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ZT 黛玉之泪向谁还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433

))

————————————————

hehemoon:

双子星,你好!很佩服你的勇气!

我只是50%认同你的看法,因为我也被各种说法弄的头昏脑涨.不知道真相.

就怪,唉!呀!!!!!!!!!老曹怎么不写清楚一点,让几百年后的读者有那么多的漏洞和暗房可以钻.

我真想穿越时空隧道,问问红楼梦的真实作者,你究竟要写什么?表达什么?是怎么写的?

为何你的一本书,让我们产生这么多的疑问?又是索隐,有是考证,有是影射,真相到底是什么?

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

其实双子星的解释行的通啊?如果真是如双子星所说,

有一部张艾嘉的香港电影心动,金城武,梁咏琪,莫文蔚

梁咏琪,莫文蔚是les,结果女同的莫文蔚居然和金城武结婚了,

梁咏琪刚开始是和金城武是一对的啊,梁咏琪难道扮演的是‘黛玉‘的角色????

还有台湾电影蓝色大门也是女同的.

那凤姐与可卿关系甚密,是两朵“淫”花.搞不好也是一对呢,

我以前看有篇文章说可卿对自己的闺中生活很不满,

和凤姐是密友,凤姐经常来安慰可卿,可卿死了,还托梦给凤姐,我们可以对比《红楼梦》里的男同性恋来看女同,

男同注重‘sex‘,女同更隐秘,更‘spirit‘,

如果考察男同,可以看看红楼梦》里的男同性恋的名字.这里就不多说了.

可以想想末代皇后婉容和十三格格的les关系(这里也有帖子的,就不贴上来了)

‘可卿无论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一个被动的变态**之人——是一个没有罪过的罪人!是本书中最悲剧的一个人物!‘

有篇文章叫[红楼青春儿女之鲜花与“淫”花——还驳刘心武,兼解读《红楼梦》第七回(原创)]

有一种说法,甄宝玉才是神瑛侍者,林妹妹给还错了眼泪。

红学啊,红学啊,有太多东西可以探讨了...........

——————————————————

恭喜恭喜老兄亦已中毒..哈.

我特佩服顶楼ZT的原作者,虽然他说的并没有涉及GL.但肯定逃不过始作蛹者.

世人见色不见空.我的取向绝对是异性恋.要不然我的最爱应该是宝GG而不是宝姐姐了.哈.

但我对男女GL的态度是不同的,宝G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巴做的.相信也是曹公写红楼的主旨之一.

看书中对女GL和男GL的处理是不同的,第15回宝GG和秦钟那段我就觉得恶心,男GL始终还是肮脏的,以色为重,而且还颇混乱那种.是泥巴做的.

我不知道我这种对宝姐姐林mm的联想是否属于走火入魔.但书中女GL则如斯美好,如芯官藕官等,更多的以心的交流为先,不朝秦暮楚,很有真爱情的味道.这也是曹公始终赞女儿是水做的原因吧..

宝姐姐林mm是否一对,恐怕也永远将是个迷.我对她俩的GL定位为girl‘slove而不是肤浅的直解.她俩的表现更多也是伯拉图式的超友谊吧..

对于凤姐之事,也有同感,下贴我在另一坛上的贴:

.........为何不能,我看凤姐和蓉哥眉来眼去一段,可能内情如下,对照第15回宝GG和秦钟那段.

只不过这此的三人是:蓉哥(宝GG)凤姐(秦钟)秦可卿(智能儿),正是蓉哥撞破了凤姐和他媳妇秦可卿的好事,以此胁持住了凤姐,要乘机揩油.

再看凤姐在整部红楼中对谁最真?哈哈.......

........不过,我对凤姐&秦可卿的兴趣不大,精力也有限,就此打住,主力研究钗黛二位可人儿去也.

要不然,明日我再考证得王善保家的和林之孝家的居然也有一腿,岂不把自己累死.(西西,看看各位吐了几个)....

