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简爱与林黛玉的比较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39

))”黛玉的死是罪恶社会产生的个人悲剧,在这个不公正的世界之外并没有公正的世界;她唯一可以安慰的是自己一生是清白的,自己到死也是清白的。而且,她还冲破封建习俗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她的死表明了她的存在,她的意志。

同样寄人篱下,同样是孤女,同样叛逆,同样追逐爱情,简爱以她的坚强独立“完满地走进了生活”②,丑小鸭锐变成了天鹅,飞向天空!黛玉的孤傲、尖刻、敏感却不敌封建家庭的迫害,最终走向了死亡。“冷月葬花魂”是她的人生的写照。黛玉就像一个寄居蟹,依附着贾府,挣扎着想冲破束缚,最终却死在了壳里。

翻开《简爱》,读者很容易为简爱特异的个性吸引。她所以赢得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挚爱,是由于她拥有极其丰富细腻的感情世界,以及清新、不屈、惊人的个性。是这种个性支持着她整个精神,困难中保持昂扬的斗志,执着地追求光明、幸福。

简爱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启蒙主义倡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成为她最直接的精神资源。在八年的罗沃德学校生活中,她精神上忍隐了种种屈辱和清规戒律,**上顽强地战胜了瘟疫的劫难,在启蒙精神的滋养下,重塑了一个全新的自我:知书识礼、多才多艺、涵养高雅、理智克制。学校生活枯燥无味,但她渴求自由的天性与希望的火花却从未熄灭,内心时时渴望打破刻板保守的清教式教师生活,渴望“一种新的苦役”。就这样,她以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进取精神,从罗沃德学校迈向社会,在争取个性解放、与世俗抗争的道路上独自前行。

从来在爱情生活中女性似乎都是被动的角色,是一个被爱者,没有真正去爱的主动性和权力,宠爱或遗弃,都无法选择。而经过启蒙思想洗礼的简爱则蔑视历来派定给女性的这种命运。在与罗切斯特的恋爱中,她自信、果断、坚持自我选择,甚至主动进击。她爱罗切斯特先生,并不仅仅因为罗切斯特深切地爱着她,而是因为她从他方正的额头上看到了睿智的灵光,从他坚毅而顽厉的嘴巴上看到了如火的热情。这正是简爱心目中充满男子气概的爱人形象。并且,从罗切斯特待人接物上体现出来的刚毅、正直不阿和蔑视权贵,与简爱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因而,她无畏而冷静地接受了他的挑战,还不时伺机向他袭击。乃至她离开罗切斯特后,仍不远千里回去探寻他的下落并回到他身边。相反,对于冷酷、自私、伪善的圣·约翰,尽管他漂亮英俊,又曾在患难时帮助过简爱,但简爱丝毫不为其苦苦哀求所动。

简爱是个感情世界十分丰富的人。最初让人深觉怪僻、严肃、不苟言笑、不近人情的简爱,不是冷血动物,她善良、乐于助人、富有责任感、正义感和同情心。在与罗切斯特相遇之初,她就执意帮助了落马受伤的罗切斯特,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一旦萌发了爱意,她的感情深沉而不乏热烈。虽然她从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但她平静的表面下常常奔涌着不可抑制的激情。她时时对自己说:“他连看也不看我我就使我爱上了他”、“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必须爱他。”她的爱,是“宝贵而辛辣的欢乐,夹杂着痛苦的钢尖”。她的爱,“超越了她可悲的外貌,超越了卑贱地位,超越了命运的打击”。③她丝毫不以自己卑微的地位、出身为耻,蔑视世俗功利,大胆、执着,可谓不顾一切。从她身上可以看到启蒙时代个性解放思想的光辉。

然而,简爱没有简单地沉浸在爱的热情中,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铸造了她清醒理智的心灵,这种心灵使她即使处于幸福与狂热之巅,仍保持着一份理智、一份清醒。初入桑府时,面对咄咄逼人、严厉挑剔、说话一针见血、形同拷问的罗切斯特先生,她表现出不亢不卑的态度,她的自然、大方、冷静、直率淳朴、桀骜不驯与当时上流社会惯用的逢迎、恭维、矫揉造作的伎俩相比,无异于混杂的空气中吹进怡人的清风,勾起了罗切斯特因过多打击而一度接近熄灭的**。对于爱情,她看得很清楚,自信而倔强,绝不盲目地使自己陷于没有结果的被动地位,而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在简心中甚至比爱情更重要,或者说相互尊重与人格平等乃是爱情的基础与前提。有一次罗切斯特有意以谎言考验简,简以为受了玩弄时便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很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是通过凡人的**——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么是平等的。”④

这完全是一篇不折不扣的“人权宣言”。盛气凌人的绅士没有把她压倒,相反,自爱、自尊占了上风,她竭力捍卫自我尊严,不容许别人半点亵渎、践踏。她深深懂得,唯有自爱,才可以得到他爱;爱别人,也必须以不丧失个性为前提。在简看来,保持人身独立平等的有效措施首先是经济上的独立,这样,才能随时从男性身边脱离开来,自立自强。作为罗切斯特的未来新娘,她拒绝了他赠送的珠宝首饰,继续保持着当家教师的独立地位。正是这种独立不羁。桀骜不驯的性格,使顽固、暴烈、炽热的罗切斯特爱之不能、恨之不得,无法剪断读一简的爱念。在这场犹如战争的爱情风暴中,简爱的胜利就在于精神的不屈,那使她愈贫穷而愈富有,地位愈卑微而愈高贵,相貌愈平常而愈显魅力无穷。

