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一腔悲情话宝钗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798

))具体到《红楼梦》中,“怀金悼玉”,宝钗是金,黛玉是玉,玉是宁折不弯的高洁之物,所以常发生玉石俱焚,玉碎瓦全的悲剧;金是世俗的,但同时也更强韧,常言说“情比金坚”,“真金不怕火炼”就是这个道理。实际是宝钗的一大优点,但却有两面锋,实际过头难免给人以冷漠无情的印象。这也是很多读者不喜欢她的重要原因。

与人为善

大家都知道宝钗是十二钗中最讨人喜欢的姑娘。单从相貌上讲,“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宝钗是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现代话讲就是圆胖脸儿,肤白眼大,一脸福相。这种形容虽似乎俗了一点,但确实是符合大众化的审美心理的,征婚启事上也常见类似形容,可见直到今天,这种类型的美女还是特别受欢迎的。丰满性感,肤光胜雪,眉目如画应该是那种让人一见欢心的喜兴面貌,与黛玉那种惹人怜爱的薄命相完全不同,符合老辈人讲究的“宜男”相,一看就是可以相夫教子,生儿育女的好媳妇。所以多数人认为宝钗比黛玉漂亮,是“绝色”。“爱牡丹者,亦乎众矣!”就是这个道理。宝钗虽这么漂亮,但并不招人妒嫉。她淡妆素服,少言寡语,温柔稳重,行事低调,不象晴雯那样长得漂亮还要“打扮成个西施的样子”刺激别人,争强好胜到处结仇。她家境富裕,但既不炫耀也不以势压人,衣食住行都非常简朴,她送礼物连赵姨娘这种人也不落下,见贾环跟莺儿吵架也赶去温言款语地安慰(比探春和凤姐强多了)。

宝钗平时不追求物质享受,乐于助人,仗义疏财。她帮助湘云筹划请客赛诗,送燕窝给黛玉补身体,帮岫烟赎回当掉的冬衣,主动捐出新衣服给惨死的丫环金钏……都是她仗义疏财的表现。宝钗除了在物质上帮助别人,还特别愿意在思想上劝戒别人。她劝宝玉好好读书,劝黛玉湘云遵守妇道闺训。如果说李纨是大观园里的“辅导员”,那宝钗就堪当“团支书”。她也知道有时这些话被劝者不一定爱听,但她还是一有机会就要劝。倒不是她这个人不识趣,煞风景,实在是她自己也非常相信这一套正统思想和理论。

宝钗与人为善的另一表现是她特别会做人,她在贾家过15岁生日,贾母给她摆酒唱戏地庆祝,她心存感激又无从感激,就在点菜点戏时挑贾母喜欢的点,哄老人家高兴。元妃省亲要她做诗,她知道元妃是“才”选凤藻宫,必定以才高自得,所以在自己写的诗里道“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元妃能不喜欢她吗?她听说金钏自杀,马上赶去安慰王夫人,虽然也怀疑王夫人难辞其咎,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就尽量劝慰她以免其迁怒金钏家人,还主动把自己的衣服捐给金钏,果然王夫人平息心中不安后厚?了金钏还赏赐了其家人。她帮助探春分配大观园的承包工作,探春建议分配花木管理工作给这方面有特长的莺儿的娘,宝钗马上拒绝,觉得影响不好,出主意让分给茗烟娘,因为她是莺儿干妈,两家又交好,可以互相帮助,又不会显得薛家“外戚参政”。可见宝姐姐不但能办事,办好事,还能把事情做得漂亮让方方面面都满意,确实难得。有人说这些事例说明了宝钗的城府太深,不可爱。其实在那种复杂的环境里,城府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何况宝钗并没有利用城府害人,倒多是用来办好事呢。

