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作者:秦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42

“我说松涛啊,”温伟国没有叫职务,也叫他小孙,而是叫着他的名,语气显得亲切了许多,“你年轻,爱开个玩笑什么的也算不了什么事,同时还能有助于你联系群众。不过现在你身份不同了,啊,要注意点啊。”温书记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拿出一合绿“国宾”来,从里面抖出一支来,孙松涛马上给他点着了。

“是,我以后一定注意。”孙松涛点头答到,并在温书记对面的一个小塑料凳上坐了下来。他知道,几次想当面请示而却把自己晾在一边的温书记,今天突然来到自己的办公室,一定是要对自己有一些教诲。

“当官就要有个官样,不要让他们觉得跟你太亲近,要有一个恰当的距离才行,这样你才有神秘感和威严感。特别是组织部长,那在一般人眼里可是了不得的位置。”温伟国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耐人寻味的深意。

“是,是。”孙松涛表现出很佩服的样子。

“松涛啊,市委把你安排到北凤区当组织部长,我从内心上讲是欢迎的。”温书记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烟,仿佛是在对着烟在说话。一只手却在很随意地在沙发沿上拍打着,好像是很漫不经心,或是想让孙松涛感受他作为书记的份量和他将要谈出的话的份量。“侧面了解了你的一些情况,知道你在学校干得不错,年轻有为啊。”

“老师当得还行,可对于如何当好组织部长,实在是没有把握,所以特别想倾听一下您的意见,盼望您的指导。”孙松涛说得很诚恳,眼睛望着温伟国。

温书记只是“唔”了几声,表示他在听孙松涛说。

看温伟国没有反应,孙松涛也没敢再多说话,屋里显得特别地静。温伟国若有所思地吞吐着烟圈,那烟圈在屋子里一点点散开来,弥漫在温伟国和孙松涛中间,仿佛是在他们二人之间的一道天河。

好半天,温伟国才吱声,“是啊,组织部长的工作说容易也容易,你年轻,学啥都快。”说到这,温伟国才抬眼看了一下孙松涛,同时在烟灰缸里按灭了烟。“不过,组织部长是一个管干部的职务,和你在学校当校长那可是绝对不同的。”

“那是,那是。”

“我这个人呢,就是喜欢年轻人,特别爱才,为了更好地让你适应区委的工作,有些心里话想跟你谈谈,让你能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这不但是对区委工作负责,更是对你负责。”

孙松涛马上拿出一个笔记本来,准备记录。温书记马上制止了他,“小孙啊,有些事要记在脑子里,而不要记在本上,我也是随便谈,只是给你提供点参考嘛,啊,当领导或者说当你这个组织部长,关键是要有悟性,很多事是靠想出来、悟出来的啊。”

孙松涛赶紧收起了笔记本。在学校时,每次开会大家都要拿个笔记本,不管领导讲什么,大家都要在下面装模作样地记录,以些表示出对领导的尊敬。而此刻,温伟国首先就颠覆了孙松涛原来的理念。孙松涛刚刚放松下来的心情,又重新变得紧张起来。虽然温伟国没有说什么特别的话,但却让孙松涛感觉到有点紧张。他感觉到对面坐着的温伟国仿佛是一个大海,一个有点高深莫测的海,在他面前,孙松涛有点失重的感觉。

看到孙松涛认真在听的样子,温书记嘴角间闪过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笑。应该说,和孙松涛的这次谈话应该是有着特别一点的意义,对于这样一个年轻人,一个还不太会当官的人,一个思想深处还有些理想化倾向的人,一个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人,温书记有着欣赏的一面,但作为一个自己的下属,他又必须让这个年轻人对他有多一点的服从,也就是要让他乖一点。区委的工作是一盘棋,组织部长这个棋子相对而言要重要一些,必须让孙松涛成为自己可以利用的工具。

