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搅乱一湖静水
作者:秦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35

离春节还有七天时间的时候,北凤区机构改革干部竞聘上岗方案终于以区委文件的名义下发到了各党委,而且在一楼大厅的显著位置上,组织部把方案贴在了墙上。首发一时间,一楼大厅里人头攒动,几乎全区的干部都从各自的办公室里出来,个个脖子伸得老长,不错过方案的每一个字。看过以后,却又静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了盘算。

原本大家得到的消息是只调整几个空出来的正职,对大多数区里的干部来说还是相对平静的,然而这个全员竞聘的方案着实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谁会对这样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干部调整无动于衷呢。年龄大点的,觉得这可能是他们最后的稻草了,再提不上去就没有机会了。对些那些相对年轻的人来说,他们也迫切地渴望能在这样一次在规模的干部调整中,抢占一个有利的位置,为自己的现在争得最有利的一席之地,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在机关工作靠得不就是提升吗?还有什么事能这还大呢?

而这种热情和关心的程度,远远地超出了孙松涛的想象。所有人都在努力地想从各方面打探到消息,以便能及时地寻找对策。这和原来在学校当教师的感觉是有很大不同的。原来孙松涛在学校时,学校也搞过一次竞争上岗,一共有五个副科级岗位,但是报名参与竞争的才有几个人,远远不到需要参与的人数,为此校领导还得亲自找一些教师谈话,希望他们参与。可有人偏是不领这个情,有一位教学成绩十分优秀的女老师,校领导想让她当教务科副科长,可好话说了三千六,人家就是不干。问其原因,这位女老师回答得很简单,就是没有当官的瘾,自己的价值只能在三尺讲台上。

每个人都在盘算着自己报哪个位置最有可能胜出,而谁又会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如何避开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使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间或是关系近一点的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也只是猜测谁谁可能报哪报哪,而却对自己想要报哪三缄其口。大家相互之间见面,感觉都有些不自然,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敏感而复杂。特别是可能会有竞争关系的人都会避免和对方谈论竞聘的话题,以免不小心泄露了天机。

一时间,几人欢喜几人愁,有的洋洋得意一副稳操胜券的架势,有的愁眉紧锁,似是霉运临头,有的诚慌诚恐忐忑不安,有的上窜下跳搬弄是非,于是各种版本的消息和说法便弥漫在区机关大楼里。温伟国计划之中的“乱纷纷”终于出现了。

虽然方案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还是时常会有人来组织部东打听西打听,探听一下区委的意图。孙松涛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只对方案运作进行解释,而别的话一概不予以回答。

郑波一脸坦然自若的样子走进组织部,别人的紧张慌恐感他一点也没有,他认定自己是区委办主任的不二人选,也没有人敢和他竞争这个位置,就是有人选报这个位置,温伟国也会给他保住这个位置,他有这个自信。

“我靠,”看到孙松涛正在看杂志,郑波上前拍了一下桌子,“你小子把方案一贴,区里都乱成一锅粥了,你倒是能安静地看书读报了。”

孙松涛和郑波之间已是老熟人了,彼此说话也就用不着客气。“你郑大主任不也跟我一样悠闲自在吗?看来你是稳坐钓鱼台了。”

“我还巴不得有人和我竞争一下呢,或是温书记把我调整到别的局去呢。”郑波说得倒不全是玩笑话,在区委办主任这个位置上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虽然跟书记走得倒是近些,但成天给领导写材料这样的活,郑波早就干够了。“我这个活啊是好人不愿意干,孬人干不了。”

“现在大家这次竞争上岗反应怎么样?”孙松涛问。

“我说句心里话,”郑波看组织部门口没有人走动,“我说,你这叫什么全员竞争上岗啊,完全是形式主义,欺世盗名嘛。”

孙松涛感觉让人揭短了似的,呵呵地干笑了几声。言不由衷地说:“你可别瞎说啊。”

“是我瞎说吗?傻子也看得出来,这次干部调整起绝对作用的还是区委,不管竞争演讲还是*测评,都是摆摆样子。”郑波一副把一切都看得十分透彻的样子。“又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对了,我问你。”

孙松涛机警地看了一眼郑波,“问什么?”

“前几天还说只调整几个出空缺的部门正职,怎么突然变成全员竞争上岗了呢?”

