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线光明
作者:谭英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05

对于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人来说,没有目的地的跋涉是令人恐慌的,对于我这样僻居弹丸之地阅历甚少的人来说尤其如此;郑春水用少年时的经验安慰着我,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其实他心里也没有谱,不知道等待着我们的到底是什么。东边、南边、北边大多已经沦陷,是不能去了,于是西行成了唯一的选择;校长不是告诉过凤池,沿着黄河走进入河南就能找到队伍吗?那我们也这么办!事后我们才知道,由于河北、山西大部已经沦陷,日军的前锋已经窜至黄河以北,看见对岸有人就用枪炮射杀,我们差点就成了活靶子――幸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事件改变了我们的初衷;准确的说,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

一口气沿着黄河边走出三十多里,估计家里人不会追上了,我们才钻进一堆玉米秸中略微休息了一下;天已经蒙蒙亮了,经过一夜的折腾,我们又冷又饿,很是苦楚。郑春水连菜刀都握不住了,只得别在裤腰里,抱着肩膀左顾右盼,满眼凄惶。

我穿着棉袍,倒没有他那么冷;看他这样,我打趣道:“阿虎,跟着我出来受苦,你后悔吗?”

“不管怎么说,总比被老爷扒了皮强吧!”他也调皮地看了看我。

当务之急是先吃点东西,这是我们俩的共识;于是,我们来到一个小村庄。

这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来得正好!

我们试着敲了敲村口一户人家破旧的板门,里面传来零碎的脚步声;不一会儿,一个衣衫破烂的中年妇女开了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看见我们,那女人大叫一声,又跑了回去。就在我们面面相觑的时候,又是一阵乱响,接着一阵叫喊,只见一个粗壮的中年男子领着两个孩子冲了出来――男人举着一张铁锨,孩子们拿着两条小木棒。我们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看着他们,他们同样紧张地看着我们。

终于,我发现了症结所在――阿虎本来就愣头愣脑,腰里又有些夸张地别着一把菜刀,大清早的,难怪人家吓成这样!

经过耐心的解释,那父子三人慢慢消除了敌意,放下了手中的器械;当我们表明来意后,气氛顿时缓和;当得知我们是离家出走并且想要参军打鬼子时,那男人竟然亲切地拉着我一路进了屋。

没有什么摆设的堂屋显得空空荡荡,几乎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只有屋角破旧――我不想说是肮脏――的锅台上热气腾腾的,显得有些生气,饭已经熟了!那个惊魂未定的女人正在灶台旁烤火,一张怯生生的小脸映着火光在好奇地瞅着我们,那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

男人有些拘谨地看看我们,又看看妻子和女儿,不好意思的笑了。他过去和那女人说了几句话,那女人一下子就变得欣喜起来;男的和我们在一张破旧的木桌旁坐下,女人忙活着盛饭,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远远地站着。

我把小女孩叫了过来,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银元塞在她手里,把那男人结结实实吓了一跳!也许这个数目对如此贫困的家庭来说实在是太多了,他赶紧站起来,从孩子手中夺过钱,又放在我面前,连连摆手;但是我固执地又放在孩子满是补丁的衣服仅有的一个口袋里。钱从一个破洞里漏了出来,我们都笑了;女孩开心地捡起钱,拿在手里好奇地看着,然后蹦蹦跳跳地跑过去交给母亲。这对淳朴的夫妻还要说什么,我摆了摆手,拍拍口袋;听着哗啦啦作响的声音,他们才又是惊讶又是惶恐地收下了。

于是,我们开始吃饭。窝头加玉米粗粥就是这家人的主食,看着我为难的样子和狼吞虎咽的阿虎,男人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知道您是娇贵人,吃不惯这些东西;孩他娘,给少爷熬点小米粥!”

无论如何都劝不住,我只得坐在那里;女人赶紧走到一个小瓦罐前,用手在里面摸了又摸,无助地往这边看了又看。那个男人吃惊地站起来,几乎是跑过去的;只见他同样伸进手去,然后又有些失望的马上缩了回来,接着搬起罐子快步走到灶台前往锅里倒了又倒――确实什么都没有!

我默默无语地看着这一切,鼻子一酸,泪水一滴滴落进碗里;我连忙端起碗,喝起粥来。

男人唉声叹气地走了回来,说道:“少爷,让您见笑了!”

“不,不,这个挺好喝!”我把空碗递给那个女人,她高高兴兴地又给我盛上,我又喝了一大口,“大哥!挺好喝的,挺好喝的!”

阿虎还在狼吞虎咽,我悄悄踩了他一下;这小子猛地抬起头,我问道:“是吗,阿虎?”

阿虎连连点头,我都怀疑他听没听见我说的是什么;但行动胜于一切,他的吃相就是最好的回答。

将桌子粗略地收拾过后,男人问道:“少爷,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参军呀!”

“其实我们也不知道,瞎撞呗!”我满不在乎地说道。

“是吗?这可不大好。”望着男人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和阿虎对视了一下。

“大哥!那你知道哪里有部队吗?”

“当然知道!”他满眼迷惑地看着我俩,好像在想我们是不是有毛病,“县城里就有呀!”

“什么?!”我们几乎跳起来。

“什么县城?”我热切地问道。

“荷、菏泽县城呀!怎么,你们不是本地人?”

“离这有多远?”我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

“向南走,只有十几里地。”

这时,那女人时高时低地啼哭起来。

男人叹了口气,说道:“自从我把老大老二送到县城当兵,他娘就没少哭过;谁家的娃不是娃?谁不是爹娘生的?就兴人家的娃去打小日本,自己的就窝在家里?”

“大哥!那你知道城里的部队是那一部分的吗?”

“听说叫什么十二军?”男人有些拿不准。

“好,太好了!”我难掩内心激动。

“我们村的年轻人差不多都去了,”男人似乎在自言自语,“今天天一亮,也就是刚不久,还有一拨结伴出发了呢!”

不能再耽搁了!我拉起阿虎,向门外跑去。

“少爷!沿着大路向东南,别走错了!”身后传来那男人不放心的叫喊。

由于情绪激动而产生的强烈兴奋,使得我们浑身暖暖的;迎着朝阳,我们奔向希望?????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