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改革硝烟弥漫
作者:秦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97

正月初八一上班,区政府大楼一楼最显眼的位置上,组织部就向全区公布了干部调整工作方案。其核心内容各部门的职务自由报名,根据报名情况,各部门正职、副职由区委研究确定,正职按一比一的比例进行“竞职”演讲,副职由区委直接定,然后是*测评,科员实行的是双先双聘。正副职三天内报名截止,再三天后由区委确定参与竞聘演讲。

这个方案是年前就经常委会研究审定了的,昨天上午温伟国给孙松涛打电话,对几处文字做了最后的确定。温伟国过年这几天在方案上费了不少心思琢磨,力求方案的的严谨和运作的稳妥。孙松涛赶紧把组织部的人找来,按照温伟国的意思重新调整,并用大纸打印出来。

每一个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之中的人,只要他的脚一踏进政府大楼的大门,白纸黑字的大方案就明晃晃地堵在他的眼前,所有过年的心思立刻就灰飞烟灭了。几乎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挑战或是一种机遇,不得不从残存的节日氛围里走出来,走进冷峻的现实之中。

虽然这个方案的内容大家早都知道了,方案前面依然不断有人围拢过来,又不断地离开,再有人围拢过来。大家平静地看着,小声地议论着。

温伟国看来春节过得挺滋润,从进入政府大门的那一刻起,脸上就浮现着和蔼可亲的笑容。他从看方案的人群后面悄悄地走过去,似乎是不想打扰“看客们”。当发现他时,他已走到了楼梯的中间了,听到大家的声音,他转过头来,笑容满面地向大家问了声“春节好”。

陈明远依旧平静地走了进来,对大家的问好只是点点头。他用目光扫视了一下方案,便大步走上楼去。只有韩行健到来时,在大家身边站了下来,在方案前与看方案的人聊了几句,笑眯眯地鼓励大家好好选择把握机会,并十分耐心地帮助解答一些疑问。

方案前的人群终于散去了,每个人都回到了现在还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和位置上。往年春节后一上班,东屋走西屋串相互拜年问好的情景一点也看不到了。整个大楼里显得异样的氛围,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和战斗打响之前的安静。

直到中午饭过后,大家似乎才想起各屋走走串串,特别是素日里关系好的人凑在一起说说过年的事,而后大家也有意无意地聊起机构改革的话题来。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便象长了腿似的,在区里楼上楼上地飞起来――说谁肯定要到哪个部门去,别人争也是白争,说谁市里有某个大人物给关照了,说谁是区里某位领导亲口许诺的,说谁又在春节期间向那位领导表示过了等等。

所有的人都在揣测着可能发生的各个部门的人事变化,说不上谁将会是谁的领导,而谁又会成为谁的下属,更会有一批“黑马”会横空出世,让所有的人都会大吃一惊的。这样的事在以前就不鲜见,更何况是这样一个有着大动作的机构改革呢。所以,大家都在努力地掩饰着心里的那些不安和惶恐,而变得格外的和气,同志间的关系也比平时更加融洽了。但每个人都知道,为了能够在这样一场角逐中成为一个赢家,各种关系、利益和力量的角逐都已经静悄悄地展开了。

郑波的区委办又热闹起来了,以往常来找郑主任闲扯的人更是长住在区委办,而那些平素不常来的人也经常来区委办。郑主任心里里着实高兴起来,虽然他知道,近段时间来区委办的人多的原因不是全冲着他来的,但不管怎么说也显得他老郑人气旺。他把手头的几个材料全交给副主任和干事们去写,他也专门腾出时间来和来区委办的人闲扯。

但来的人多数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话里话外总是打听打听温书记在不在?在的话,谁在他的办公室里?不在的话,上哪去了?什么时候回来?虽然郑主任不一定能完全掌握温书记的动向,关系近一点的就说得仔细些,关系不太好的就少说些。有时,为了显示其是温书记身边人的重要性,还要故弄玄虚,秘不示人。但郑波依然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也在有意地打听着各方面的消息,窥探着每个人的打算,并从他们从温伟国办公室走出来时的表情上判断着动向。

