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灾民
作者:绿色的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31

景源走了,日子又恢复以往那般,只是老天爷还是没有下雨,杜伟铭用每天用剩的水浇屋后的橄榄树,橄榄树到还好,只是今年的收成注定是无望了。还好还有些田改种了土豆和红薯,不然可能真的要颗粒无收了。

村民们有了河水干涸的前例,那京都里来的大官也强调过不能用井水来灌溉,村民们倒是没敢用,只是提些少量的水浇浇菜地什么的。大家现在都是靠吃存粮过日子的,一般秋收的粮食交掉税,还要留下全家一年的口粮,能剩了去卖钱的也不多。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也不过是混个吃饱而已。

村长去了一次镇上,给村里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因为干旱,朝廷减免税收,三清村两年可以不用交税。但是问题也是接踵而来,去除留种的,大家手里的粮食都不多了。那还是前些年风调雨顺,一般人家都有些富裕的粮食和铜钱,但是眼看今年的收成无望了,村里好些人都开始去镇上买粮食了。镇上的粮食价格也是节节攀升,糙米、白米价格都几乎翻了一番,就这还供不应求。附近的几个村子都遭了灾,大家都去买粮食了。

杜伟铭看着这些天村民们都纷纷去镇上买粮食,可是还有好些人买不到。好像有些无良的米商把粮食屯了起来,所以这几天大家一清早就赶着去米店买粮食,可是还有好些人空手而归。这个样子下去,肯定得有问题。

杜伟铭家里的米倒是还能吃段时间,上次自己买了不少糙米,景源来的时候也买了好些白米。只是杜伟铭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如果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暴乱肯定就要发生了。

果然没多久村里就出现了些灾民,是从旁边的州县逃荒过来的,一路上那就是蝗虫过境啊,什么树叶、草根的都给吃了。可是真正能够逃到三清村的也不多。三清村因为比较偏僻,离平福镇还有好些路,平时到村子里来的陌生人倒真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刘景源出现的时候,大家才会特别好奇。

村长看着架势没有办法,灾民大概有二三十人,倒是青壮年比较多,要么就是小孩和妇女,老人只有两人。村长提议让他们暂时先住在广场上,现在天还有些热,搭了几个草棚子给他们暂住。如果这些人饿了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的,村里的老人看着这样的情况也是连连摇头。官衙到现在都没有发救济粮,村里自己粮食也不够,要多养这么些人也不可能。

还是村里的老人提议,要不家家户户有能力的先那些粮食出来,地里的庄稼像是玉米什么的也肯定是没什么指望了,愿意就让他们拿些这个煮着吃,总比吃草根树叶强吧。最重要的是如果什么都没有,说不定就要去村里偷、抢,到时候局势更加难以控制了。

村里有些人反对这么做,没肯出粮食,大多数人家还是同意了这样的做法,多多少少都拿了些粮食出来,杜伟铭也让周文拿了3斤糙米过去。最后也凑了一些。村长拿去交给了他们中的头叫连大,这个连大倒是个有本事的。看到村长这么做,保证这些人不会去村里做坏事。连大每天都让两个妇人煮些粥,添些野菜什么的,先给老人孩子妇女吃,最后才是青壮年们。坐吃山空也不行,自己就带着些小伙子去山上打猎,没去三清村的后山,而是去了更远的地方,倒也打了些山鸡野兔什么回来。有时候连大去打猎的时候会碰到王武,也会说上些话,王武回来的时候也和杜伟铭说了几句。

只是灾民好像越来越多了,广场上的草棚子也越来越多。村里总共也就不到两百人,而流民已经有四五十人之多了。后面来的人,村民们也没再捐出粮食,自己吃饭都不够,哪有余粮给别人啊。灾民多,问题也就多。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就发现有人去偷村民们地里的菜。一开始还好,只是少量的,村民们也就没多说什么。也是后来不行了,田里的土豆红薯还没长好就有人把他们挖了出来,这下村民们不干了。大家也还指望着这些粮食呢。

冲突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村民们要求这些灾民搬出村子,村子里不欢迎他们继续居住了。冲突也从小范围的争吵渐渐上升为武力冲突,村长也无力,去了官衙请衙差,人家可不管。镇子里灾民也不少,最近偷窃、强抢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衙差才就那么些人,哪里管得过来啊。

