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待嫁之身
作者:小猪懒洋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690

探春的“金粉世家”倒发展得顺风顺水,成了引领京城服装的风向标,京里的达官贵人莫不以买到“金粉世家”最新式样的成衣为荣。可贾府却又传来恶耗,保龄侯和忠靖侯史氏兄弟不知又出了什么事,听说是得罪了皇上,竟是以待罪之身回京来了。

对于薛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们还指望着兄弟俩回京,能利用以前的人脉替薛蟠求得一线生机,如今眼看又不成的了。

探春想到那年薛蟠打死了人,根本不当一回事,一路游山玩水地到京里来。如今郑重其事地四处托人,却没有人肯应,果然是世态炎凉。

这个年,过得比往常任何时候都凄凉,不过祭了祖,围坐着吃了团圆饭,便各自散了守岁。

贾母越发显出了老相,脸上的皱纹日渐深邃,精神也大不如前。有时候明明只是前日的事儿,她竟也会觉得微微恍惚,要探春提醒了才能记起来。

探春大感忧心,只得多往贾母处陪着说话。

“如今的身子到底不如以前儿了,记性也越发的差。前儿还问鸳鸯我那支玳瑁梳子呢,竟忘了早给了宝琴那丫头。”

探春忙笑道:“祖母哪里是记性差?不过是记的事儿多,才忘了罢。”

贾母摇头:“我也活了八十有余,还能有多少日子?看着三丫头出嫁,宝玉娶妻,黛玉有靠,便再没有什么遗憾了。”

探春听得眼睛发酸,连忙强笑道:“祖母何必沮丧?如今身泰体健,就是偶尔有个小毛小病,也是常情。别说祖母,就是我前儿也咳了好几声呢”

贾母忙问:“可请了医生来瞧着?这天气可得适时增添衣物,万不能仗着自个儿年轻硬撑着。”

“如今已经大好了,不过饿两顿完事。想是最近在祖母这里吃了几顿好的,才越发娇贵起来。”

“真是孩子话儿”贾母笑骂,倒是被她逗得来了精神,把年轻时候在史家的事,一件件拣出来说了。

“老太太”王夫人也不待珍珠掀帘子,自己就偏了头走进来,“大喜。”

最近贾府愁云惨雾,久不见喜事,贾母闻言精神一振:“对了,你今儿进宫去了,可是大丫头那里……”

她的声音里,含着期盼。

好在王夫人没有令她失望,笑意吟吟地回道:“可不是?太医院今儿给各宫主子请脉,诊出了元妃有喜”

这倒真是天大的喜事了

探春回心细想,原著里似乎没听说元春有子女。兴许,这一回还真能成了贾府的转机不成?

贾母的脸上顿时荣光焕发:“果然是喜事,赶紧地制些小衣,下回给元妃带去。宫里的东西再好,总是娘家送去的。对,要用百家布”

王夫人答应着去了,声音也比往常响亮。

探春也喜道:“这可真是喜事儿了,大姐姐进宫这么些年,也算是熬出了头。”

宫里的女人若没有个儿女,地位总难真正稳固。

“是啊,但愿平平安安地生下个龙子”祖母略略含着笑,眼底却仍是带着些隐忧。

探春略略一想,便明白如今宫里明争暗斗的多,元春的处境也十分不妙。那个龙子竟是要千万小心才得保得住不被人所害。古来怀孕的女子都小小心心,直到产下麟儿才敢松口气的,何况她如今又并不得宠。这么一想,那份喜气便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贾宝玉仍然与北静王府走得极近,探春却从不打探水溶的消息。有时候贾宝玉主动想要说,刚起了个头,就被她杂以他语。

如今既已定了南安郡王,便得一心一意,再不能与水溶有任何瓜葛。

“三妹妹注定是要做王妃的。”贾宝玉含笑,“不像二姐姐……”

说到迎春,两人便都沉默了下来。虽是探春百般设法,迎春仍是被软禁在房间。近几日,竟是把主屋让给了一个侧室,把她锁进了厢房。

这孙绍祖……探春恨得牙齿痒痒。有心求南安郡王去说情,可毕竟不曾过门,终是难以启齿。

贾宝玉倒是去求了水溶,谁知他不过叹息一回,并没有说什么。

探春暗地里找柳湘莲打听了,才知道孙绍祖如今巴结上了恭顺亲王,本就与四大郡王如两军对垒一般。所以,不管是水溶,还是南安郡王,都无法去开这个口。

这条路,也顿时断了。只得不费银钱,买通了小厮和婆子,尽量给迎春多送吃的喝的,先混过一段日子再说。

若是元春诞下皇子,贾氏兴许还能有再次复兴的奢望吧?

