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高山寂寞雪晶莹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045

))

宝钗就是在这种境况下随母客居入住。日与贾家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倒也十分乐业.宝钗入府之时,胸前已是佩了一个金锁,上面錾的字与宝玉那离奇的命根子上的恰是一对。关于金锁的来历,可谓众说纷纭,其实只就这象冷香丸的配制一样无巧不巧“难得可巧”的程度而言,为宝钗打造金锁的目的已经是不言而喻了。而宝钗是不是心甘情愿已经不得而知,只是自从她把这个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戴在身上开始,就接受了这桩政治婚姻的安排。按说年龄相当,品貌相当,门户相当,也应该算得是“金玉良缘”了,只是有一点是意外,几近完美的宝钗在荣国府遇到了她前所未有势均力敌的对手——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

初入荣国府时,宝钗并不像多数人想象的那样风光无限,恰恰相反,看似孤苦无依的黛玉正处于春风得意的轻狂期,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而以外戚身份客居游离于贾府的宝钗倒有几分寄人篱下的味道。但颇经过些风雨的宝钗还是很能端的住台面的,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自然大得人心,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是以言语偏于刻薄讥诮,宝钗却似乎浑然不觉,聪明漂亮的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黛玉的敌视不是没有道理的,同样聪明灵秀的女孩能够彼此真切地察觉对方的意图。二人的表现象极了三国中吴蜀联盟初期的瑜亮之争,一个占尽天时地利飞扬气盛地步步进逼,一个稳扎稳打深藏不露着广结善缘。就像不能苛求黛玉这样的人不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一样,也不可能让宝钗这样心思细腻的人不心机深沉,谋划筹措。从小养成了周到细致,谨慎严密的习惯,就自然而然会有察言观色,随情就势的举止。那大方到近乎虚伪的不动声色,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其实也不可能真这么心平气和的,明亏吃的多了,一有机会就难保不会语出惊人剑走偏锋,“机带双敲”、“金蝉脱壳”似隐似露着她的反击,在棋逢对手狭路相逢的时候,说不得就要各施手段各显神通了。

宝钗有没有在心里爱上这位公子哥呢?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恐怕宝钗自己也不能讲的明白。戴着金玉良缘的道具揣着满满的自信怀着深深的忐忑进驻贾府,看到一个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的翩翩佳公子或许会多少放下心来,温柔周到的性情文采风流的才华,看尽了世俗人物的粗俗莽撞,贪婪芜秽,能遇到这样真诚醇善的人儿应该是意外之喜吧?天界的宁荣二公都称嫡孙宝玉一人,虽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聪明灵慧,略可望成继业,想来宝玉的优秀也不是虚妄之赞。

应该在内心里已经开始接纳了吧?看她在比通灵中巧妙的通过金莺些微露意,又在宝玉要喝冷酒时款款地温言提醒,在元春省亲试才时适时适当地对宝玉辅助帮衬,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注意见机劝导委身经济学问,特别是在宝玉大承笞挞之后登门赠药,并以亲切稠密、大有深意之言相慰,那种娇羞怯怯管弄衣带的姿态,一番绵绵情意不问可知。

感情的选择本无所谓孰优孰劣的,爱情的萌动也从来就无道理可言,鲜艳妩媚的芳姿和风流袅娜的气韵本就是难分伯仲的。“愚拙偏僻”的宝玉在懵懂的少年阶段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只是在未通人事的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之前,已经显示出他潜意识的感情倾向: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被引领至一间挂有燃藜图的上房内间,又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就断断不肯在这里了,满口只嚷:‘快出去!快出去!‘。读到这里忽然有一丝悲哀,那间“室宇精美,铺陈华丽”的上房就像是物化了的宝钗,虽然是容貌丰美贤德贞静,已经是在初始就被排除在意中人的选择之外了。

