丝异样的痕迹,就是找到了井口,除了石匠们巨大的臂力加了力拨千斤的巧技,在井盖上放个炸弹也只崩出个碗口大的白点儿,鬼子兵想放把火把一座座空『荡』『荡』的石房烧了去,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几乎看不到一根木料。

日本人要走的时候终于看见了一个能喘气的活物,——一只和人们一起藏在山上的大黄狗不知为啥又跑回了村,大黄狗狂愤无比地冲着鬼子呲牙咧嘴叫,凶暴的神态仿佛把活人吞下肚的心都有。日本人打响第一枪后,暴跳如雷的狗扑倒一个又咬伤一个,然后跑进一户人家,嘴里衔了一对小孩子的鞋就向西山跑去。

一队鬼子兵在后面紧紧地追赶,刚刚追到白河滩,斜吊在河滩上的虎头崖忽然“轰——隆”一声巨响,整个虎头崖就山摇地动地坍塌下来,大地晃了几晃后,巨大的声响象一串长了腿的炸雷,从这个山坳滚到另一个山坳,最后“轰——隆——隆”地炸响在天边。滚滚升入天际的白烟遮云蔽日,白烟滚过之后,白河滩上多了一座山,那就是虎头山。

那是大圪梁的石匠们在太行山的抗日史上的空前杰作。为了这个杰作,他们苦苦地等了三年,十多个鬼子兵无一生还。

大圪梁人祖祖辈辈不离手的有两个物件,一个是钢铁,一个是石头。手中那些卷了刃、豁了口、弯了头的工具,他们会在火中全新烧,让卷了的伸展、把豁了的对齐,使弯了的竖直,然后重新加热后焠火,攥在手中的钢铁就在巨热和巨冷的变化中再塑钢强,再在坚硬的顽石上要洞凿洞、要花雕花,——他们习惯了在火的碰撞中寻找自然与人的和谐。

或许是大圪梁人在巨冷和巨热中,感悟到了大富和赤贫、大起和大落、大贵和大贱之间的落差所产生的冲击力,大圪梁村几百年来,既没有巨富的家也没有赤贫的人。

周围的百姓都知道大圪梁出些大圪料(圪料:不平,比喻人的『性』情过于刁怪)。村里有个姓蔡的石匠,只有一个独生女叫改改,蔡石匠就是个九头牛都拉不回的犟脾气。蔡石匠年轻时和同村牛木匠的闺女相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蔡石匠一锤一锤地凿了些四面见方的青石条,垒起了豆腐块一样的一座青石房。牛木匠为女儿将来的家『操』心,垒墙的时候给准女婿送来一车生石灰,蔡石匠认为,牛木匠怀疑自己的石工手艺,怕凿出的石条不平垒歪了墙,只有拿他的石灰填缝才能以得坚固。心里就不高兴,一急,蔡石匠就把一车白石灰又给送了回去,还说:“干叉石墙,气死龙王!”牛木匠自觉很伤面子,自己好心做了驴肝肺。

蔡石匠用自己做的石头把墙垒起来后,墙面笔直而平整,石头压着石头的缝里,仅盛得下一支席篾儿(席篾儿:炕席上折断的薄苇条),牛木匠虽然也没有说什么,心里头却自己嘟囔:再直,能比得上俺墨斗儿迸出来的线?

房子基本盖好后要做门框,当地人习惯在门槛下靠墙的地方一边按一个长方形的石条,一般的习惯叫门礅。

门礅的高加了门框的高就是门口的总高,石匠和木匠分别量了以后就各自做活去了。两个人都使绝了看家的手艺,都想做出来一个光鲜闪亮的活让对方看看。不想,做好后往门上一安,门礅和门框加起来比门口短了。每个字都有一丈都是隶书笔体阳文雕刻,他要刻的几个字是“俺要娶你”。

开始的时候人们还以为是捣蛋的孩子在掏鸟蛋,时间长了才知道,整日吊在半山崖上,看上去只有蚂蚱大小晃晃『荡』『荡』的那个人,是蔡石匠!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