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淡极始知花更艳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93

))宝钗自己也觉得烦“沉甸甸的有什么趣”,总把它挂在衣服里面。这点,与宝玉对自己的玉的厌恶态度异曲同工。

再说宝钗吃的东西。全书好象没具体写她特别爱吃什么。过生日点菜净点贾母爱吃的甜烂之物,有人说她这样太虚伪。我不认为会做人就是虚伪,难道只有杠头脾气才是率真?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在姨妈家大排宴席过生日,已经是得了人家的便宜了,心存感激又无从感激,只好说点识趣的话让老祖宗高兴一下,有什么不好?用得着这么上纲上线吗?宝钗和姐妹们在一起吃过螃蟹和烤肉,但都是凑热闹,并不挑食。只有一次和探春商议送了五百钱给小厨房要求吃油盐炒枸杞芽??只是一道爽口清火的小菜,时间应该是她和探春帮着管家的时候,杂事不断,二位小姐自然要想法吃点去火的东东。薛蟠过生日,有进口的长藕大瓜,暹罗猪鱼,她都托辞自己命小福薄不配吃(古人认为自己一生可以享用的东西都有定数,过分享用会折了福寿)。她唯一真正需要吃的就是冷香丸,不过这东西也成本不高,只是琐碎了点。宝钗吃它是为了健康需要(我一直怀疑宝钗是在贾府倒闭后冷香丸吃光了病死的,呵呵),跟戴金锁一样,而且两样东西都是和尚给的。宝钗年纪应比宝玉大两岁,应该是先有金后有玉,若说是薛家根据宝玉故意设计个金锁来拉郎配,有点不妥。金玉的事应该是天意。

宝钗的住处蘅芜苑,是个多香草的地方。读者只对绛珠转世的童话故事念念不忘,其实宝钗也是个香草美人呢。自屈原后,香草美人就成了高风亮节的象征,这里也没有花朵,只有芬芳馥郁的香草,伴随着淡妆素裹的美人。曹公把这么个风雅的地方给宝钗住正表现了对这位山中高士晶莹雪的无比欣赏,他这样写正是为了告诉读者,宝钗出身虽俗但人品非俗。宝钗的房间如雪洞一样,一色玩器全无,只有几部书(她那些学问哪来的?难道是借书看的?),睡的是青纱幔帐,衾褥也极朴素,摆了个土定瓶供几枝菊花。凤姐她们送来的古玩摆设一律退回(她住的与《飘》中媚兰那女学生宿舍般的朴素卧室相似)。相形之下,与宝黛和三春的精致绣房有了天壤之别。连妙玉喝个茶还要穷讲究个茶具呢,她的高洁是假的,宝钗才真是高洁。

说到这里我也常奇怪,宝钗何必如此呢?她曾说“七八年之先”她也富丽堂皇地打扮过,为什么长大了就不爱打扮了?虽说她娘家也是“一时比不得一时”,但金银首饰“这些没用的东西只怕也有几箱子”,何况贾家又老送东西给她,真没必要节省成这样。有人说她是为了给长辈们一个好印象,其实贾母是爱打扮爱享乐的人,戴菊花也要大红的,还很欣赏宝琴和湘云穿新鲜衣服,看见宝钗的屋子这样素净就不高兴,觉得亲戚来了看着不象话而且年轻女孩屋里素净也招忌讳。可见贾母并不欣赏宝钗这种近乎自虐的生活方式。宝钗这么聪明的女孩何尝不了解贾母的心性?她这样做应该不是惺惺作态装朴素,而是真的喜欢这样的生活。

这样的案例历史上最著名的有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她身为皇后,却粗服简膳,亲自织布做衣,劝丈夫以国事为重,生病临死也不与儿子见面,怕耽误他的公事(是否有点自虐狂?)。长孙皇后是《列女传》中的重要人物,无数封建淑女心中的榜样。宝钗小时可能也好打扮,爱读乱七八糟的书,后来被大人一通打骂烧书,受了刺激。从此认真钻研《列女传》,过上了简朴的生活。时间一长就习惯成自然了。也可能她早已看破四大家族好景不长,迟早要倒台,预先就学着适应过苦日子也未可知。

“怀金悼玉”,怀的是宝钗,悼的是黛玉。玉比金显得雅致,“至坚者玉”,但所谓情深不寿,强极则辱,所以常发生玉碎瓦全玉石俱焚的悲剧。黛玉的悲剧就是这样。而金比玉虽俗了点却更坚韧,所以常说情比金坚,真金不怕火炼。曹公要表达的恐怕正是黛玉的高洁不屈和宝钗的坚韧刚强。无欲则刚,宝钗只有对物质财富的追求降到最低才可以追随宝玉于贫贱生涯,“自携手瓮灌苔盆”。说到生命力的顽强,宝钗胜于他人多矣!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