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红楼茶杯”――漫谈人物!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71

))

至于茶具上镌刻的什么“名人,名藏”等珍稀来历,更使这两件茶具顿时价“身价百倍”,具有了“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双重的重要的含义——成为不可多得的“文物”一列!

所以,现在很多读者推测妙玉的身世来历,总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妙龄的千金小姐,多年独居古墓,一旦现身贾府,她的阔绰不凡的出手行事,足以让小姐少爷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叹为观止——这,不能不说是个让人“费解之谜”了。

就连妙玉自己通常喝茶使用的一个大绿玉斗,被宝玉不小心说成是“俗器”之时,都立刻招来妙玉的一阵冷笑“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就别说妙玉所珍爱的茶具了,就连她不屑一顾的命令婆子扔出门外去的——都是“明代成化年间,官窑所出的瓷器”啊!——珍品,被当作垃圾扔掉;后又被好心肠的宝二爷,转赠给刘姥姥,也难怪这个没见过世面的老婆子眉开眼笑,甚至感激涕零了。

俗和不俗的两种人,或许只是“金钱根基”,给定的位罢了。

不俗的妙玉,不俗的雅趣——千金小姐的茶具,可不仅仅是“富贵”二字,可以形容其价值所在;更是“不俗”二字,才足以标明身价,抬高格调,象征品牌!

这样的茶杯,我们一般老百姓也是无福享用的——如果谁有这个雅兴,可以买张门票,去专门参观博物馆、文物藏品展;或者,去旁观一次珍贵藏品的拍卖现场,亲身感受一下那份“高雅”和“不俗”,所谓“附庸风雅”。

——————————————————————————————————————————

(四)老百姓的茶碗。

曹雪芹,是曾经大福大贵过,见过世面,享过清福??否则,他也不会写出“金玉满堂”的《红楼梦》;

但曹雪芹,一定也受过大磨难,受过大贫穷,受过痛苦煎熬——否则,他怎么会那么活灵活现的写出了——芦席土炕头上,让人泪下的“晴雯之死”呢?!

每每想起这一段,轻则辛酸;重则泪下!

晴雯道:‘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晴雯道:‘那炉台上就是.‘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象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象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又用水汕过,方提起沙壶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她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一面想,一面流泪

如果一辈子锦衣玉食作个“福贵公子哥”——他一定写不出这个来!

又大又粗的破茶碗,还没到手,就闻的“油膻之气”!——洗了两次,冲了两遍——把个黑沙吊壶倒出水来——没有清香,只有苦涩!——这还能算是“茶”吗?!!

可怜病的奄奄一息的晴雯姑娘,竟好像“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

这算是“喝茶”?——还是在“挣命”?!

真真好像一位朋友说的那样——“越爬到高处,就跌得越惨重!”

这是写晴雯?还是在写曹雪芹自己?——我不敢深入去想——否则,就是一阵阵心痛。

还能撕扇子“千金难买一笑”的任性开怀么?

还能“玻璃缸、玛瑙碗”弄坏了多少,也不在意的豁达潇洒么?

晴雯不能了,曹雪芹也不能了——因为富贵不再,一贫如洗。

没有优雅的“茶具”了——也没有华丽的“茶杯”了——只有粗糙、实用的“大茶碗”里,盛满苦涩的粗茶,和更苦的眼泪!

当繁华退尽的时候,生活便还原成它本来的面貌——几分质朴,几分粗糙,几分苦涩。

有水喝就不错了,充什么公子小姐——曹雪芹,苦笑两声,擦干眼泪——写下自己的心里话——“那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

老百姓的“知足常乐,以苦为乐”——他,全都懂了。

彻悟——也许,不过只在一夜之间。

—————————————————————————————————————————

(五)附笔。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茶艺,茶道,茶文化——只要你高兴,约个朋友去茶楼坐坐,在优美典雅的古典音乐氛围里,轻斟慢饮,谈谈讲讲,不亦乐乎——这都是不难体会到的乐事了。

但我不会忘记,一位泪水盈眶的公子,抬起粗糙不堪的破茶碗,亲手递到她唇边——那个憔悴、但依然美丽的女孩,如饮甘霖,泪如雨下......

夜深,如茶。

......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