——————————————————————————

hehemoon:

恭喜什么,?高兴什么?双子星多大了??双子是迷恋GL的同人男??

中什么毒啊?我洁净的很,我根本没有中毒,我只是有一颗宽容的心,不排斥同性恋罢了,

所以,双子星既然能接受GL,怎么对在红楼梦里很常见的BL就不能包容呢?

我和双子兄不是一条道上的,我对BL(boylove)感兴趣探讨,我不觉得宝哥哥和秦钟那段恶心,

相反,我觉得他们很纯真,很可爱.宝哥哥是喜欢,甚至是爱恋钟儿的,

男人本来就是用下半身思考问题的动物,难得可贵的是宝哥哥和钟钟不是薛蟠之流sex

现代社会,进入21世纪,大多数的男人都是意淫方面的平庸之辈,或者是薛蟠之好色一族.

宝哥哥和钟钟是一见钟情的,是建立在双方的互悦,美好的情意上,属于两厢情愿的‘意淫‘.

贾宝玉乃天下第一大淫人

1.贾宝玉、秦钟、柳湘莲

先看这一组人物,贾宝玉和秦钟一见面,两人都发花痴了似的,浮想意淫.

那宝玉自一见秦钟,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失落感都来了,时间是半日,有点长].

让我们分析一下柳湘莲的名字:柳者,“柳”也;湘莲者,“相怜”也。相怜和‘香怜‘同音,

这是曹雪芹的一个暗示吧.香怜也是一个男同性恋啊,和‘玉爱‘一起出现在第九回.

若“花”用来指女性,那么“柳”就可以用来指像宝玉、秦钟、湘莲这样俊美的男性;

“柳相怜”就是指他们之间互相爱怜也。柳湘莲的小厮名叫杏奴,谐音即是‘性奴‘.

2.贾宝玉、北静王、蒋玉菡

宝玉与见蒋玉菡见面时,‘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攥着他的手”.

为了蒋玉菡的一条汗斤,还挨了打.

林黛玉心痛宝玉被打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了,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宝玉多坚决,不觉得自己是错的]

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北静王,原名竟是“水溶”。[注意到了没有,水啊!]

宝玉初遇北静王,只见他“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而北静王眼中的宝玉,则“面若春花,目如点漆”。[你看,对彼此的感觉何其相似。]

放到现在,两个普通的男孩见面了,会这样放浪的发花痴吗?会这样格外关注对方的外貌,体态,皮肤,神情吗?除非他们是gay.男孩见到女孩子也未必这样浮想联翩,这样夸张吧,

如果仅仅是见面时的描述倒也罢了,可是在日后相处的时间里又有事件来印证.所以,这就是曹雪芹

对待意淫的开放性态度.周汝昌不是说曹雪芹整日和戏子在一起混吗?戏子,不就是现在的演员吗?这种事情在演艺圈是见怪不怪,大家心照不宣.

所以,曹雪芹是理解和赞美真诚的两情相悦的同**情的.

读红楼,就要具有开放的心态,因为红楼梦是一部常读常新的珍奇名著.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努力向曹雪芹放浪的文人心胸靠拢.

——————————————————————

所以,曹雪芹是理解和赞美真诚的两情相悦的同**情的.

读红楼,就要具有开放的心态,因为红楼梦是一部常读常新的珍奇名著.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努力向曹雪芹放浪的文人心胸靠拢.

对以上高见尤其同意!

我对BL不是不能包容,只是说宝哥哥和秦钟那段恶心,因为那段看来宝G是有点乘人之危的,而且秦钟还刚刚和智能儿....就算以现在电影的标准,男的露电的限制级别是比女的露电要高的.所以红楼中限制级别最高的应该是宝G和袭人姐姐开头那段.液体都出现了.我很相信曹公在这方面用史笔未免不是在描写男子的丑态,以突出‘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巴做的‘主旨..相反曹公在处理GL的时候则是美好得多.