说了半天宝钗的优点,但也不是说她就是完美无缺的了。她的最大缺点就是过分追求完美。宝钗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换算成阳历很可能是水瓶座,她的为人也的确带有很多水瓶座人的特征。水瓶座人爱学习,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善于筹划,主意多多。但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听别人夸奖,刻意追求完美。在长辈膝下,她低眉顺眼安分寡言;在姐妹中间她侃侃而谈诲人不倦;在下人面前她端庄稳重恩威并施。不同情境表现不同,但都为她在别人心中赢得了完美的印象。正常人要自然地,完全不刻意地做到这一点恐怕是不太可能。Toogoodtobetrue,是颠扑不破的老理儿,难怪读者会和黛玉一起疑心她藏奸,甚至认为她是对贾家有所图。其实宝钗未必有那么坏,她只是习惯成自然而已。我们常见到有些小孩子为了争取大人的夸奖就拼命好好表现,结果就真成了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宝钗也是一样,完美究竟是她的刻意表现还是追求境界已经是因果混淆难以分辨了。事实上除了黛玉别人也懒得去分析,因为他们从宝钗的完美中得到的只有实际的好处,何必管那么多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宝钗也是有一点爱虚荣的,她希望大家都喜欢她,事实上这个目的也基本达到了,只是黛玉常跳出来作为一个不和谐音存在,而且在宝钗的一再让步下还要冷嘲热讽,说宝钗完全不在意是不现实的,要求她完全不在意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宝钗才会在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时把一个尴尬的难题转嫁给了黛玉;才会在黛玉念佛保佑宝玉病愈时取笑“如来佛真忙”“又要保佑林姑娘的婚姻了”;才会在宝玉为博黛玉一灿而嘲讽自己时忍无可忍,借扇机带双敲。宝钗在前80回真正反击黛玉似乎也就这么几次,虽然并没有真正伤害到黛玉但也毕竟不符合她对自己的人格要求,所以每次反击后她都对黛玉很好,比如滴翠亭“金蝉脱壳”后她马上就帮助黛玉一起揭穿宝玉配药的大话,见黛玉心里不自在,立刻催宝玉去陪她走走。宝钗曾反击黛玉,但达不到陷害的程度,捉弄嘲笑的成分更多些,事实上她是一直在不懈争取黛玉的友谊,直到“金兰契互解金兰语”成功为止,这时才达到她自己塑造完美人格工程的一个新境界,当她为得到黛玉的友谊而激动的同时只怕也对自己的外交成功充满了陶醉吧?

水瓶座人的另一个毛病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也严格要求,总是想当然地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强加于人,认为我能做到,别人理所当然也应该能做到。宝钗就是这样,她一有机会就要把自己那套女工针黹为重的闺训搬出来给黛玉湘云香菱她们说一遍,还告诫岫烟向自己学习不要打扮等等。岫烟当然是唯唯称是;湘云是“只答应着”,等她说够了该干吗干吗;黛玉笑她“胶柱鼓瑟,矫揉造作”,对她的意见是批判性接受;香菱见她不教自己学诗,立刻转头去找黛玉;宝玉则背后称之国贼禄鬼。可见大家喜欢宝钗只是喜欢她与人为善广结善缘那一方面,但对于其思想追求和生活方式也不是能全盘接受的。

宝钗的优点很多,缺点也有,但主旋律是好的,本质是善良的。但她这么好怎么贾宝玉还是不爱她呢?因为宝玉是一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公子,同时刚长到血气方刚的年纪,这个年纪的他需要的爱人是那种柔弱惹人怜爱的姑娘以满足他的保护**,证明他那无处体会的责任感。黛玉刚好是这样一个身世可怜需要安慰,身体不好需要照顾,情绪敏感需要体谅的女孩子,她的小性子,爱哭闹对于宝玉这样一个习惯人人对他百依百顺的少爷来说具有一种特别的新奇魅力,反而成为有个性的体现。加上黛玉其他方面都很突出,在生活理想上跟宝玉有契合之处,宝玉爱上她也就并不奇怪了。黛玉的优缺点都很鲜明突出,谈吐风趣,个性极强,行事潇洒又善变,富于激情又敏锐多疑,在普通人眼中是个“难伺候”的主,但到了情人眼中就具有了致命的诱惑力。黛玉象一挂横空出世流光溢彩的瀑布,吸引了宝玉(和读者)的全部心神。

相比之下宝钗则是一条波澜不惊静水深流的长河。她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冷静而富于理智,博学多才却又谦虚谨慎,凡事都从实际去考虑,除了在亲妈跟前再没有撒娇的时候,很少发脾气也没什么激情,行事可敬而不可亲。有这样一个姐姐或者老师,朋友当然是件再好不过的事,但要作为情人就未免太无味了。其实宝钗也可以做一个成功的情人,但只有两种人才会真的爱上她,懂得欣赏她的成熟美:一种是各方面都比她更理智更富经验的成熟男子,另一种是出身稍低或能力稍逊性情懦弱的年轻人也会乐于与她展开姐弟恋(象贾瑞对凤姐)。可惜宝玉并非这两种人中的任何一种。但他对于来自宝钗的爱慕也是喜出望外乐于接受(能征服这样一个冷美人的心的确是很有成就感呀),他在挨打后见宝钗忘情相劝,立刻就对自己的个人魅力信心陡长,发愿要得到所有这些女孩的眼泪,直到跑到龄官那里被泼了冷水才清醒过来。他对宝钗的思想并不赞成,对宝钗本人也没什么真正的爱慕,也不是特别能玩到一块去(不象黛玉湘云二位),也根本想不到自己会跟她有什么将来(听说她为睡着的自己赶蚊子立刻就觉得亵渎了她)。但他有时还是会迷恋于其美色,而且私心里他肯定也对钗黛之间为他吃醋隐隐自得,所以见“孟光接了梁鸿案”时,他的表现是“闷闷不乐”,“心里暗暗纳罕”。

