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现端倪(5)
作者:金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34

第十六章 初现端倪(5)

三年前,长沙潭王府邸,护卫们将后花园严密封锁,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潭王朱梓率王府长史张文远、教习方孝孺登上湖边的小船。张文远拿起竹篙将小船撑向湖心水榭,到了水榭张文远首先跳上石阶,系好缆绳,伸手扶住潭王登上小亭子,三个人在亭中坐定,准备在这里商谈机密大事。

潭王面带忧戚,轻声说道:“两位爱卿,太子孱弱多病,寿数不会久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诸位藩王都对太子之位觊觎久矣,我的六位王兄都是文武全才雄心勃勃之辈。而我乃一介书生,枉有争嫡之心奈何手无缚鸡之力且又无资本与之争峰,我本想独善其身却无人会信,父皇更不会相信!到时难免会卷入漩涡之中让我无力自拔,不知二卿将以何策教我?”

方孝孺谄媚地笑笑,胸有成竹地说:“王爷勿忧,君王斗智而不斗勇;兵不在多而在精。昔日楚霸王项羽英勇盖世、力能拔山兮!却败在了刘邦之手才有乌江自刎。王爷不必心急,世上万物没有永远一成不变的,就像阴阳轮回一样,每天都在变化之中,我们只要静观其变、捕捉有利时机岂不更好。其他诸王欲图储君之位甚急,但急必偾事!表面看他们虽是勇者,然则勇而无谋者才会擅其行;智者,应虚怀若谷、汇纳百川于心胸之中,王爷您要做个智者,谋定而后动。”

对方孝孺所说的一篇宏论,朱梓颇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脸上还露出些许不屑之色,听到这儿实在忍不住了,诘问道:“你说的这些道理读书人都知道,但毕竟只是秀才泛泛空论纯属纸上谈兵济得甚事,唉!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形势严峻时不我待,若是稍有不慎我必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若想不留痕迹独善其身势比登天还难!谁能教我,我应该怎样做呢?”

听到王爷不满意的责怪,方孝孺脸色赤红,狡辩道:“王爷别急,听微臣接着往下说。关于储君大位,王爷您争与不争,都不会独善其身,也没有人会相信潭王您视功名、利禄如粪土没有争储之心?既便如此您何不倾全力一搏呢!天上不会掉下个太子之位给您的,首先您要争取,再暗蓄实力、广敛钱财,若想君临天下这二者缺一不可。小臣以为,阴养蓄力的同时,王爷您何不先做一回‘渔翁’,静观他们鹬蚌相争,一旦将来其他诸王子的萧蔷之争出现转机,得利的将是您哪!对于这一点不知文远兄有何高见?”

张文远往前挪挪屁股,低着头说:“禀王爷,下官有个想法,说出来请王爷裁夺。”

“你说,你快说说看!”朱梓用希冀的目光,定定看着张文远。

“禀王爷,下官以为方教习言之有理,王爷您身在漩涡之中难脱干系,何不也放手一搏呢?同是圣上子孙,不论嫡出还是庶出同是圣上血脉,王爷您何言不可为君呢?”

朱梓面现为难之色,低下头沉吟不语,过了许久许久他才慨叹一声,自语般说道:“我有何德何能敢与诸兄争锋,若是事败我必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张文远看到朱梓已有些心动,不失时机地献计,言道:“真定府我有一族侄,名中岳,广有家财,庄园巨大,足可蓄兵三万,把它作为秘密营垒以供不时之需。除此之外另有一奇处,先祖遗有家传至宝在此庄中,外人无从得悉,此宝由庄主张中岳收藏。我先祖在唐昭宗朝是进士出身,后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到了哀帝天佑二年,拜为宰相,同任礼部侍郎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灭亡后先祖亦任后梁宰相,在任中秘获唐传国玉玺隐于家中,流传至张中岳已有三百八十多年了。我们如能寻获此物,必将成为王爷您创业之祥瑞,将此物作为镇殿之宝、大事必成!待宝物寻获后,将张中岳全家杀之灭口就不虞消息外泄了。微臣结识一人,玄机真人武清风,他乃江湖风云人物,武功盖世、道术通玄。王爷招募他略加抚慰,此人必会为我们所用,由他办理此事万无一失,定能马到成功。两个月后是下官六十贱辰,我把张中岳骗来长沙,那边同时下手,王爷以为如何?”

朱梓虽是藩王可他毕竟饱读诗书,听了张文远这不顾亲情不择手段的绝户计也不免暗自心惊!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脸面上明显带出恻隐之心。

方孝孺见状,竭力怂恿说:“王爷,长史张大人这办法很好,足见张大人对王爷您忠心耿耿,也有大义灭亲的慷慨!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王爷您要想成就千秋大业,千万不可存妇人之仁,属下等人对您如此忠心,另外还有您的岳丈兵马都督于显,他手握十万精兵在侧,可倚为奥援,何愁大事不成,王爷您还犹豫什么呢?”

听了方孝孺这番慷慨陈词,激起了潭王的雄心壮志,他不由得血脉愤张起来!手拍石桌猛地站起,亢奋地说:“好,就听先生和文远的忠告,这件事全权由文远操办,方先生鼎力相助,你们可相机行事,不必报我!”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