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宝钗——“我看红楼心”之三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66

))虽然她不是恶意使奸,虽然她不是故意陷害——但她毕竟让另一个无辜的人,代她受过了。

“金蝉脱壳”,但“壳”为何物呢?——“今儿我听了她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宝钗不愿“没趣”,那黛玉就愿意“没趣”吗?人急造反,狗急跳墙——这“不良后果”犹如炸弹,她既考虑到了其威力危害,自己躲了去便罢了,怎能再陷人于不利呢?

不过,情有可原的是——“情急之下”,宝钗也只是“急中生智”,急于脱身罢了;并没有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

所以,我们不能说她是“恶意害人”;我们只能说她是“明哲保身”。

在这一刻——她是个“智者”;但不能说是“善者”了。

或者,我们可以说是“情非得以”——但我以前就一直问自己:如果同样的场景之下,换了别人,又会如何呢?

黛玉,湘云,会不会对小红说——“刚才我看见宝姐姐,在这里蹲着弄水的......”

也许不会吧;因为她们缺乏这样的“心机”——救不了自己,也害不了别人。

有时候,没有“心机”的人,倒会显得更可爱。

呵呵,令人唏嘘了。

......

————————————————————————————————————

C。心机——之综述。

宝钗曾经这样想过——“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

呵呵,别以为宝姐姐是在“自骂”;她说的,并不是“果然从古至今那些心机不错的人,都奸淫狗盗”。

“反命题的不成立”,说明了——“心机”一词,并非一味“贬义”——犹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它的两面性,让我想起来《红楼梦》开卷之初——冷子兴对贾雨村,侃侃而谈的大仁大恶“两路人马”!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孔孟之道,大智大善,自不必说——但就这“恶者”里面,曹操等人的“心机”,有哪个是逊色于“善者”的呢?

可见,这“心机”,若用做善事,便成“善果之因”;这“心机”,若用作恶事,便成“浊流之源”。

总的来说,宝钗之“心机”——多为利己,多能惠人——便不为“恶”也。

当然,我们不能在“扑蝶”一节上,过多的纠缠不放,过严的苛求追查——毕竟宝钗虽好,但不是“圣人”;我们大家都一样,免不了有一己私念,或一念不善。

所以要常修自身,常省自心啊。

不求“完美无瑕”,只愿“问心无愧”了!

————————————————————————————————————————

(三)宝钗的“心胸”、“心志”。

宝钗,之所以为广大读者所深深喜爱——不仅因为她聪明,有心机——更多的读者,赞赏的,是宝钗的宽容大度、豁达超然的胸襟气度。

这一点上,我决无异议。

我也爱她的宽厚待人。除了被宝玉比作“杨妃”的一时失态,嘲讽宝林利责小丫头——其他时候,我们几乎从未见过宝姑娘的过激发作。

“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宝钗,虽然没有作宰相之份;但她的风度和气量,足以使别人对她敬仰的仰视,置于“品高”之地!

其实,论品论才,我看宝钗也算具有“将相之才”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若为男儿,怎能不拜相封侯?——她不但有品有才,她也有高远心志啊!

因是女儿身,因生在那个男权社会,她便只有借咏柳絮,寄物抒情了。

劝学宝玉,辅助家务,大观园内参与经济改革——宝钗之心志,并没有泯灭,而是转移别处——助夫助母,兴家立业,这也是另一条“心高志远”的大道——只可惜,她独自走着,走的好辛苦!

一直走到最后的——家破人亡。

她的心,凉了。

可惜了她的“心志”!——终久是徒劳无功,灰飞烟灭了。

却原来,成全一颗“心”——并不能全靠“自己”。

惜哉,宝钗。

——————————————————————————————————————————————

(四)附笔。——(再谈“心境”)

我,不是一个有心机的人;我,不是一个有心志的人——所以,我是如此的敬着“宝钗”,敬着那些有智慧、有志向的人;但,望尘莫及。

也许我能学习的,只有宝钗他们那样的一种“良好心态”、和“从容心境”。

当风雨到来的时候,在没有伞的天空下——别忘了,淡淡的一笑——那是宝姐姐招牌式的“经典表情”,那也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最为重要的一颗——“平常心”。

云舒云卷,从容镇定。

看窗外,夜深,无声了。

......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