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群芳髓-无人惜春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11

))细想一想,惜春只在林黛玉俏语谑娇音时,为黛玉搭了两句话的架子,否则竟连句话都没有写她的必要了。整个的热闹看下来,根本就没有惜春什么事儿。只有一位奶娘,惜春曾在笑得受不了时,拉着她,叫她揉揉肠子。这是唯一的一次,在她开怀大笑时,忘形的显示出她的小女孩本色。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大观园沉闷的、精致的生活,刘姥姥确实是比那些戏班子,女先儿更受欢迎的更新鲜的调剂。



整个八十回,仿佛没有任何人间的友爱、疼惜、温暖和惜春相关。小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导,甚至于为了做错事挨骂、受教训,总之所有一切人情冷暖仿佛都与惜春无缘。没有人肯为她负责,也没有人肯额外的多看她一眼。也从来没有人教导过她怎样为人处世。整个成长的过程,她寂寞的、懵懂的、随意任性的长着,总算有机会同着姐妹们一起认几个字。可惜她并不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所以起诗社时,她只做了个可以不写诗的副社长,而做不了诗社里必作的成员。虽然雪芹未着一字,可是仍然能感觉到宁国公的千金在荣国府里的孤立。黛玉曾做“司马牛之叹”,那是因为黛玉确实是举目无亲,寄人篱下。而惜春有赫赫有名的宁、荣两府亲人在身边,而她就在家族亲人的包围中被视而不见的忽略了。比较探春对迎春的亲密,惜春的孤独,可想而知。



抄检大观园时,比惜春只略大些的三姑娘探春,已经能有模有样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为家族的衰败之象伤感。而搜到邻近的四姑娘那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少不得”三字用的真好,多少勉强,多少冷淡,多少世故……尽在其中。那里三姑娘已经会义正词严的维护自己的丫头,而这位四小姐——惜春却对凤姐道:“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这里人多,若不拿一个人作法,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并且第二日遣人请尤氏到他房中来。不顾凤姐和尤氏的百般分解,也不顾入画跪下哭求:“再不敢了。只求姑娘看从小儿的情常,好歹生死在一处罢。”只冷冷的要尤氏带走入画。连冷淡的尤氏也忍不住道:“可知你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此处,不妨想想紫鹃和黛玉的情分,即使是二木头迎春也在司棋被逐时不舍的落泪。而惜春,她和朝夕相处的贴身大丫头也是如此决绝。入画于惜春应该相当于平儿于凤姐,袭人于宝玉,莺儿于宝钗的吧?都是最贴身的大丫头啊。



惜春,她从未被人间温情感动过,她也就没有以温情去待人。爱和温暖的种子,在人类柔软的心中,特别是在一个小女孩纯净、温暖的心田,本来应该是十分容易生长的,可是在这里却没有受到一分滋润。她始终没有机会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她始终被排斥在温暖的人间之外,始终无人怜惜地看她一眼。这也是一个春天啊,可叹的是,始终都:无人惜春。她的生活中,只有那些无孔不入的尼姑,能接近她。她一定也对她们有足够的好奇心。因为在她小小的头脑中,她不能不想为什么只有自己的父亲,从小就离开她,不再保护她、娇纵她,而住在对她来说遥不可及的寺庙里,过着遥不可及的生活?这些尼姑来自属于父亲的、遥远而陌生的世界,父亲对于她应该还是个陌生的概念吧?可是在她那小孩子的心里,她不可能不向往父爱。因此佛门对她有着和别人不同的意义和吸引。惜春最后落得:“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宿命的结局,应该是诸钗的结局中与贾府败落关系最小的。即使贾府不败落,她仍然会坚持她的青灯古佛。在书中的第七回,周瑞家的送花时,小小的惜春应该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就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那时候她已经佛缘深厚了,叹!那时候她的闺中密友已经是智能儿之流,以后更有妙玉。而小姐们通常最亲近的贴身丫鬟——入画之流,她与她们却十分冷淡。一句“佛缘深厚”于惜春是多少滋味,多少寒冷,多少成长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

等到元春的富贵破灭,迎春的死讯,探春的无奈远嫁一一相继到来。小小的惜春,孤零零的惜春,无助的惜春,没有机会长大的惜春,终于“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她只能躲到青灯古佛冰冷虚幻的光影里,逃避这个从未接纳过她的人间。无人惜春的那份凄凉,把一个候门绣户女,逼到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份凄凉,怎一个可怜了得。你听,虚空中传来的声音,那是群芳——碎!碎!碎!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