宝钗对宝玉也动过情,她帮他推敲诗句,劝他读书上进,见他挨打就心疼落泪,为他赶蚊子绣兜肚羞笼红麝串。可以说有时已经超越了宝钗对自己的严格闺范,几乎到了忘情忘形的地步。其实宝玉并不符合她对理想丈夫的要求,既不能带着她“上青云”,也不可能在落魄时安贫乐道,只是个耽于逸乐的“富贵闲人”罢了。他能把大观园里一半以上未婚女性的心一网打尽,凭借的不过是得天独厚的相貌,性别和地位三大优势。当然以宝钗的条件要想施展手段笼络宝玉也未尝不可,以她打点上下的能力和见识加上从“杂书”上学得的爱情技巧,她完全可以和黛玉抗衡一下,何况宝玉也的确为她的美色和才华所倾倒。只要她稍微放下身段,挑他爱听的说,挑他喜欢的事做,何愁他不动心。但宝钗毕竟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象袭人那样可以为讨宝玉欢心无所不为。而且她到底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和宝玉并不合适,对他的爱情也渐渐放淡,转而把精力花在争取黛玉的友谊上。宝钗本来就不是感情丰富的人,不至于情根深种,拿不起放不下的。所以这段单恋也就无疾而终,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伤害。后来的婚姻应该不是宝钗本人的意思,而是长辈做主形势所迫,她也只好象那个时代的所有大家闺秀一样,勇敢而无奈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说到要公平地评价宝钗就不得不又提到探佚的问题。很多人考证认为《红楼梦》前半部主要写黛玉,后半部主要写宝钗。偏偏后半部是遗失了的。宝钗的不幸就在这里。她与黛玉不同,黛玉的结局是一开始就写好了的,为还泪而来,最后大家总能猜个**不离十,她肯定是为宝玉泪尽人亡,演一出爱情悲剧。就算没有后半部,大家也一样同情她,为她落泪。宝钗就不同了,后人对她种种猜测大相径庭,甚至有人相信她就是破坏宝黛爱情的幕后黑手。

我也看过一些关于探佚的书籍,有人说宝钗是终身守寡,隐居了,也有人说她得伤寒死了,也有说她死于难产……其中有一种关于宝钗的结局是我比较喜欢和认可的,原书的出处已经忘了,可能有人也看过,它不见得是最科学可靠的,但是我本人最喜欢最感动的。在此只把关于宝钗那部分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

