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佛前可有“有情人”?上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03

))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能说宝钗此举,已经超出悲天悯人的,基本“人性”;进入到绝情弃义的超然“佛境”了。看到那一刻,冰雕雪人般的宝钗,不禁茫然欲诘——难道说“佛性”太严重了,便没了“人情”不成?可悲,可叹也。

正如那大乘佛法中有言——“法绝情妄为真实”。

怎么讲呢——“没有我相、人相、我见、人见,不但要无相,而且要无见。众生所有都是情见,都是妄见”

......

“佛教对于性情的态度则更为极端。“反情”二字几乎就是佛教哲学的基本立场。如果按《荀子·正名》所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那么,佛教哲学认为,情的这些因素都已近乎“欲”(梵文Chanda或Raja),都是“烦恼”(梵文Klesd)的源泉。而“情识”最原始的、本能的反映,都是导致众生烦恼、引起淫贪甚至堕落欲界的直接原因。因为有“欲”,于是便有“烦恼”。《唯识述记·卷一》说:“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故名烦恼。”烦恼是因为扰、乱,而扰、乱又是因为有“情”,归根到底,“情”才是一切烦恼的总根源、发生地。

据《大智度论·卷七》、《大乘义章·卷六》、《大集经·卷五十九》等说,众生因“情”所起的烦恼有108种之多。这“百八烦恼”扰乱众生身心,使人不得宁静寂灭。使众生执著于情而不得解脱。总之,众生有“欲”、“烦恼”、“漏”,罪魁祸首还在于“情”。“情”是众生成就佛性的最大障碍。”

——当我这个佛教外行,从网上查阅到这些佛教释意的时候,不由得,不寒而栗,倒抽一口凉气!

如果做人做到这样的境界时,他本人是不是“高处不胜寒”,我们不得而知;但就我们这些局外人、旁观者看来,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为之心寒的了!——说什么“任是无情也动人”,我看应该改成“任是无情,也冻人”了!这也是博学多才的贤德美女“宝姑娘”,被很多读者所不喜欢、甚至反感厌恶的原因所在。

若一个人真成了佛,我便感觉,接近不得了。

幸亏,我们的宝姑娘,还是未脱“凡胎”,犹留“人情”的——当她在宝玉的病榻前,脸红的哽咽了,那一刹,如带露娇花般的,羞涩可爱的少女情怀,是多么令人感动和爱怜啊;而当她对于宝玉把自己比作杨妃时的大怒与反击,流露真性情的一瞬,又是多么纯真可爱,慧在其外,情在其中.......我们敬爱宝钗的沉稳与成熟,我们更喜爱宝钗那七情六欲,毫不掩饰的张扬瞬间!——佛性,令她智慧从容的,在做人处事方面,早熟了;但也令她在压抑感情的过程中,提前枯萎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

有时候,我问自己:如果没有“冷香丸”,宝钗是不是会生活得更好?

如果让那与生俱来的一股“热毒”,从没有禁锢的身心中,自然的发散出来——她是不是会生活的更热情、更积极、更开心一点呢?

或者,如果宝钗身上的理性的“佛性”少一点,感性的“人情”多一点,宝玉会不会也爱上这个博古通今的漂亮姐姐呢?

我不得而知。

但只是日后再到寺庙中去,看到那些拈花一笑的大菩萨们,想起宝钗有着这样类似的笑容——我会感到,有一点小小的伤感,和莫名的悲哀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惜春。

我觉得老曹真厉害,看看这名字起的,多么巧妙,讽刺。

“惜春”——应该是“珍惜青春”的意思吧。可是这个个性怪癖的女孩,在豆蔻初开的青春年华里,却说出了这样不可笑的玩笑话“我明儿也剃了头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她不要戴花,不要装点自己灿烂鲜艳的青春;因为在她小小的心灵里,青春,并不是多么灿烂鲜艳的吧。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一个从小生活在“垃圾堆”里的孩子,一个从小就以身许佛的孩子,她把自己的青春连同人生的基调,早就涂写满了颓废消极的灰色——还珍惜爱惜什么呢?不是“惜春”,竟是在蹉跎春天!了

联想到那个满头白发的刘姥姥,我们不胜感叹——连一个贫穷的老婆子,都曾喜洋洋的发话“我年轻时候也爱花粉,今儿做个老风流才好!”——满头白发间,横七竖八的插满鲜花,的确不算是美,甚至有点可笑;但我爱她的那种“不老的心态”!那超越时间的,做人的本能活力,和不朽朝气!

惜春,一心向佛,未老心先衰——好像一朵被封锁到冬日窗上的,凛凛冰花,脆弱易化——她连自己都保不住,所以她心狠意冷的驱赶着入画“要打带她出去打吧!”——不仅尤氏,就是我们看着,也觉得心寒呢。

而那个刘姥姥,除了在感恩时候,胡乱念几声“阿弥驼佛”外,并不知佛为何物——但她好像一棵冒着风雪,顽强开放的火红老梅!——她不仅自己要好好活下去,还要帮着别人好好活下去,所以她在贾府势败之后,还帮助巧姐脱险——不仅凤姐,就是我们看着,也觉得心里温暖啊!

人们想借助“佛”,躲避现实世界的寒冷险恶——但当贾府抄家,惜春受难的时候——佛,能帮得了她什么呢?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小小的惜春不明白——她因为红尘俗世的“冷”,而投靠到佛前取暖的时候,她渐渐靠近的是“另一种冷”,更彻骨伤人。当她把这心里的冷气,发散到周围的时候,她的冷,更将会伤到别人呵!当她说出,“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即便最亲密的朋友,也会心寒意冷的渐渐离去的。

佛教的信仰基础,是六道轮回,他们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虚无。

当最后她沦落到“没有爱人,没有亲人,没有家”的时候——当“本来无一物”,青灯伴孤影的时候——她又会如何感想呢?

我替她不寒而栗,我替她凄婉无言。

至于佛会不会怜悯她,会不会安慰她,就不得而知了。

......

————————————————————————————————————

(四)附笔。

当人们真正修炼到“无情无欲”的境界时,是很可怕的。

人,本是“感情动物”——如果万一没修炼成“佛”——却修炼成,抽去了“感情脊骨”的“冷血动物”,可就糟了啊!

阿弥陀佛。

还是做个凡人好啊。连多情的眼泪,也是那么暖融融的呢。

夜幕降临,冬天的夜晚,寒气袭来了......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