宝玉的离经叛道不是无缘无故的,生在一个土崩礼坏大厦将倾的大家族里,厌倦了虚伪复杂的繁文缛节,看腻了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在主观上缺少了锐意进取的热情和动力,就不会有担当大任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个多情诗意温情的男孩沉浸在“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旖旎世界里乐不思蜀。他在精神上向往黛玉那种潇洒超逸、清高脱俗的境界,在感情上喜欢纯净真挚、亲昵自在的相处,爱情在一对青梅竹马的少年心中萌发,就成为一泓涓涓的溪流不可阻挡,而老祖宗贾母正是这桩姻缘的保护人,木石因缘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作为后来者的宝钗,就丧失了共结良缘的契机,她的存在,似乎只会起到刺激那一对恋人的爱情火花使其更加绚丽的作用,宝钗是个聪明剔透的姑娘,眼见着一对璧人在面前表演着情真意切,胸前的金锁象是个笑话,面对这样一个局面,这个几乎从未失败的姑娘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尴尬。

还能怎么样呢?不过用从前的法子,彻底的冷下来,摆出一种“无情”的姿态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宝钗的文化素养决定了她不可能不对真挚深情的爱情有所感悟和渴望,外在的谦逊掩饰不住她内心的高洁,她的傲骨甚至到了不肯放下少女的矜持去为心中所爱忘形争斗的程度。一定在心里无数次地说着对宝玉不感兴趣的话,想来骨头都撑的酸了吧?那一次被哥哥说到心痛处,不是哭了整整一夜,其中的委屈与失落,怎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绕是这样,满心只想着母亲的情绪,清晨回家路上被黛玉阴损几句,仍是不回一言,并不回头,一径去了。做到这样的隐忍,的确是有些矫枉过正啊!

与其说宝钗是一个恪守闺训妇德的封建淑女,不如把她看成一位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学子。与黛玉潇洒飘逸的诗仙风格相比,宝钗更具有含蓄浑厚的诗圣气质。人格塑造上她更注重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人安家治邦。精神风貌上则明显地体现出道德高尚、仁慈亲和、从容中庸的特点。她对现实看得很透,很多时候就表现得十分淡漠,却仍然在实际行动上积极进取,主动为家族的未来进行深远的考虑和谋划,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她总是想着要用学问提着,免得都流入市俗去.关键时刻提出“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在分派人员时起了大作用。还以小惠全大体,调整好了可能出现的人事矛盾。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时表现出她善良体贴的人性之美,看她对香菱湘云岫烟以及黛玉的细心帮衬,只说她别有用心是很不公平的。“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这样的热诚的话语出自一个看似最淡漠冷静的的人,其诚恳不应被质疑,而且比湘云风格的豪勇更显得难能可贵。

那一场孟光接了粱鸿案,两个同样聪明灵秀的女孩在风雨夜的前夕说了少有的动情话。多疑善感的黛玉在小孩儿口没遮拦一案已是心下暗伏,就在这里诉了衷肠,隐占优势的宝钗也适时适当的表明了立场。清灵黛玉不认可大局当前应该有所作为的道理就不会在三个“镇山太岁”暂理家政时对探春赞誉有加,甚至还会帮着算细帐;深沉宝钗不领会至情至性不拘小节的风格就不会做出先接过茶杯漱口然后将所余半盏放在黛玉手中的“莽撞事”。本都是会看大局的人,那一刻或许有过一下心灵相通的感受吧?

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黛玉的秋窗风雨夕已经为《芙蓉女儿末》做好了引子,细细读来,可不是一个诗意女子无故寻愁觅恨那么简单,隐隐约约已经为即将来临的风霜雪雨打好了底子。黛玉的苦情来源于她的睿智清醒,而同在风雨之夜的宝钗其心理却未见明述,“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只是从送燕窝和“洁粉梅片雪花洋糖”的老婆子那里,逗漏出宝钗这个时候也在想着一个人。不过是人推着事势推着人走罢了。黛玉再感动也不会指望宝钗会在关键时刻挺身相助,宝钗再同情也不会坚信黛玉毫无争荣夸耀之心。本是两个风格迥异的人,却又如何能将其合而为一?