如果曹公真的安排钗黛是真爱的话,我想是很有意义的.二楼用的那首诗的前面还有好几首,都是诸如要一箭双雕,钗黛共冶一怀的内容.偏偏那首与众不同所以越发显得高章.想想臭男人们的胃口真是大得很!何德何能!我看宝G都不一定佩得上钗黛.现在..哈哈.钗黛才是真爱人,宝G都要失恋+失败,急死你们一帮老爷子!是为男人们的大失败!..

很有可能,曹公对才子佳人类的作品是不屑的.包括贾瑞GG和凤姐姐那段,网上误读红楼系列有解这段的,极好,我也在另坛跟的贴:

....很有道理啊!瑞GG的这段实际是曹公在讽刺包括才子佳人一类的庸俗文学.和后面第54回的贾母高谈阔论抨击遥相呼应.只不过后面的是明说了.这里是暗讽.什么七仙女,田螺姑娘..估计作者也是打光棍打出幻觉了!还有秀才半夜读书女妖精来钩搭,真是读书读出摇头丸来了.我倒时不时晚上读读红楼什么,怎么不见有宝姐姐来找的我呀!

瑞GG满眼只是凤姐姐穿高开叉旗袍亭亭玉立的样子,那里知道此刻凤姐姐手后面还拎根狼牙棒子!把你们这些白日做梦的臭男人打个狗血淋头,好极!...

以上是我对曹公女性自由化,女权主义中心思想的部分理解.

还有我觉得柳湘莲GG倒未必是BL,因为我自己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曾碰到某种情况,文中‘恨不得一下子打死‘的描写实在是写得太好了.那种感觉也一句话道尽了...所以我觉得湘莲GG是没有那种心理的.

我一直考虑曹公对宝黛钗三大王牌的处理.为何宝姐姐不能是重点呢.曹公的也是褒女儿贬男子的多.宝玉毛病多多尚且处理得读者仍然钟爱有加.为何群芳之冠的女儿宝姐姐受攻击如此之多,正是‘风霜刀剑严相逼‘啊.

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我已戴好军用头盔还没跳出男权社会的惯性思维.可悲,攻击宝姐姐最多的更是女性读者吧(再顶个脸盆.红楼是曹公歌颂女性之作,是希望女儿团结之作,怎么反而要表现并突出女儿之间的争斗呢?因此我决不相信曹公会吧宝姐姐处理得比宝GG差.

但要是宝姐姐但凡是个男子呢(探春姐姐的话恐怕也是宝姐姐的心声吧),宝姐姐身上的(所谓)缺点将全部转换为优点.容貌又美,才气更高,一举击败宝GG,绝对是女性FANS大把.不能忽视女性的这种心理.可以看一下浙江越剧,或者日本宝冢剧团的现象,女儿一样爱美人,因为女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事关人性,倒不一定与GL有关.

程高本一下就灭掉了这种苗头,走经典三角恋路线.把宝姐姐带入万丈深渊.下场比袁琮焕还要冤枉.

————————————————————

芙蓉方合配牡丹

在宝G的生日夜宴上,曾出现仅有的两次对杯(两人对饮)的情况.很巧分别是宝黛和钗黛.当中描写是细之又细,可以看出黛玉态度的微妙变化..

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数至宝钗。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出现第一对杯,宝黛:

...因看注云:“既云‘香梦沉酣’,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饮一杯。”湘云拍手笑道:“阿弥陀佛,真真好签!”恰好黛玉是上家,宝玉是下家。二人斟了两杯只得要饮。宝玉先饮了半杯,瞅人不见,递与芳官,端起来便一扬脖。黛玉只管和人说话,将酒全折在漱盂内了...

出现第二对杯,钗黛:

...香菱便又掷了个六点,该黛玉掣。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注云:“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于是饮了酒...

