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孙真人福寿论》
作者:草岭书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01

6、《孙真人福寿论》

药王孙思邈,在《孙真人福寿论》中,把这种为善的不求反得,造恶的在劫难逃,论得更是淋漓尽致。他是这样认识养生的福祸:

“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鬼神盖不能为人之祸,亦不能致人之福,但人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

孙思邈把不善的心理与行为,看成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若积恶过多,必致死症,在劫难逃。这叫“多行不义必自毙”。孙思邈的这个认识,是最早的社会行为医学。他认为人的善心善举与人的健康是同进退的,他们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积恶,自然能得健康长寿。

汤潜庵曰:“凡人为一善事,则心安而体舒;为一不善事,则心不安而色愧。”可见欲求身安,先求心安;欲求心安,为善即安。此天理人性,千古一如。中医所谓的“天人合一”,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而人亦当常存为善之心,这才是长远的养生大道。

所以我们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大凡善举,无论何种形式,亦不拘其大小,绝不会就那么湮灭,而必然会结出好的果实来。而不善之举,无论何种形式,亦不拘大小,也绝不会就那么消失,亦必定会结出坏的果实来。

《菜根谭》这段文告诉我们,祸福吉凶,在我不在天。天之机最神,不过是因人善恶而赏罚。为善则如贞士无心徼福,不求反得,其福立至;积恶则如奸人着意避祸,在劫难逃,其祸速降。此中祸福岂能怨天尤人?普愿世人,人人修善,始信命运在我不在天。有诗为证: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经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font color=#ff0000>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小说网更新最快</font></p>