而贾赦那里,更是无情:“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哪有老丈人为了这个去找女婿的呢?”

邢夫人更绝:“倒还是我无儿无女来得清静,没有这些烦恼。”

贾母早已无言,痛苦虽深,却苦无他法:“二丫头的命,实在不好。”唯有看着探春的时候,还带着几分欣慰。

探春自己也明白,就是正出的女儿做了王妃,那也是件值得夸耀的事,何况她只是一个庶女对这头婚事,贾府自上到下都觉得满意。

翠墨也不再操刀武侠小说了,一得闲就拿针拈线,说要替探春缝一件顶漂亮的嫁衣。侍书喜得合不拢嘴,和入画两个纳鞋底,做绣鞋,恨不能把一辈子的鞋子都做齐了。

探春因卸了管家之责,反倒成了最轻闲的一个。想到南安,只觉心里又苦又涩,却有一种温暖,渐渐地占据了某个角落。

他不像水溶那样,会送这样那样的小玩意儿。每每让人带话,也只交代几句日常的饮食起居。虽是寥寥数语,自见其用心良苦,由不得探春不感动。

走出角门,想到自己嫁后,赵姨娘的处境怕是更难,见面的机会也少,便拐了过去。

她原有心要劝解赵姨娘几句,总要收敛了往常那种脾气才好,否则贾环尚长成,又少了自己的暗中照拂,不知又要多吃多少了亏去

可又怕赵姨娘不领情,反倒吵起来。结果见了她,只是寻些没甚紧要的东拉西扯。

赵姨娘倒是笑容满面的:“恭喜姑娘了,终于配了门好亲事,替我也争了口气。瞧你二姐那样儿,如今大太太在老太太跟前儿也好没意思。”

探春苦笑:“这也是各自的命罢了,也值得炫耀么?何况如今仍在家里,并没有嫁过去呢,也不知道日后会怎样。”

赵姨娘正要再说,贾环却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两把扇子。见了探春在座,也顾不上赵姨娘,直接就走到探春身边:“三姐,今儿父亲夸我了,说我的诗做得好。”

探春笑着夸他:“果然么?父亲素来不大肯夸人的,就是二哥上回做了那么多诗,也被骂得半死。嗯,我们环儿果然有出息了,往后可得加意用功。”

贾环不好意思地笑了:“也不单是赞我,原是老太太恰巧在那边儿,二哥和兰儿也得了的。”

原来是为了讨老太太的欢心

探春还是替他鼓劲:“总是你们都作得不错才能得了彩头。往后一发地好好做去,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咱们做文章和诗,都要勤着些才好。不过,诗词上头倒也罢了,还是要多多用心在文章上头。”

贾环乖乖地点头:“我知道的。”

赵姨娘看着贾环撇了撇唇:“原来大家都有,我还当你真是出息了呢”

这话说的……探春又好气又好笑,还没开口呢,贾环已是把扇子扔到了炕上:“你每常总说我没出息,不得赏头自然要说,就得了赏头还这样若你自己出息一些,我自然更能有些出息。”

探春很想翻白眼,这赵姨娘,不管对谁说话,总是不知道讨好眼看母子俩又要吵将起来,急忙一把拉住贾环:“姨娘这话说的,环弟得了赏总是好事儿。父亲素来方正严肃,总嫌环弟在诗词上头不很通。今次能得了赞赏,显见也是环弟平常用功之故。”

“可不是?姨娘总说我不出息,等我明年下了场子,你再瞧我到底是不是出息”贾环负气,却任由探春把扇子捡起来塞回手里。

赵姨娘又想说什么,看了看探春的脸色,终究还是闭了嘴,没再说什么扫兴的话。

贾环看着探春问:“三姐,你若做了王妃,我和娘可不可以搬到大屋里去住?”

探春笑道:“怎么?你跟娘住在这里不好么?”

“呃……也不是不好。”贾环的脸微微地红了,抬起眼皮飞快地看了探春一眼,见她仍旧含了笑,才道,“我只想住到你们那个园子里去,兰儿和二哥都在,为什么我就不能去呢?我就住三姐的秋爽斋,那里读书写字很宽敞。”

探春看了看这间屋子,离正房本就有些偏。再过去,就是丫头们的住处。再看贾环平时习字的地方,不过是在窗口支了张桌子,还有赵姨娘一些零碎的东西,心里便有些凄然。

“二哥也大了,太太说过了年就着他搬出来,你倒还想进去呢兰儿则因为还小,又有大嫂子住在园子里,同你可不一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