如果说前面残茶事件的看客大概只是一位袭人姐姐的话.那群芳夜宴应该是当着20多位了吧.87版电视连续剧这段表现的不错.“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黛玉对这个安排显然是很满意的,举杯饮了酒..满面春风...不足的地方就是当时饮酒的镜头只给潇湘妃子,我觉得也很应该同时给蘅芜君..两人于是饮了酒..照了杯..流光溢彩..心照不宣..

——————————————

ZT宝钗与牡丹

自从知道宝钗是牡丹以后,我就觉得那是一种大而艳的俗花。比不得兰花、桂花、更比不得荷花。直到有一年看到了盛开着的牡丹花,才觉得自己真的是被红楼梦误了这么多年。她无愧于花王之称。艳而不俗。大如圆盘,色泽华美,富贵高雅。说它是繁荣和富强之花一点也不假。站在她的身边,兰花显得寒酸,梅花显得小气,荷花显得孤僻,抛开诗人的成见,抛开人们的各种隐喻,仅仅就花而言,牡丹无疑是最美丽的。于是,再一次想到了宝钗。

于是,想到了红楼中那朵长期被人讽刺的群芳之首的花中之王。她是那样的大气,那样的广博,只因为艳冠群芳而被人排挤,真的象极了国人枪打出头鸟的惯性。由此我想到了黛玉的芙蓉花,好象在大家印象中那个芙蓉花是最美好最高雅的,可是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据花木分类中说,它也是和牡丹同属一类的,只是花比牡丹小,色没有牡丹艳罢了。它并不是什么真的仙花,在真实的世界中她的的确确是逊于牡丹的。

对于这些,黛玉是最清楚的。黛玉肯喝宝钗喝过的半杯茶,黛玉肯自认自己不是花王,而花王非宝钗莫属,黛玉愿意赶着宝钗叫姐姐,这些都是因为黛玉清楚自己和宝钗的位置。

于是,想去洛阳专程去看一回牡丹。

——————————————————

其实早有人看出了宝黛之间的不和谐.而钗黛之间的交往反而更真挚些.转贴一篇好文以供参考.

从《秋窗风雨夕》小议宝黛的五点不和谐

方金

引言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蓺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林黛玉《秋窗风雨夕》

《秋窗风雨夕》一向被认为是黛玉的悲秋之作。我也一直对黛玉写此篇时的“秋雨

凄凉”的感受耿耿于怀。近更有武当山人出《秋窗风雨夕辨》,对其秋思别离之怨

详加考论。于是不禁又去反复读了几遍此段文字,试图发掘出一些黛玉深感悲凉的

“新的根源”。点点收获,缘自朋友文章启发,因此不敢藏拙,现贡诸同好,静候

批判。

这个题目,是在与妻子反复推敲后写下的,但自己仍然吓了一跳。两个孩子不懂事,

在饭桌上看到我们谈得兴奋,六岁的女儿大笑着喊:“爸爸又要写‘扑扑’(狗屁)文

章啦”,两岁的儿子则口齿不清地叫着,“风雨夕,风雨夕!”──呵呵,记下点

“背景材料”。

大家看到我这题目,想必也已经明白我此篇的“意思”了,心里大概也不免要嘀咕,

“方金又要发什么奇谈怪论了?”

是的,我要说的是,从《秋窗风雨夕》前后的文字描写,我所看到的宝黛的不和谐!

现分五点说明。

黛玉心细,因此,我是不惮以最细之心去体察她的感受的。但要声明在先,事关宝

黛正论,方金不敢贸然下结论。曰“小议”,曰“不和谐”,即非“下定论”之意。

还望诸君切勿抡棒扣帽为盼。

不和谐之一:有这么探病的吗?!