话说贾母早逝宝黛婚姻未定,由于赵姨娘一党的陷害,黛玉与宝玉“有不才之事”的绯闻传扬开来,直接影响了宝玉作为荣国府继承人的地位。此时战争爆发,荣宁二府皆袭武职,也参与了打仗,贾珍负责军饷调配,贾政便安排宝玉跟着他去战场“历练一下”也好暂时离开大观园,同时为了挽回宝玉的地位,王夫人让元妃想法取消了宝钗的待选资格以便让她嫁给宝玉。黛玉病重,受到王夫人赵姨娘等人欺负,又做了第二个晴雯。同时她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和个性与宝玉难成佳配,便在临死前叮嘱宝钗好好照顾辅助宝玉。宝玉回来只赶上她的葬礼,黛玉曾说“等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宝玉悲痛已极,因为黛玉遭诬陷与袭人有关,就赶走了袭人,纳麝月为妾。同时由于雪雁(厌薛)说林妹妹之死与听说与宝钗订婚有关,宝玉从此对宝钗也产生了误解。宝钗无奈嫁给宝玉。宝玉此后却只与她做挂名夫妻(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钗只好自叹“琴边衾里总无缘”。但她理解宝黛的深情,愿意成全宝玉为林守节的想法,暗自忍受着分居的屈辱,“敲断玉钗红烛冷”,“宝钗无日不生尘”。此时荣国府内的权利斗争达到白热化,正是“蜂团蝶阵乱纷纷”的时候,但宝钗施展才干(白玉堂前春解舞,白玉堂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解,说明是被环境所迫),以言语弹压小人之志,恩威并施,使宝玉免受了许多欺凌磨难,虽然形势险恶,她依然能“东风卷得均匀”,处处打点到,不负长辈期望和黛玉嘱托。后来元妃随君出征死在沙场,新君即位,杀掉了贪粮误饷的贾珍,贾赦等人罪行败露,削爵抄家。四大家族势败。宝玉因为是无职外男,没有流放,和宝钗麝月一起被袭人夫妇收留。此时北静王水溶(雪溶为水)势力很大,借新君登基,每有篡权之心。他刚出场时便邀请宝玉可以去他家用工,“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可见他是效仿信陵春申,久有收买天下才子以图大业之心。他本想结交贾府以利用其在军界的权势,但可能贾家并不积极拥护他,又或者他见四大家族势败,没有了利用价值,就落井下石。偶然发现宝玉夫妻住在蒋玉菡家,并且由于机缘巧合,看到了粗服布衣不掩国色的宝钗,大为垂涎,加上以前在宝玉的扇子上看到过宝钗的诗作(前80回几次提到姐妹们告诫宝玉不可将闺阁笔墨流传出去的事),越发倾慕。他查出宝钗原来以非法手段退出选秀的事,便以告发宝玉私娶待选秀女欺君之罪为要挟,要得到宝钗,宝钗一方面随机应变,虚与委蛇,另一方面求蒋玉菡柳湘莲等人帮助宝玉脱身,在秋天离开京城(念念心随归雁远,宝钗放风筝也是一行大雁),然后就在重阳那日(“长安涎口盼重阳”,“慰语重阳会有期”),从容自尽了。

宝钗之死,前文已有暗示,金钏对宝玉说“金簪子掉在井里”,金簪子不就是宝钗吗?金钏死后,宝钗不怕忌讳,把自己的衣服给她做寿衣,暗示宝钗和她一样,都是为宝玉而惨死。宝玉去祭金钏,编的理由说是去吊唁北静王水溶的亡妾。书中多次以杨妃比喻宝钗,两个人都是丰满型美人,又都是为救丈夫而牺牲了自己。黛玉曾题诗《五美吟》,暗示了五个美人的命运:西施是黛玉自己,虞姬是元春,昭君是远嫁的探春,红拂是后来女扮男装逃脱风尘与宝玉私奔的湘云。而绿珠,说的应该就是宝钗了。绿珠是石崇的妾,被孙秀看中,孙秀害死石崇,绿珠跳楼为石崇殉情。

瓦砾明珠一例抛,宝玉抛弃了腐朽的家也抛弃了可爱的宝钗;

何曾石尉重娇娆?宝玉从未重视过宝钗的优点,爱慕过她。(宝玉也是块石头)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聊。因为宝玉有前生修的福份,所以得到了宝钗的真情,不但照顾他帮助他而且临事为他殉情。黛玉为报恩而还泪,宝钗前世又欠了宝玉什么?

宝钗的一生一直为命运所捉弄:她才貌俱优四德俱全,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真正欣赏她珍惜她的人;她爱上宝玉,宝玉却不爱她,她的个性和所受的教育也不允许她去争取这份爱情;她明白宝玉爱别人,自己也不适合嫁给他,偏偏天意弄人,出来个金玉良缘,使他们成了夫妻;她做了宝二奶奶后对外尽心竭力,对内举案齐眉,克尽好妻子好媳妇的职责,却永远无法享受做妻子做媳妇的快乐;她淡妆不自显美貌,寡言不自逞才干,却还是因为才貌出众而引祸上身;她一生淡泊名利,不追求物质享受,克守封建礼教的妇道闺训,但终究还是被黑暗的制度残酷的命运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虽然以上只是对宝钗的结局的种种猜测之一,不足为凭说明宝钗的献身精神。但可以肯定的是曹公最终设想的宝钗的结局也是非常悲惨凄凉,令人扼腕的。以宝钗如此才德天份,却半点红尘福份都享受不到,红颜薄命,一至于斯。如果说黛玉是宝玉在世外仙境里的知己,宝钗就是他在万丈红尘中的依靠。如果说黛玉是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宝钗就是一颗圆润幽雅的珍珠。黛玉的结局是玉石俱焚,可歌可泣;宝钗的结局则是明珠投暗,可叹可?。她们都毁灭于黑暗的制度和无情的命运。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