走过花柳繁华,一路欢声笑语,贾府的气氛逐渐悲凉起来,总要有个收场才是。逐渐长成的女孩们开始经历了一些始料未及无法回避的事情:尴尬人免不了尴尬事,慕雅女还只想着苦吟诗,大雪纷飞都忙着争联即景诗,暖香坞还有着猜不完的春灯谜,嫌隙人明明在有心生嫌隙,懦小姐偏偏就不敢问累金凤。一路轻拢慢拈,紧拉细唱,嗔莺咤燕召将飞符,说不尽的热闹精彩,惊心动魄。该露脸的都露了,该唱戏的也都唱了,甚至已经归隐的旧人也来露了两手。憨湘云终于醉倒在芍药茵,情小妹不免耻情归了地府,觉大限尤二图干净吞了生金,淳勇晴雯抱屈就夭了风流,一段谣言接着一场诽谤,一个死亡连着一个死亡,不同的版本,不同的风情,所有的所有竟都是为了黛玉的离魂做铺垫,形势一步步地逼过来,黛玉自己也该很清楚吧?那组《五美吟》本是自伤身世,黛玉早有话说:“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怎么离开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投湖也罢,投缳也好,总是无路可走,反倒是病逝还显得不那么惨烈。

在这样的乱势之下,宝钗会有怎样的情怀?这样细致的著作里却总是没有进行明确的描述。但她的行为告诉我们,这样心思细密懂得调控的人在复杂关键的时刻永远不会做错。“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这样的勤勉克己令人钦佩感叹;她懂得红花需要枝叶配的道理,所以早就有了一帮仰慕者追随左右,分送礼品时也还不忘给赵姨娘一份;她能体会管理者的心理活动,才会在王夫人做事过激心存不安时上前进行有效的安慰和疏导,而且慷慨地出衣相赠;暂理家政时,每于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各处巡察,还很注意力度的把握,抓住小惠的契机想着温言抚慰,的确是个人事调控的高手;金桂嫁入薛家,宝钗久察其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注意暗以言语弹压其志手段可谓高明.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与黛玉哀婉情伤的《桃花行》相比,宝钗“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在现实中练就了高明的生存能力,就会在纷扰繁杂的环境下显得气定神闲指挥若定。只是到了这个状态,所作所为已经是与情义无关了。混乱的荣府迫切需要一名精干坚强聪慧冷静并且家底丰厚的管家奶奶来支撑场面,而年迈睿智的贾母在此时只怕也是举棋不定几度沉吟了。其实到了那种状况已是万事不由人做主,这位呼之欲出的宝二奶奶已经铁定的非宝钗莫属了。那个颦儿本是因情还泪而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有所不为的人,选择深情地离去;有所为的人,自当坚强的屹立。其中关窍,个中人物无一不知无一不通,宝钗黛玉宝玉更是心如明镜。

一段金玉良缘开始了,现实的宝玉与贤德的宝钗夫唱妇和相敬如宾,心神安定之后可曾有过瞬间的伤感?“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句感慨想来不会只是为夫的宝玉一人的心理描述,那个同样有着诗情画意的“无情”之人一定也能感觉得到宝玉的“情极之毒”,她心中的遗憾和气苦却未必肯试遣一二,只有全部留在心怀一点点冷冻。“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这是说的谁呢?宝钗自己,还是猜测的宝玉?只有作者知道。

大厦将倾了。。。出现这样的大状况本是政治的事,气脉的事,其实与姻缘无干。请不要用这个来嘲弄宝钗,谁遇到这样的际遇也会无可奈何,或许只有她才能处变不惊,享得富贵守得贫困,能够为无助的家人带来一方安宁的和坦然。她本是生活的强者,于贞静温和中给人力量,用柔弱的双肩担起重担。她一生的悲剧,不在于贫寡终老,只在于无奈的命运让她所遇到的那个恰恰不是爱她的人。。。

还是用一首诗来做个结束吧!虽然有些偏长,可是我觉得,解得很切。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了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沿着江峰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