温书记办公室来汇报工作的人确实不少,虽然不能说是车水马龙,但也是接二连三。这个刚走,下一个马上进来。如果有人稍一迟疑,说不定就会有人要乘隙而入了。而一旦温伟国有电话要接,在屋里的人可能就需要出来回避一下,然后再进去。因为就三天的时间,如果谈昨得好,这三天就会改变他们的命运。虽然这些人进去时都是笑呵呵的,但出来后表情可就各不相同了。往往是在温书记办公室呆的时间越短的人,出来后的表情就越轻松,而呆的时间越长的人则相反。有的人是带着笑进去却是带着泪出来的,有的人带着忧郁进去的,却是带着笑出来的。

显然有些人是春节期间给温伟国拜年而没能排上号,或是其它什么原因没有拜上年,也可能有些人对自己下一步的安排在春节期间才考虑好,但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不跟温伟国进行一次面谈,心里就总感觉到不托底似的。

组织部里也很热闹,自从方案一公布,人和电话就接连不断。有些人无非是想从孙松涛这打探到什么内部消息,以便在其报名时有所考虑。当然也有人希望能得到孙松涛的帮助。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组织部长并没有什么决定权,但关键时刻说句话,还是有一定用处的,多一个人的支持就多一份希望嘛。再加上有一些人因为自己跟温伟国之间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觉得根本在温伟国那边也靠不上前,然而还想在这次干部调整中分得一杯羹,也只能是四处打探,以求选择一个不错的位置,获得更大的机会。他们来组织部找孙松涛显得理由很充分,方案是组织出台的,报名要报到组织部,显然组织部掌握的情况最多。

其实孙松涛真的没有什么消息可以告诉他们的,也不想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加入过多的个人因素。对于这样大的一件事,书记的脉他还没有号准。虽然关于这次机构改革的人事安排,温书记在年前对他是有些暗示的,但经过了这一个春节,一定是有变化,虽然温书记现在还没有说出什么新的意图,但凭直觉,特别是他自己现在所能够体会到的官场,他也深信这变化一定会有,而且这变化亦不可能太小。现在对于孙松涛来说,最好的行动就是也只能是三缄其口。

直到下班,他送走了最后的来访者,孙松涛才静下心来准备着重下一步的工作。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来的是统计局干事肖兴平。年前孙松涛的大学同学,就曾找过孙松涛,希望对这个肖兴平给予关照,并且说了,肖兴平会和区委主要领导做工作的。

就是今天他已经探头探脑地来过好几次了。小伙子今年二十四五岁了,是统计局的科员。虽然说是科员,但很有能力,工作也很出色,深得他们局长的倚重。现在的统计局是七个人,一个正局长,两个副局长,四个干事(其中有一个好几年没上班了,可工资照常在区里开,据说此人正在外地经商呢)。按照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后,统计局只保留三个人,一个正局长,一个副局长,一个干事。

说了几句过年的事之后,小肖就直奔话题了。“孙部长,我的事,你还要多帮忙啊。”

孙松涛不知可否地笑了一下。肖兴平好像是要打消孙松涛的顾虑似的,赶紧说:“我过年的时候我去了一次温书记家了。”

“噢,”孙松涛点了点头,他明白去了书记家的意思是什么。“温书记怎么说?”

“温书记没有说什么,而她的爱人舒平则一个劲地说我是一个重要的人选,年轻也有能力,这机构改革就是要让年轻人多上来锻炼一下,说温书记会考虑我的事的。”

“那这就问题不大了吧?”孙松涛问得很谨慎。

“是的,孙部长,我还要求你件事。”小肖抬头看看孙松涛,好象有点不太好开口。

“说吧。”虽然孙松涛知道他会说什么,但也装做不知的样子。

“孙部长,虽然温书记没有过多表态,但温书记在我临走的时候和我说,让我找你也谈谈,你看这件事还要请你多帮忙啊。”

孙松涛笑了一下,“我能帮什么忙啊?”

“你是组织部长啊,讨论干部时你能说上话的,到时多给我说点好话啊,这样温书记在定干部的时候可能更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