简爱的形象,一改以往情人谦恭忠诚的态度,妩媚动人的外貌,她如同一个“纵火者”,闯进了“温文尔雅”的爱情世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谁也没有看出,这正是新的一代把它的旌旗挂在自己的船桅上。谁也没有理解,这种炽热的恋爱方式只不过是在一个新的领域宣布‘妇女权利’”。⑤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黛玉是眼泪的化身,是多愁的别名。脂砚斋说,林黛玉是一首诗,还泪便是她的诗眼。这虽然表明了他的唯心史观,但也点出了黛玉最主要的特征。她无论是痛惜亲人的早逝,悲叹自身的孤寂,抑或悲秋雨、泣残红,甚至在得到同情和爱情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即使平白无故,也是“终日只以泪洗面”。究竟是什么地方来的这些眼泪?难道真是“还泪之说”所指的来自前世不可知的力量吗?不!她的眼泪其实都是来源于对现实关系的深刻感受。见宝玉摔玉,她是因宝玉不自惜而惜之;宝玉送帕定情,她是目睹眼前爱的事实,预感到未来悲剧的深重而痛哭。“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所有女性里头最能够、也是唯一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作为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之不可避免性何在——因而不能无她一升之哭泣——一生之控诉的。”黛玉虽然叛逆,虽然觉醒,但在思想意识更是受着传统思想的束缚:黛玉往往分不清维护个人尊严与维护贵族小姐尊严的区别;她把自己的悲剧归结为“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天意;她认为失去父母和家庭是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甚至她自己也把爱情看成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她的唯一斗争方式就是用尖刻的语言东一枪,西一棒地劈刺着。她毕竟还是时代的产儿。与此相比,简爱的反叛就带有平等、独立、自由的思想。她始终认为人都是平等的饿,认为女人有追求自己幸福爱情的权利。

在追求爱情的饿道路上,黛玉始终是沉郁的、内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感情越来越真挚、炽热,但她的爱情之火始终只在内心燃烧,徒使其拖着沉重爬犁的心备受煎熬,却不敢越雷池一步。从“意缠绵静日玉生香”到“共读西厢”再到“诉肺腑心迷活宝玉”,他们的心不断地接近。送帕定情之后,双方都已确认对方的感情,但并不用实际行动去追求所谓“古今快事”。在“你证我证”、“心证意证”之后,他们逐渐使感情区别于一般亲情,使思想更趋一致;但始终停留在精神领域。同时,“金玉良缘”的威胁,贾府的亲钗疏玉都在与日俱增。黛玉愈强烈愈感到悲剧的难免。

由此可见,黛玉虽然追逐爱情,却在猜疑、尖刻、醋海中寻找爱,而简却在与罗切斯特的相处中不断地表达着爱意。

到爱情的最后阶段,宝黛的感情虽然继续上升,但黛玉心灵的负担渐渐加重到无法承受的地步,而两人到一起的机会更少了。“病潇湘痴魂惊噩梦”这是一记惊心动魄的警钟,是一场催人泪下的悲剧预演。在此,高鄂像曹雪芹一样显示了“梦”的艺术的力量。它是现实的曲折反映,给颦儿沉重的心上再添了一块大石。此后,由于一日大似一日,宝玉与黛玉的接触受到了限制,黛玉相思日盛,而提亲说合的种种传说像幽灵一样缠绕着她,以致于“蛇影杯弓颦卿绝粒”,她决心以死来显示其志向和高洁了。最后催魂夺命的一击降临了,“金玉良缘”即将成为现实,于是她留下了最后两次痴情的傻笑,泪尽身亡。她的美貌,她的诗情,她的爱,全化作“香魂一缕”,随风而散了。

简爱与黛玉,一个竭尽全力编织爱情之网,一个耗尽心血浇灌爱情之花,都是美的典型,爱的信使,时代的先声。简爱爱得热烈,爱得真挚,却又爱地艰难和痛苦;黛玉爱得深沉,爱得美丽,却在爱中煎熬和挣扎。作为觉醒的女性,黛玉和简爱走的是一条同样坎坷的道路。这是一条力图摆脱封建婚姻制度和传统观念羁绊,寻找通往自由爱情的路。在此,黛玉以她特有的敏感,拖着纤纤弱质首先起步;简爱则凭着非凡的勇气,带着勃勃生机斗争得更加坚决。

生活带来了爱情,也带来了痛苦。

简爱像一盏灯,用独立平等照亮了自己的爱情之路,也照亮了唤醒女性觉醒的道路;黛玉似一颗划过暗夜的流星,转眼即逝,但这漫漫长夜中一线撕破黑暗的光明,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希望。“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⑥爱情是一种人生,一种生活。

简爱与黛玉生活的时代早已远去,但女人追逐爱情的脚步并未停止。

在人生的旅途中,在爱情的道路上,是丑小鸭还是寄居蟹?

把握自己,把握幸福!

①蒋和森《林黛玉论》

②欧仁·福萨德《〈简爱〉,一部自传》转引自《勃朗特姐妹研究》

③爱弥尔·蒙泰居《夏洛蒂·勃朗特》转引自《勃朗特姐妹研究》

④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译本

⑤玛格丽特·奥方利特《现代大大小小的小说家》转引自《勃朗特姐妹研究》

⑥拜伦名言转引自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