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皮鞋缘起
作者:三月之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39

“我不走王家寨回去了好不好,我害怕。”

陆森林以为还会原路返回,看见大舅背着表姐走得没影了,就迫不急待地请求妈说。

“黑天摸地的,谁敢走王家寨呀。”

随知妈早有了主义,说完话,赶紧拉起妹妹的手,一起往山下大坝岩走去。

走老路过了三叉河石桥到陆家大院回到金子山地边上后,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如果没有王家寨边挂着的一弯月牙,山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

富财狗儿不知什么时候回家了,这时候又摇头摆尾地跑到地边来接他们。

回到家,陆森林推开了三间正房中间一间新房子的桉树木门。

屋角里,哥哥坐在床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手衬着下巴,捂住了半边脸,他眼下一台漆黑的老柜上,安静地摆放着一本崭新的大娃子书。

这是大舅送给他的一份珍贵礼物,一本医学名著《本草纲目》。

哥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明代李时珍编写的书,是医学上最f著名的书。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据说五百年前出生在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

这个地方呢,是雨湖和莲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

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就叫瓦硝坝了。

瓦硝坝向东,是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

山间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再往西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与我们家乡重重又叠叠,如同向日葵般的山峰连成一片了。

这可把哥子陆小君可乐坏了。

哥哥发现这本书上的花草树木,各种稀奇古怪的药材,我们这儿王家寨山上应有尽有。

就是凭借这本书,后来,哥哥无师自通,自制草药,为乡里人看病了。

。。。

“啊!--皮鞋?”

“这就是皮鞋啊!”

陆森林又出来跑进老的正房屋子里。

金子山目前这家人是三间一边转的房子,1980年刚从陆家大院出来时,修了三间矮矮的偏房,现在里面养猪栓牛了。一年后才修好一间一边转的房子,去年桉树长大了,又挨着那一间正房修了两间新房。哥哥就住在中间的那间新房子里,爹妈一直就住在那间老的正房子屋里。

他从爹妈的床上抱出大舅送给自己的皮鞋,捧在手子里里,乐呵呵地感叹道。

“皮鞋是穿不烂的”

妈夺过皮鞋,笑眯眯地凑到快要熄灭了的煤油灯下,反复地摸着皮鞋的帮子说。

大舅和表姐走时还送给了妹妹一双新颖别致的花布鞋。一家五口,每人一件灯草绒衣服。

真是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脱下烂筋烂片,长满虱子的阴丹布衣服,陆森林换上淡红色,条理清晰的,厚厚实实的,干净整洁的灯草绒衣服,无异于乞丐变公子了。

穿这种衣服也就是有钱人的标志,因为这种布料不知要比薄得透光的阴丹布高贵多少倍。

山里人嘛,只有过年的时候,有点钱的人家才扯得起一身阴丹布衣服,没钱的反而年关难过,就象娃儿们唱的儿歌--

红萝卜,蜜蜜甜

看着看着要过年

儿子想吃穿

老子没得钱

--

哼,还想穿灯草绒衣服,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做梦去吧!

但是,每家人必定要在大年初一这一天穿上一双新布鞋的。

就在要过年的这几天,家家户户的主妇,见面时不会象现在这样问,年货办好了没有,而是不约而同地问,你鞋子做好了没有?

这几天偏偏又是最忙的,上香上坟,讨债逃债,买鸡卖猪。

还有烧锅做饭这些鸡毛生蒜皮的事,妇女们统统丢到一边去了,最要紧的事就是做鞋子。

三十这一天,小孩子常常守在床边,等到半夜,也要把鞋子等到做好,穿一下,放在枕边,才放心去睡觉。要不然早就约好的地方,哪有脸出去玩啊!

有好多娃儿多的人家,常常要等到天麻麻亮的呢。

记得第一次穿上新做的鞋,很逼脚的,但再痛苦心里也是甜丝丝的,穿几天就好了,过完年了也脱不下来了,就天天穿着它,很快就燕儿喝水―-露出脚丫子了,不到三月,就变得如同烂泥,丢到一边去了,然后又继续光着脚丫等过年。

不是妈们懒,不想给这些娃儿们做鞋子,而的确是没有时间,天天都是忙忙碌碌地忙里又忙外,更主要的是没钱买布料。正如后来父亲对村上干部大发雷霆时说--老子天天一年忙到头,连一身衣服都穿不上!

那个时候,山里娃娃,七八岁了,还打着光叉叉,吊个小**,甩开脚丫满山跑,一点也不奇怪。

“我是光着大脚片,到十九岁嫁给你爹时才穿上第一双布鞋的。”

妈忆苦思甜地说。

如果谁家有一双皮鞋,那简直就是个传说。

这双皮鞋尽管只有七成新,是他表哥穿过的,但也是村里稀罕的第二双皮鞋。

第一双是陆山雄的爷爷,老给他们讲故事的陆玉海,穿的毛皮鞋,里面有一层长长的羊毛,村里人都叫它毛皮鞋。

毛皮鞋圆头上和脚后跟上都装上了铁板,走起路来喋喋哐哐地响,是陆山雄的姑父送来的。

他姑父当过兵,传说是部队上奖给他的。

直到陆玉海老死,也没有穿烂。

大家亲眼看见又高价卖给一个外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