黛玉吟罢《秋窗风雨夕》,宝玉来探望。本来,风雨夜归人,是一幅多么感人的情

景。这段也是一直被如此定论的。但是,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宝玉都说了些什么做

了些什么。

吟罢搁笔,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

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

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

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

了些。‘(第四十五回)

一气连问了三句,“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呵呵,大概

也是每次例行的问候了,因此,黛玉也不回,宝玉自己也不等回答,──唯“匆匆

例行公事”可形容。然而,请体察黛玉此刻的感受!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宝玉用灯照一照瞧一瞧黛玉脸色后所说的那句话,“今儿气色

好了些”!不错,把病往好了说,是一般探病的常识。但宝黛是贴心的知己呀!黛

玉明明病着,且越来越重,她自己都知道。试想,此时宝玉一句不疼不痒的一般通

用的探病语言,还能达到宽慰的目的吗?我看会适得其反!

这第四十五回的回目叫“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那就让我们来看

看,这“金兰契”之间是怎么探病的: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

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

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

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

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

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

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

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

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

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

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

到如今。”(第四十五回)

由此可想象,有宝钗的对比,黛玉怎能不对宝玉探病时的言行感到失望呢?

不和谐之二:怎么跟北静王干上了?!

宝玉和北静王交好,是尽人皆知的事。可宝玉总想把北静王送他的东西转送给黛玉,

大家就不一定全注意到了。早在第十六回,有着这么一段很著名的黛玉怒掷鹡鸰香

串的情节。

好容易盼至明日午错,果报:“琏二爷和林姑娘进府了。”见面时彼此悲喜交接,

未免又大哭一阵,后又致喜庆之词。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黛玉

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

宝玉等人。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

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第十六回)

黛玉讨厌这种“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宝玉应该心知肚明呀。但是请看,宝玉在这黛

玉倍感凄凉急需体贴的“秋窗风雨”之时,却又要送黛玉“臭男人拿过的”东西了!

黛玉看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

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靸着蝴蝶落花鞋。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

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宝玉笑道:‘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才

穿了来,脱在廊檐上了。‘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

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象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

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

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

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

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

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

伏在桌上嗽个不住。(第四十五回)

渔翁鱼婆,固然是个俏皮的比喻,但这么个北静王老裹在里头,怎能不令心细如丝

的黛玉,对宝玉在外的所作所为,更感凄凉呢?

不和谐之三:烧掉《秋窗风雨夕》!

先看原文对话:

宝玉却不留心,因见案上有诗,遂拿起来看了一遍,又不禁叫好。黛玉听了,忙起

来夺在手内,向灯上烧了。宝玉笑道:‘我已背熟了,烧也无碍。‘黛玉道:‘我也好

了许多,谢你一天来几次瞧我,下雨还来。这会子夜深了,我也要歇着,你且请回

去,明儿再来。‘宝玉听说,回手向怀中掏出一个核桃大小的一个金表来,瞧了一瞧,

那针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间,忙又揣了,说道:‘原该歇了,又扰的你劳了半日神。‘说

著,披蓑戴笠出去了,又翻身进来问道:‘你想什么吃,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

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黛玉笑道:‘等我夜里想着了,明儿早起告诉你。

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罢。可有人跟着没有?‘有两个婆子答应:‘有人,外面拿着

伞点着灯笼呢。‘(第四十五回)

我怎么越看越象两个人在说客套话,互相敷衍呀。秋窗风雨,知己情深。正应该

“红泥小火炉”,“烹茶更细论”才对呀。怎么反倒是一个急着往外推,“这会子

夜深了,我也要歇着,你且请回去,明儿再来。”另一个絮絮叨叨往外走?黛玉与

宝钗深谈养身治病的体贴之语,在宝黛之间,都变成了应景的虚问虚答──一句真

的没有!我倒!宝玉真是个不顶用的“银样蜡枪头”!

在如此状况下,黛玉心里的悲秋凄凉还如何能向宝玉诉说?!所以黛玉要烧掉《秋窗

风雨夕》啊!

不和谐之四:玻璃绣球灯该谁拿着?