想到这,温书记心里更多了一份亲切,语气也变得更加柔和,他要让孙松涛对他的话确信不疑才行,思想上的征服比权利上的征服更深刻,也更行之有效。

“松涛啊”,孙松涛抬起头,眼睛注视着温书记的脸,仿佛是在读他几十年官场打拚的历史。孙松涛知道,温伟国的父亲是市委前副书记,温伟国自己在市里的政坛上也是叫得响的人物。仅仅几句话,孙松涛已感觉到温伟国平和表面下的一种令对手不能不有所畏惧的气度。“我这个人不喜欢绕圈子说话,你年轻,前程远大,这只是你在政界的第一步,但这第一步却很重要啊。我有责任帮助你走好。至于说组织部长如何当,我看有这么几条你要把握住”。

孙松涛没有说话,但明显集中的眼光标志着他对温书记这几句话重视的程度。这让温书记很满意,他不喜欢过多说话的下属,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学会倾听和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他自己又弹出一支烟来,点燃,吸了两口。“第一条,你要明确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不要以为你是管干部的组织部长,就以为你在这方面有多大的权力。说实话,你一个组织部长是没有什么权力的,区里很小啊,干部的选用不是采用正常的从下往上层层推荐,而是从上往下式的。你的工作主要是执行,实现好区委主要领导的意图。”

说到这,温伟国停顿了一下,也顺势吸了口烟。多年的政治思想工作,使谙熟谈话的艺术,特别是停顿的艺术。短暂的停顿之后,他又补充着自己的话,“当然了,你有想法也是可以提的。在干部问题上,我这个人一向很*啊,何况书记和部长之间在干部问题上是一体的嘛。”说完,温伟国自己呵呵干笑了几声。

孙松涛明白,温伟国的这一段话,首先就鲜明地告诉了孙松涛,组织部长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干什么的,必须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可“红杏出墙”。

孙松涛没有说话,只是不断地轻点着头。“这第二嘛”,温书记又点燃了一支烟。平时他的烟量很大,特别是在谈话和思考的时候更是一根接一根。“就是要注重程序”,说完这句话,温书记自己就笑了一下,因为他刚讲完的第一点,恰恰是违反程序的啊。孙松涛也想到了这,但他没有问,他想到温书记会给他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说法。工作往往不在工作本身,而在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一些技术性的和操作上的问题。“我说的程序是指那些最终表现出来的东西,还要按照正常的程序来做,而且要做的好啊。”

听到这,孙松涛突然想起上学时,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常常夸赞的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给大家看到的,而暗线却是靠悟出来的,有时暗线恰恰是更为深刻地题中之意。不同的是,语文老师讲的是写作艺术,而温书记讲的是工作艺术。但都是艺术,这叫异曲同工之妙啊。想到这孙松涛不由自主地笑了一下。

看到孙松涛好象是领悟到位了,温书记接着说到:“第三,也是你要格外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要做好沟通,主要是几大班子领导的沟通。在这方面你的前任表现的很不好,沟通的意识不强,有时让我很被动。”

孙松涛立刻想起了有人与他讲过的区委和政府领导之间在干部选用问题上的矛盾,他的前任部长几次常委会上所面临的尴尬。他便试探性的问到,“温书记,和政府那面的沟通,我要注意些什么啊?”

“这个嘛,和区长的沟通主要由我来办,我需要你去时就让你去,不用的时候你不要自作主张啊。”温伟国语气不重,但语调里透出了一种威严。“你是区委组织部长,不是政府的组织部长,这一点你一定得清楚。”

“那是,那是。”孙松涛连声答到。

温伟国讲的这些,就是他所希望的组织部长的主要理念了,是他必须首先要告诉这个年轻的组织部长的,就如唐僧给孙悟空的金箍咒,尽管孙松涛没有太多的表态,温伟国也没有向他要什么态度,但从孙松涛的眼神中,温书记已感受到了明显的效果。这一点上他是很有自信心的,毕竞自己也算是官场的“老人参”了,对待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是有着足够的手段的。在他眼里,孙松涛只不过是一张白纸而矣,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啊。

而孙松涛的表现也很令温书记满意,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孙松涛就象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在一个饱读诗书的老先生面前一样。人对不知道的事情总是有一定的心理恐慌,尤其是在温书记面前,他更是如此。他不敢不、不能不、也不得不毕恭毕敬地听,因为他面前的这个人不仅是自己工作上的领导,在某种意义上对自己的人生特别是仕途有着决定因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