村民们也不肯能白天晚上都在田里守着吧,这可把村民们愁怀了。冲突日益升级,连大能管着自己那些弟兄,可是管不了后面来的那些灾民,那些灾民真的是饿疯了,见什么吃的都一窝蜂的去抢。杜伟铭家里的田地也遭了殃,屋前的那小片还好,还没敢偷到门前来。远处的田地可是损失惨重啊。土豆红薯被挖了不少,家里种的黄瓜什么的蔬菜更是快摘没了。王武气的跳脚,想要找他们去算账。可是人家都是晚上行动的,你也没见到底是谁偷的,不能乱抓人吧,抓贼要抓赃。

村民们最后没有办法,就组织了小伙子,每天晚上十人,轮流绕着村子里转悠,保护地里的庄稼,直到最后发展为白天也有十个人在转悠。这样,偷菜的行为总算是稍微有些制止了。可后山遭了殃,山上的野菜、野味什么的数量是急剧减少。

平福镇的灾民也是越来越多,县令这下坐不住了,已经上报朝廷,但是还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出来。眼看着灾民再不处置就真要出大事了。最后朝廷出动了官兵,把犯事的灾民直接抓起来,其余的就集中到几个地方,朝廷拨了些粮食下来,先安抚着。事情总算是得到了解决。

三清村的灾民大部分也去了哪些个地方,只有连大带着些人请求留在村子里。如果去了官府,最后很有可能就是被卖为奴隶,以前有旱灾,涝灾的时候几乎都这样。连大等人的行为到是得到村民们的认同,也就同意他们留了下来,只是广场上也不适合长期居住。他们就在村口处搭了几件茅草屋暂时安身,保证不会影响村民们的生活。

村民们的生活总算是恢复正常了,灾民在的那些日子,家家户户都是提心吊胆的,深怕半夜会有人冲进来,晚上睡觉也睡不踏实。县衙也给三清村发了些救济粮,这是这救济粮一般是糟糠,剩下些糙米,而且是按照人口发放,一人也没领到多少。村民们大多数把糟糠什么的用来喂家里的牲口了,糙米还能留着。这救济粮也没缓解多少,有总比没有强吧。

天气渐渐冷了下来,一场大雨总算在人们的期盼中降下。已经快大半年没有下雨了,村民们都欢喜的不行,总算是降雨了。大雨已经整整下了一天了,好像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开裂的田地也得到缓解。杜伟铭这两天都窝在家里没出门。这雨要么不下,要下就是倾盆大雨,出去就得全身淋湿了,你打了伞业没用。

吃过晚饭大家就早早上床休息了。突然听到了门口传来连续的敲门声“咚咚咚,咚咚咚”这么晚还有谁会来啊。杜伟铭真准备开门,周文和王武先起床来看了,居然是连大抱着个小孩在屋外敲门。

“快,你别站在外面了,先抱着孩子进来吧。”

“周文,快去烧些热水来。”

连大怀里的孩子脸红的不行,额头也是滚烫,一看就知道是发烧了。想想这么大的大雨,估计他们的茅草屋也是不行的,只是这孩子好像已经烧了挺长时间了。杜伟铭让王武去找身干净衣服过来,连大身上也是浑身都湿透了。再不换衣服,估计他也得着凉。

热水烧好后,周文和杜伟铭两人小心地给那小孩擦身,把湿衣服脱下,换上干净的衣服。杜伟铭找了自己的一声衣服给他换,家里就他的衣服还算小,穿在那孩子身上还是显得太大了。

“周文,去打盆冷水来。”就像王武当时发烧那样,杜伟铭找了两块干净的帕子,轮流敷在他额头上。可是好像效用不大。这么大的雨去镇上找大夫也不现实,老办法还是用酒擦了试试。自从上次王武发烧不退用烧酒擦了,杜伟铭也买了两罐烧酒在家里,现在正好派上用场。让周文小心的用烧酒给他擦拭,杜伟铭记得家里好像还有些草药,想想还是没敢给小孩喝,效用不对万一吃了出事可怎么办。杜伟铭就去煮了些薄荷水,用汤匙喂了些给那小孩。薄荷好像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先将就着喝吧。

连大这时也已经换好了衣服进了房间了。连大其实不想来麻烦杜伟铭,只是这个村里现在也就和他家算是相识,其他的村民并不喜欢他们,连大平时也不怎么和他们来往。现在娃娃发了高烧,没办法才这么晚上门来求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