孙松涛回答不了郑波的问题,这也是他至今也没有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只几天的时间,温伟国的想法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从一开始以微调稳定为主的指导思想变成了现在了全员竞岗。最值得玩味的是具体运作的时间。温伟国强调,机构改革方案必须年前下发,运作在年后。时间虽然拖得长了点,但主要是给大家一个充分思考的时间。年前只酝酿但不研究干部,要让大家过个好年,不要因为这样一个工作影响大家的心情。

虽然温书记说想要大家过个好年,但大家都带着前途未卜的心情,那这个年谁能过得好呢?

看到孙松涛半天没说话,郑波连连敲了几下桌子。“哎,我说你想什么呢?”

“想你的问题呢。”孙松涛笑呵呵地应着。

“我怎么听说,温书记有要提拔的消息了呢。”

郑波的话,让孙松涛心里一惊。难道干部调整方案的出台和这个有直接的关系?

“你听谁说的?”孙松涛追问。

“我听市委的一个朋友说的,我看有这个可能,你没感觉到温书记这段时间心情特别好吗?”

“怪不得别人都说你是温书记肚子里的蛔虫呢。”

郑波脸色认真起来,犹豫了半天。“松涛,我听政府那边的人说,那边对区委这边很有想法,你可要注意啊。”

孙松涛感激地点了点头,如今的机关里,能像郑波这样真诚待人的不多了。说实话孙松涛已经明显感受到了陈明远对自己的冷淡了,几次开会商讨干部调整的事,他都能感受到陈明远的目光里的不满。这几天在大楼里偶尔碰到他,他也对孙松涛面无表情。孙松涛看得出来,温书记显然没有和他沟通过,也没有让主管党群的副书记和他沟通,更没有让孙松涛和去和他沟通。孙松涛从温伟国第一次和他谈话时就知道,在没有温伟国给他下令去跟陈明远做沟通之前,他是不敢也不能去和陈区长沟通的。

孙松涛暗自思忖,温伟国之所以不跟陈明远沟通,可能是他不想在干部问题上让区政府那边,或者说让陈明远插手过多,甚至是不给陈明远任何插手的机会。在机构改革干部调整这项全区关注的问题上,决不能让区长有太多的作为,这也是两个班子,或说两位主要领导之间的力量的一次角逐。这个大蛋糕分的人越少越好啊。从目前的情况看,温伟国已牢牢地控制住了这次干部调整工作的主动权,陈明远注定要成为一个看客。

至于想法,谁愿意有就有吧,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大局为重啊。关键是不能打破温伟国对全区干部的总体考虑和安排。至于谁会成为替罪羊,那不关他的事,目的是一切啊,不必太多地考虑手段问题,他从老父亲身上接受的最大的财富之一就是这个。在干部这个问题上温伟国显然比陈明远、韩行健更有经验,领导艺术也更丰富,更老到。老到得要孙松涛感觉到害怕。

如果陈明远区长想要表达自己的怨气的时候,那孙松涛一定会成了他的突破口,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想到这,孙松涛苦笑地摇了摇头。作为区委的组织部长,书记的话他是必须听的,但他也真心希望能在书记和区长之间搭好桥梁。可温伟国可是有话在先的,而且温伟国的话几乎是牢牢地紧箍着自己,如同是唐僧给孙悟空带上的那个金箍,虽然温伟国没有念咒语,但孙松涛却时时能感受到它的威力。

小时候,孙松涛最喜欢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了,和小伙伴们多次在村东边的小树林里“排演”过这个故事,他也曾演过孙悟空,特别是演孙悟空去化斋前,曾给唐僧用金箍棒划过一个圈,只要唐僧不出这个圈,任何妖精也奈何不了唐僧,一旦要出了这个圈可就危险了。每“排演”到此处,孙松涛都能显示出一种英雄的豪情,圈总是画得特别圆,而后很潇洒地一跺脚,仿佛驾上了斤斗云,飘然而去。

可如今,画圈的却是温伟国,而不是他孙松涛了。在他画定的圈子里,可能是安全的,一旦出了温伟国画的圈子,后果实难预料。然而,如果这个给自己画圈的人真的高升了呢?

作者题外话:向各位看官真诚的道一声――节日快乐。

我的口号是过快乐五一,细品《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