下面再来看看那个著名的玻璃绣球灯。

黛玉笑道:‘这个天点灯笼?‘宝玉道:‘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黛玉听了,

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了下来,命点一支小蜡来,递与宝玉,道:‘这个又

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

所以没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那灯笼命

他们前头点着。这个又轻巧又亮,原是雨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

不好?明儿再送来。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宝玉听说,连忙接了过来,前头两个婆子打着伞提着明瓦灯,后头还有两个小丫鬟

打着伞。宝玉便将这个灯递与一个小丫头捧着,宝玉扶着他的肩,一径去了。(第四

十五回)

玻璃绣球灯这一段,一向被解释成黛玉对宝玉的体贴。对这点我没异议。但是,关

键是,黛玉已经明言,“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那灯笼命

他们前头点着。这个又轻巧又亮,原是雨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

不好?明儿再送来。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所以,宝玉该自己拿着那灯才是领黛玉一片情呀。但是,你看,宝玉是怎么做的?

“宝玉便将这个灯递与一个小丫头捧着,宝玉扶着他的肩,一径去了。”──倒呀!

不光把灯随手扔给个小丫头,还“扶着他的肩,一径去了”!

试想黛玉,此情此景,看在眼里,怎能不慨然悲叹呢?

不和谐之五:比宝钗的体贴差远了!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

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

道:‘回去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黛

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

‘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

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今儿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

关了,就该上场了。‘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他

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那婆子笑道:‘又破费姑娘赏酒吃。‘说着,磕了一

个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第四十五回)

经过了以上的“小议”宝黛,再回过头看看宝钗的心意,我们就愈加体会出“金兰

契互剖金兰语”的真挚!贬钗可休矣!

余论

紫鹃收起燕窝,然后移灯下帘,伏侍黛玉睡下。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

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习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

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暂且无话。要

知端的(第四十五回)

这《秋窗风雨夕》的最后一小节,黛玉所想,还是感念宝钗,而对宝玉却是个“终

有嫌疑”的定论!宝钗、宝玉探病的言行之天差地别,对比鲜明,黛玉已有定论。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的回目,也体现了作者的很深的对比用意。

尽管我还不想或不愿做出最后的判断,但是,经过以上五个“不和谐”的分析体味,

我不认为这只是无意间的文字巧合!相反,我倒认为,此处正是反映着“情情”与

“情不情”两种境界的“不和谐”,也即,我在另一篇中所论述的,“宝黛木石姻

缘的穷途末路”!

————————————

关于宝姐姐甄宝玉的猜想(原创)

引子:

甄宝玉这个人80回中一直没有出场,人们的印象多是从文中人的口中间接得到.真是神龙不见头也不见尾呀.按脂批,甄宝玉大概在80回后是要出来的.因为有重头戏‘甄宝玉送玉‘.而送玉,说的似乎不是送回通灵宝玉,因为通灵宝玉是凤姐姐扫地捡到的.送玉其实说的是送贾宝玉,送贾宝玉悬崖撒手,送他出家.

甄宝玉这个人的重要与神秘,很大程度上还因为他可能才是真正的神瑛侍者.而贾(假)宝玉正是非法盗版了神瑛侍者的样貌,终令绛珠林还错了眼泪...

以上的论点并非本人原创,网上已经有文,我只是不想再找原文来贴了.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搜索一下.

正文:

好.在此基础上又将有更骇人听闻之新观点:宝姐姐其实就是甄宝玉!

先来个简单的公式:甄宝玉=神瑛侍者宝姐姐=神瑛侍者已知X=Z,Y=Z则X=Y=Z;所以甄宝玉=宝姐姐=神瑛侍者.当然了这样搞马上可以给人打倒并加一万只香港脚!因此我的标题还是小心翼翼的加上‘猜想‘二字.我倒是希望早日得到更详细的证据,好撕下这‘猜想‘含情麦麦般温柔的面纱露出狰狞的面孔.哈哈.

