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公的礼物
作者:OtherSplendour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81

诸葛亮确实是在玩四面楚歌。城外劳作的民众都是他在芍湖一带找来的当地农户,有好些人都还有亲朋好友在城内。除了送粮,诸葛里每几日都要送一大堆书信进城,又叫城下的老乡们大肆喊话,唱民歌。一开始所有人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但这几日城墙上的守军已经会和我们的人搭茬了。我们的“四面楚歌”还真有点另类。只可惜这四面楚歌玩得再好,荀?也不是楚霸王。他的脸皮厚很多;就是城中断粮,人心浮动,他居然仍能彻底无视我们的大军,心安理得地吃着我们提供的粮草,死活不投降。不得不说,这实在让我有些郁闷。

八月初一的夜里,我们才刚刚回到军营,就有人来报道,说是抓获了一人从寿春越墙而出,想要逃走报信。听得此事,诸葛亮叹道,“却比亮所想迟了几日。”

“军师,你说他这是想干什么?”我忙问道。

没想诸葛亮一时没理我,反而是转身吩咐来报信的人道,“快去,既然所获一人,便定然走脱了至少一人。尔等沿肥水南下;走脱的人多半于寿春和芍湖间渡河。亮于肥水已有船只,快快追去报信,让他们严加防范!”

我又是奇道,“军师怎么知道有人逃脱?”

“以令君之谋,怎能无后着?亮虽无法算出他的手段,但至少可知无论是谁必要渡肥水淮河。”诸葛亮顿了一顿,盘弄着手中的羽扇,最后他掀开军帐的帘子,让人把抓获的的寿春信使带进来问话。那人三十岁左右的样子,看上去平平无奇。诸葛亮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问道,“敢问先生尊敬大名,何方人士?”

那人似乎没什么紧张,很平静地答道,“在下张维,字公义,邺城人士。”

“邺城人士?”诸葛亮皱了皱眉,突然问道,“何时到的寿春?”

“在下是来邺城给荀令君送信的,”他答道,“丞相在邺城听闻令君染恙,便叫人送信送赏赐来了。”

诸葛亮又扫了那人一眼,说,“看了先生是曹相心腹,才得以此重任。”

那人笑道,“在下不过一介信使,怎可能是丞相大人的心腹?”

“是荀令遣你回邺城送信?”诸葛亮又问,声音中略显疑惑。他估计是怀疑,既然是曹操派来送信的,定是颇为重要,荀?为什么会让我们轻而易举地抓住他。为什么不找别人给这信使打掩护?

“令君有何书信送往邺城,你可带在身边?”

“信已被在下扔水洼中了,”那人一脸淡定地答道。

我也没认真听他们说,也没去猜测荀?到底想干嘛,只不过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听他们扯了半天,我终于忍不住了,问那信使道,“你说曹操让你来送信给令君,究竟送来了些什么东西?”

那信使突然一愣,然后随口说道,“不过是书信赠礼。”

“你什么时候到的?”我追问道,“信你看过没?赠礼又是何物?”

信使又是顿了一顿,然后几分怀疑地看着我,嘴里却只是说,“丞相归邺城后不过半月便派在下来送信,五月初抵寿春。丞相予令君书信,在下一个小小信使怎敢偷阅?至于赠礼,也只是,只是平常之物。”这人说话一直很顺溜,如今却突然显得两分吞吞吐吐。我顿觉胸口一闷――看来,看来曹操并没有变。

“既然五月初便到了,为何一直未曾归去?”诸葛亮突然追问了一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信使,声音中多了一丝尖锐;显然他也意识到问题了。

“荀令有意回书于丞相,但因为战事渐紧,他心有所忧,迟迟未曾动笔…”话说到这里,信使又停下了,显得几分犹豫。

“胡扯!战事吃紧他难道不该尽快回信?他迟迟不回信肯定是因为有别的忧心的理由!”我大声说道。

事情讲到这里,我也能猜出个大概来了。曹操果然没变,一点都没变!唯一变的是战况。历史中,曹操无功而返,但至少南方无大碍;于是他一封信送来,荀?便只能去死。如今他仍是一封信送来让荀?去死,可是荀?却连死也不能了――四月底关羽刚刚拿下偌城,鲁肃拔了居巢,而诸葛亮飞速拿下了随县和平林;整个淮河以南一片混乱。难怪荀?活到现在,他是不能去死,不能撒手不管这一堆烂摊子。

“曹相究竟赠令君何物?”我突然听见诸葛亮喝道,声音中已现严厉。

那使者干脆闭上嘴不说话了。我鄙视地蹬着他,冷笑道,“你说,曹公的所谓‘礼物’是不是一个空食盒?”

使者陡然变色,指着我道,“你,你,你….”

尽管早就知道这一切,但那一刻我还是觉得又是伤心又是愤怒,忍不住恨恨地骂了一句,“曹阿瞒你这个混账王八蛋,良心都给狗吃了!”

再转头看诸葛亮,他也是面色雪白。“曹公此举妙啊,甚妙!”诸葛亮冷笑了一声,勉强压着怒意对信使说道,“既然如此,你便回邺城复命;吾有书信一封于曹公,你带回去。”说着,诸葛亮坐下了,铺开细绢,挥笔直书。他写得很快,每一笔都仿佛在发泄。便是他一向沉稳大气的字迹如今也是张牙舞爪,锋锐尽显。我在一旁看着他,越看越是觉得伤心。他说过,荀?于他如师如父;如今虽是战场交锋,但突然听闻曹操竟然这样对待昔日的老师,心里又怎能好受?写完,诸葛亮把信扔给信使,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道,“定要将此信送到曹公手中;告诉他,琅琊故人之子诸葛亮拜上!”

信使接过他的书信,默然点头应了,准备退出去。我又是一惊;不会吧,诸葛亮真要放走这个曹操的信使?我刚想说话,却又听诸葛亮喝道,“回来!”

他从信使手里拿回方才一挥而就的书信,置于烛火上。烧了许久,他猛一挥手,袖子扑灭了蜡烛,带起一团纷飞的灰烬。“待寿春城破再送这封信也未迟也,”他幽幽说道,“来人,将这位信使关到后边去,好生看守。”

待所有人终于退开了,诸葛亮长叹了一声,缓缓坐下身来,一言不发。

“军师?”

“不妨明日在寿春城外散播流言,就道合肥,成德俱已被江东军拿下,”他轻声说道,“寿春城破计日可待矣。”

他说得好好的,突然就落下泪来。

我吓了一大跳,惊道,“军师,你…”

他抬手以袖掩面,但是却也不能完全掩饰眼眶中的泪水。“令君才高德重之人,为何终有今日?”他低声道,“大恩不能报,却只能隔城相望,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