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背回来一坨牛粪
作者:张金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14

() ()当杜防御再次找到沙水的知县后,知县把赵文给举荐了去。

赵文几乎遭绑架一般地被塞进防御的黑布小轿内。来到开州的第一天,杜防御便派了两个鸟枪兵形影不离地跟着赵文,尽管赵文装疯卖傻鸡鸣狗盗地使尽了千般解数,无奈那杜防御铁了心地要在开州的土地上长出一片太行花来。太行花世界唯中国独有,中国唯太行独有,『药』用价值极高。太凡越稀缺的东西便越难侍弄,过去也曾有过不少人试图人工种植,最好的结果也是长出两三片嫩叶后便死去。

东北的千年野参据传也相当的神奇,找参要说放山,挖参要说抬参,挖参的剪要说快当剪,挖参的刀要说快当刀,发现后要用两头拴铜钱的红绳系住,不然挖的时候人参娃娃会跑掉,难得的金贵比瑶池的蟠桃差不了多少,但毕竟养了出来,而这太行花似乎比那东北人参更娇贵百倍,人们花尽了心血就是种不出来。

传说太行花原是花神的外甥女,因看不惯诸神为一柱香而争得面红耳赤便来到人间,可人间的众生也因一文钱而拚得你死我活,于是到处找寻那安静清心的养身之处,最后来到太行山,找了个僻静但贫瘠的地方安顿下来,不求物的奢华但求心的畅快,化作了一朵太行花。太行花也就专爱那些德行高、品『性』好的人。太行花珍贵就在于,前生一世修善,来世方能相见;前生三世修善,方能后世相得。所以就是终生住在太行山,能寻见太行花的人也为数不多。也正因如此,那赵文才死活不敢答应,直到两个鸟枪兵拿枪对准了脑袋,赵文才算应承下来。

应承下来之后,赵文便和鸟枪兵一起到太行山寻找花种。从五月一直到深秋,一行三人才在太行山中的棋盘山里的一户人家找到三棵,不想那人死活不卖,只说因采那花丢了一条人命。急得鸟枪兵朝天连放三枪之后,才花三百两银子最终买下。赵文小心翼翼地将收集到的针尖般大小的一捏花籽用红绸布包好,装入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木匣子中,终可暂吁一口长气的赵文顺手将那已风干的三棵太行花棵子扔给了那人家在一边拴着的牛。

一行人轻松愉快地向回赶,兴冲冲地爬上了回程中最后一座高山,三个人半蹲着哆哆嗦嗦地沿着石阶往下走,没想到深秋雾浓苍台『露』冷,提匣子的鸟枪兵一个脚步站立不稳翻了几个跟斗后,倒栽葱一般就滚落到一侧的深沟,眼看那木匣在石阶上蹦了几蹦后便碎成几片,那红绸的小包随风飘动起来后,在半空来来回回地晃悠一阵便落入万丈深渊,那提匣子的鸟枪兵甚至连哼都来不及哼一声便不见了踪影,余下的两人镇静下来之后,只看见挂在葛条(山上的一种植物)上的那只鸟枪还在半山腰上『荡』着秋千。

赵文和那个走运的鸟枪兵在半山腰上走也不是回也不是地呆坐着,两个人一直蹲到东山顶那颗红乎乎的太阳又『露』出脸,赵文才猛然站起来,招呼没死的鸟枪兵:“回去!”鸟枪兵问也没敢问,跟着赵文哆哆嗦嗦地又往山里走。原来赵文听说棋盘山中生长着一种鸟衔茶,是南方的鸟吃了茶籽未消化,把屎拉在树洞中生长出来,且茶的味道奇美。赵文想,那被牛吃掉的棵子上说不定有余下的种籽。于是,两个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了撞大运。等到了那户人家,天已过中午,两个人顾不上吃饭直奔那牛而去,只见牛的屁股后边一坨黑黄的牛粪还在冒着腾腾的热气,二人急忙找了个布袋,将那坨热腾腾的牛粪宝贝一般装了起来。

当二人将那一坨热腾腾的牛粪背向开州的时候,赵文的心却随着离开州越来越近变得越来越凉。当看到杜防御那哭笑不得的面孔时,赵文真的感到脖子上的头颅已归别人所有了。“能行?”杜防御孤疑的话中又充满了期待。赵文却为了脖子上的脑袋而信誓旦旦言语凿凿。最后,杜防御将赵文安置在了一个废弃的小花园内捣弄,鸟枪兵增加到五人。

住在小花园里的赵文心情一天比一天焦燥,每天的日子是数着指头算计着死亡日期的到来,五个鸟枪兵形影不离地跟着。一日,闷急了的赵文到野外转悠,看到那苍茫一片的大地,忽然感到活着是那么的美妙,那怕是每天喝一碗泔水剩饭也好。熙熙攘攘的人流里,他感到每个活着的人都幸福无比。他真的感到天也美,地也美,连呼呼的寒风都像在唱歌,而在不久的将来,他将告别眼前的一切,惨不忍睹地被钉进一个木匣子后,将世界化为一片灰暗,他的胳膊和腿都将变成脚下的一抔细土。于是,一股无可名状的苦痛便涌上心头:在能活的日子里,总是抱怨天不公地不明,把自己留在世上忍受了太多的苦痛与折磨;在离死不远的日子里才真正地知道,能够睁着双眼看世界就是永恒的快乐。他真后悔自己早就该好好地耕种父母留下的二亩山坡地,痛恨自己如何冒出好些古怪的想法而自己葬送了自己,如果真能不死,他啥也不求,能种地就行!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