首先.“时有赤瑕【甲戌侧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侍者,”

神瑛侍者实际上也是宝玉而且是真正的宝玉真宝玉.因为这块宝玉是‘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因此她却是一块有瑕美玉.

而『枉凝眉』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阆苑仙葩固然是指绛珠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假)宝玉.所以说『枉凝眉』写得好,因为阆苑仙葩搞错对象了.阆苑仙葩应该对美玉有瑕真宝玉.‘一个是美玉无瑕‘就又道出了宝G是假宝玉非神瑛侍者的真相.

宝姐姐是神瑛侍者,而神瑛侍者是有瑕美玉真宝玉.宝姐姐是真宝玉.

再来说说非法盗版的问题.

黛玉进贾府,见到宝玉便大吃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甲戌侧批:正是想必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

这里说明了贾宝玉的样貌确实是神瑛侍者的样貌,但样貌一样是否就是神瑛侍者呢.不,因为是非法盗版.

1.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

宝G的样貌是满女性化的.而前面说了神瑛侍者是女孩子,所以宝G的样貌自然也是女性化的罗.

2.宝G样貌: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宝姐姐样貌: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面若中秋之月‘对‘脸若银盆‘看来宝姐姐和宝G样貌是蛮象的.网上已经有文说他们是夫妻相.我看加上宝G女性化的面孔,哈哈,他们更象双胞胎吧.

3.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宝玉见关着门,便以手扣门,里面诸人只顾笑,那里听见...袭人笑道:“谁这会子叫门,没人开去。”宝玉道:“是我。”麝月道:“是宝姑娘的声音。”晴雯道:“胡说!宝姑娘这会子做什么来。”袭人道:“让我隔着门缝儿瞧瞧,可开就开,要不可开,叫他淋着去。”...”

连声音都要抄袭宝姐姐的.呵呵,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位贾(假)宝玉把自己弄得和宝姐姐似的却又是个可爱的男儿身,有什么目的.就是要干扰真正的一对.宝姐姐和林.让绛珠以为自己是真正神瑛.浑水摸鱼,以达不可告人之目的.

所以再看就很清楚了,甄宝玉送玉,是指送贾宝玉,送贾宝玉悬崖撒手,送他出家.谁最后这么做.谁最后有机会这么做.红楼最后剩了谁和宝哥在一起.薛宝钗!哈哈.

宝姐姐就是甄宝玉送玉中的甄宝玉.所以是薛宝钗送玉,薛宝钗送贾宝玉悬崖撒手.

这个被吹上天的神秘的远在天边的甄宝玉(神瑛侍者),原来早已埋伏在大观园内注意着这一切了!..

——————————————

刚找到的一篇文,觉得也很有意思

ZT宝钗是“耗子精”吗?

上帖者:蓝沫

在“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那回,宝玉给黛玉讲耗子精偷果品的故事,其中有一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然后她摇身“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众耗忙笑说:‘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之后“黛玉笑道:‘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呢。’一语未了,只见宝钗走来,笑问:‘谁说故典呢?我也听听。’”而在紧接着的一回,作者不惜笔墨的再次写道“话说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三人正在房中相讥刺取笑”。

每看到这个情节,我总是怀疑作者是不是在暗示这个“不学他们直偷”的耗子精就是宝钗呢?且不说宝钗为何来的如此之巧,仅仅在说典故的时间出现,后文又嘎然相止,但看作者又在后一回不惜笔墨的重复“耗子精”三字,且与宝钗紧密相连。而我们在其他章节里是很少看到如此的重复的,况且,后一回只说“话说宝玉与林黛玉、宝钗三人正在黛玉房中相讥刺取笑”就可以了,为什末要不厌其烦的加上“耗子精”和“宝钗撞来”等字样呢?

再看一看以后的“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黛玉赶着管宝钗叫姐姐,宝钗显然已经是不露痕迹的将“香玉”偷走了,直至宝玉说:“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我反落了单。”似乎进一步印证了宝钗“偷”的成功。

————————————————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