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本小姐的妙计
作者:OtherSplendour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18

不知不觉间,半个多月就这么飞过去了。待我和诸葛亮随着周瑜三万水军回到夏口时已是十月二十。闻名千古的赤壁之战正渐渐拉开帷幕。周围所有人都在为这场大战忙碌着。

我无意间提起我精通术数,又帮徐庶做了一笔统计,显摆了一下我的心算能力。结果我就被喜出望外的刘备扔到账簿堆里了:每一天大部分时候我都在算军资算物流做出纳记账目,忙得不可开交。偶尔刘备也会拉我去帮他就这个那个问题提意见出主意;这些谈话都挺短暂,只是我为了回答他,却不免花上一整夜研究资料想办法。忙完这些,剩下了的时间也只够我陪陪鹃儿,糜夫人,还有病中的甘夫人。在大战将临的紧张和忙碌之间,我甚至没有多余的时间想家。

我只是没想到,赤壁之战的第一次交锋,居然是小说家言的草船借箭。十月底的时候开始下雾,也听说周瑜差不多就要在这几天行动了,搞得我我忍不住天天晚上都跑出去到江边瞎逛,尽管夏口离曹军下寨的地方有几十里的距离。周瑜的确准备周全:他的人在南岸侦测了许久,然后又找了许多长江边的老渔民问这问那,将这一片长江面水势,暗流,江滩状况,以至天气变化风云走向都吃透了。他也派细作去打探过曹军在赤壁南岸的营寨船队,知道个大概。更有甚者,周瑜还设了后着:如果曹操起兵迎战,也会直接撞入周瑜在下游不远处设置的船阵。就这么看,实在没有失败的理由。可是我仍然不安。一个战役里面的突发因素实在太多了;就是计划得再天衣无缝的行动也可能突然乌龙。这次行动乌龙的后果又是什么?这草船借箭的主意可是我提出来的;若是失败了只怕今后再没人听我说话了。更有甚者,失败了对赤壁之战又有什么影响?周瑜可是应该首战得利,一举拿下南岸,然后和曹操隔江相对的。总不能让历史偏差得太远。哎,历史偏差…我总是无可奈何地想到那个该死的徐庶,又不得不逼着自己别再去想这件事。

好在草船借箭的结果相当不错:周瑜十月二十五晚上行动,大获成功。听说他把曹兵骗得团团转,一夜间便赚了近万支箭(演义里面的十万枝终究是太夸张了一点)。于是我终于舒了一口气。后面几天事情进展得尤其顺利。周瑜又来了两次草船借箭,虽然并没有收获许多箭矢,但却彻底扰乱了曹军的防守心态。待得周瑜第四次偷袭的时候,曹军排开战船迎战,然后直接冲进周瑜的埋伏里。这仗一直打到第二天下午,终于以周瑜占领整个南岸告终。

虽然首战得利,但备战的紧张和忙碌只是更多;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庞统来到夏口城中送信外加面见刘备诸葛亮和徐庶,还指名道姓地把我也拉去了。他先是和刘备客套了半天,客套完了便道,“只是曹公一次受挫,反倒更为小心应战。昨夜遣人欲探得北岸水寨长短,却也无功而返。不知使君可有破敌之策?”

刘备思考了片刻,摇头道,“备久居荆北,不熟江河之道;若是周都督如此精通水战之人都无功而返,备又能有什么办法。孔明,元直可有什么想法?”

诸葛亮盯着庞统看半天,然后微笑道,“士元言不尽其实,该罚;周都督军中不少江夏人士,又有甘将军旧部,怎能看不出十一月中旬会起南风?”

庞统扬头笑道,“果然,同聪明人说话当真不得藏着掖着。不错,周都督确实有意火攻。不过这其中仍有诸多难处,周都督也是举棋不定。”

“却有什么难处?”徐庶问。

庞统说道,“大江宽阔,风势强劲,火箭难以取效,而曹军严防死守,船只也难以靠近;就这般,真不知火攻当如何行事。再者,荆州水军训练有素,若是有一两船只起火,定能及时散开以避火势,火攻也难一举致胜。”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若是诈降,便有借口靠近北岸。”

“不错,”徐庶接道,“使一队小船,在船上备齐火料燃油,到船只靠近时便点火逃纵。只要顺着风势水势,便当能成功。”

庞统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却一时没开口。他还在琢磨词汇的时候,刘备却突然开口道,“唯独一点不妥:如今领军的不过周都督,程都督,鲁先生和黄公覆老将军几人;若是并无多少权职之人诈降,曹公只怕不以为意;但若使黄老将军亦或鲁先生诈降,曹公只怕不信。”

庞统忙不迭地点头。“便是这个道理,”他说。

他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了什么;看大家都不说话,我就说道,“跟曹公说是带了粮草来的,投奔那天再在船上多装些东西,让船只吃水较深,速度慢些,应该就可以了吧?甚至还可以堆些粮草在船上。到了足够近的时候,便可扔掉船上的重物,点火,然后逃离;轻了的船仍然可以借风借水快速冲进曹军船队中。”

周围几个大男人俱是点头;徐庶直接说,“如此当能骗过曹公。”

我正在得意的时候,却又听庞统说道,“如今只余一个难处:但若火起,当如何不使曹军船队四面散去?莫说在江面遭遇,便是偷袭北岸水寨,却也是东西一片开阔江面,若见火起,只要将领指挥得当,也能逃过。”

这还不简单?就像演义里面说的,“巧授连环计”不就行了?我心里暗暗好笑,却没敢出声――这终究是小说家语,不好乱讲的。没想到很长一阵沉默,大家俱是无话。真的假的,都没有办法么?“这个…”我迟疑地开口,说了两个字却又停下了。总觉得这个演义里面的计策有问题啊?

“贺小姐既有办法,何不明言?”庞统问。

“厄,我有个想法,但似乎也有问题,”我说,“我只是想,现在如果有个人,最好是个有名的儒者大仕,前去投靠曹公,告诉他不妨用铁链将船都连在一处。曹公如今定为北方兵不服水土不习水战而苦恼。可以告诉他,若用铁链将船队连起,一可让船只在大风大浪上仍然平稳如平地,二来不会让敌方冲乱了阵型,三来若有一船将沉,一样可靠周围船只救助。曹公会采取这个建议吧?”

这话说出来,庞统便笑了起来,摇头晃脑地说道,“妙计,妙计!若真有人这般为曹公谋划,他定然以为自己的水军将立于不败之地啊。”

“不过曹公似乎很多疑,也不知道谁能取信于他,”我小声说道,却是直勾勾地看着庞统。这件事在演义里可是他做的,如今似乎也就他最合适。毕竟他也算闻名荆襄,而且他如今在周瑜手下只当功曹这种小官,若是他跑去对曹操说一通‘周瑜嫉妒贤能,让才华不得所用,所以来投曹公’也还有点说服力。想到这里,我开口道,“庞先生,其实你…”

“书凤。”不知为什么,刘备突然打断了我的话。我忙乖乖地闭上嘴,不解地看着他。

诸葛亮和徐庶看上去都似乎很是不安,皱着眉头,而庞统则是抚着他的山羊胡子嘿嘿笑着。突然间整个会议的气氛变得颇为诡异。我莫名其妙地坐在那里,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做错了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