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险情
作者:旅游狂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42

))都给我站起来!我不希望看到我的弟兄们,没有倒在叛军的手中,却输给了自己!我知道你们都很累,很辛苦。你们可以扶着树站着,也可以互相搀扶着站着,就是不要躺下。拿出你们刚才奋勇杀敌的勇气,去战胜自身的疲劳!”

老兵们自然都懂得其中的道理,尽管已经十分的疲惫,在自己站起来的同时,依旧不忘记搀扶一下身边的新兵。所有的军官都在林志平的带领下,拖着沉重的脚步,对伤员进行救护。

通过几件小事,所有的步卒,都对于这个平日里极其严厉的长官产生了信赖感和认同感。不再等他开口说话,所有的步卒在稍稍恢复了一点体力后,开始主动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个小时以后,天完全黑了下来。所有的伤员都得到了尽可能照料。在没有长官下令的情况下,步卒们自发的清理出一片足以让所有人休息的空地,并且在空地中架起大量的篝火。这一个小时中,除了再给伤员清理包扎伤口时,伤员会因为忍不住伤痛而闷哼声以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人发出声响。整个营地都显得沉闷而又压抑。

林志平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情况。他喜欢杀戮,但是那只是针对敌人。对待自己的部下,他还是发自内心的爱护。虽然他几乎看过所有的兵书,但是兵书中所讲的都是怎样排兵布阵、训练步卒,从来就没有讲过该怎样处理眼前的事情。倒是不少兵书中提到过一个词—营啸。一种传说中令所有统兵将领为之胆寒的突发事件。

书中对于“营啸”的解释是军中步卒受到严重刺激后,会因为一些很小的突发事情的刺激,比如说在睡梦有突然有人放个响屁,都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由于精神的高度紧张,这个响屁会令那些正在熟睡的人“惊醒”(这里的惊醒实际上是出于半梦半醒之间)。被“惊醒”的人有可能下意识的发出尖叫,而这些尖叫的人有可能“惊醒”更多的人。这些被“惊醒”的人,由于精神的极度紧张,再加上四外一片漆黑而成产生惊恐情绪。从而下意识的攻击任何接近他的人,进而造成更大面积的恐慌。根据书中记载,最为严重的一次“营啸”,直接导致两万人的军营内血流成河,最终只有两千余人幸免于难。

想到书中的记载,再看看现在部下们的状态,林志平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此处地处山区,想通过犒赏部下,舒缓一下他们的紧张情绪都办不到。左思右想都想不出个妥善的办法,来解决目前的问题。无奈之余,尽管难以开口,还是找来所有的将官,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给了他们。

很多将官都听过这个传说,但是没有人经历过,谁也想不出个好的解决办法。林志平叹了口气,让他们都离去。临走之前,叮嘱他们尽量不要让手下的步卒受到刺激,尽可能的多安慰一下部下。

亲兵给他端上一碗菜汤,结果乘着菜汤的碗,一边等碗中的菜汤慢慢凉下来,一边望着远处群山的黑影发呆。忽然间想起一首古人的诗歌,不由得低声吟唱起来: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

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随着吟唱,声音也不由得越来越高。那充满感慨和无奈的曲调,渐渐地吸引了将士们的注意力。等到他唱完第二遍的时候,这才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投在了自己的身上,不由得面色微微泛红,连忙借助喝菜汤以缓解尴尬。

旁边的一名亲兵问道:“大人,虽说我们听不懂您唱的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听出歌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好像很象我们现在的情况。不知道您可不可以给我们解释一下?”

“这……”林志平刚要找借口推辞掉,突然间眼前一亮:这不就是自己寻找了半天的,转移手下步卒注意力,缓解他们紧张情绪的最好办法吗!连忙说道:“其实很简单,诗歌的大概意思就是:

高峻的崖石,它是这样的高呀。

山高水又长,日夜行军真辛苦啊。

将士们东征,没有空闲来休息啊!

高峻的崖石,它是这样的险呀。

山高水又长,哪年才能走完啊?

将士们东征,脱险的日子真难到啊!

白蹄大肥猪,逃到水里去了啊。

月亮近毕星,是下大雨的征兆啊。

将士们东征,没空再操其它心。

如果大家喜欢听的话,可以跟着我一起吟唱。如果觉得这首诗歌太过于沉闷,大家还可以唱一些欢快的。嗯……大人我决定了,如果谁唱的好,被大家公认为是最好的三个人,等回到大营之后,我走请小侯爷批准他三天不用出操!”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